七年级地理复习题纲(一、二、三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0467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复习题纲(一、二、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地理复习题纲(一、二、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复习题纲(一、二、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复习题纲(一、二、三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复习题纲(一、二、三章)七年级地理复习题纲(一、二、三章) 班别:班别: 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亿平方千米。2、麦哲伦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球体。3、懂得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P6 图) ,能用经纬网定位置。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是纬线,所有的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形圆形,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都相等相等;纬线相互平行平行,指示东西东西方向;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最长的纬线,赤道是 0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北纬,用N表示。在地球

2、仪上,经线都交会于两极两极,所有经线的形状都是半圆半圆形,经线指示南北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是 00经线。4、以赤道赤道为界,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0W 和和 1600E为界,分为东西半球。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自转产生 昼夜更替昼夜更替 现象和 时差时差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 一一天天。公转带来了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四季四季的更替。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1年。3 月月 21 日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9 月月 23 日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6 月月 22 日日前后,太阳光直射

3、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12 月月 22 日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6、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寒带、和南寒带。 如右图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北温带北温带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能根据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地图册 P10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方向 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有经纬网:经线指示 南北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东

4、西 方向9、记住一些常见图例常见图例见课本 P1410、识别等高线地形图 P16 图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海拔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1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缓坡、陡坡、盆地、山峰、陡崖缓坡、陡坡、盆地、山峰、陡崖 课本 P16 页图 1.29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稀疏。12、陆地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13、知道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大比例尺地图表示实地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大比例尺地图表示实地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

5、示实地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小比例尺地图表示实地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第二章第二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711,陆地占 29;海陆分布的特点是: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2、能在世界地图上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P29 图 3、世界最大的大洲是 亚洲亚洲;世界最大的大洋是 太平洋太平洋;世界最小的洲是 大洋洲:大洋洲:世界最小的洋是 北冰洋。北冰洋。4、亚

6、洲和非洲以 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 为界,南美洲和北美洲以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 为界,亚洲和欧洲以 乌拉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尔山脉、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土尔其海峡土尔其海峡 为界。课本 P30 图5、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 的主要原因。6、大陆漂移的主要内容:、大陆漂移的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7、举出证据说明大陆是漂移:、举出证据说明大陆是漂移:(1)非洲和南美洲出现古老地层吻合

7、,所以证明以前南美洲和非洲是连在一起的。(2)非洲和南美洲有相似的物种分布,因为它们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3)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因为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以前不在这里,而是在一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8、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各个板块处在运动运动之中。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板块交界地

8、带。10、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11、红海在不断扩张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形成的。南温带热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12、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是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结果。 第三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1、区别天气和气候天 气气 候概 念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时间短时间多年区别变化多变变化不大如:今天早晨学校被大雾笼罩。 (天气)东莞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昨天风很大。 (天气)这几天晚上很热,使人难于如睡。 (

9、天气)东莞冬天也不是很冷。 (气候)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的天气图(P46、P47 图)3、能根据污染指数判断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而比较各城市空气的优劣。 (P48 图)4、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如: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主要是受纬度影响纬度影响。冬季,我国北方黑龙江是“千里冰风,万里雪飘” ;南国广州却“春意浓浓,鲜花盛开” 。其原因主要受纬度因素纬度因素影响。喜马拉雅山山顶终年积雪,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形。“高处不胜寒” “一山有四季”的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形。 小明家在东莞,姐姐在北京上学,北京已经下雪,小明家气温还

10、在 10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纬度位置的影响。5、气温的 1、从 赤道赤道 向 两极两极,气温逐渐 降低降低,因各地获得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不同分布规律 2、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低(P53 图) 3、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低6、气温 最高气温午后 2 时左右日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7、气温 北半球 大陆 最高气温7 月年变化 最低气温1 月海洋 最高气温8 月南半球相反 最低气温2 月8、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9、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

11、形。如: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湿润,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塔里木盆地距海较远。 (海陆位置)10、降水分布的 1、由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区差异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较少。(P56 图) 3、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较多。11、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1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少。13、能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特征14、认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P58 图1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如;发射载人飞船要有晴朗的良好天气,我

12、国发射“神舟六号”的航天发射中心选址在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甘肃省酒泉市,当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距海较远。16、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17、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候气候和降水降水。18、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61读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P53,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球范围看,等温线大致与 线平行,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大致从 向 逐渐降低。这可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2、全球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在 ;最低的在 。 3、亚洲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以下,其主要的原因是 。 (三) 下列四个地点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思考下列问题:、图中位于热带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图中位于寒带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A B C D 、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计算:A 和 B 地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是 和 。因此,气温曲线越弯曲,气温变化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