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版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430058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版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印版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印版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印版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印版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印版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版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教育部2001年8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作了规定,从四个方面对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提出要求 1、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2、善于与人交往 3、乐于集体生活 4、对周围社会生活感兴趣,并有正确的态度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1、正确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总目标-年龄目标-学期目标-月周目标-具体活动目标。(分解目标)2、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最终是通过具体教育活动目标来实现。(渗透一日生活个环节、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随机教育) 二、确保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

2、问题 1、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以保证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环境,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教育活动、并随时注意自身态度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合理的分解目标 3、选择有效的活动 第二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社会情感、社会认知。 一、社会行为 (一)帮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发展交往能力 (二)引导幼儿遵守社会规则 二、社会情感 1、成功感2、幸福感3、自豪感(促进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得到发展,学会认识、调控自己的情绪) 三、社会认知 (一)认识自己 1、对自己表面特征的认识 2、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

3、3、了解自己的情反应,初步调控自己的情绪 4、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逐步学习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方法 6、学会独自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 (二)认识周围的人(三)认识周围的环境(注意:幼儿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一、幼儿社会学习的随机性和无意性社会常识蕴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不同内容的社会生活,社会学习无处不在。幼儿的社会学习是在游戏中、生活中无意识地随时随处进行着,带有明显的随机性和无意性。 请思考:由于幼儿社会学习具有随机性和无意性,幼儿园教师应该怎么办?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 *为幼儿的社会学习创设适宜的

4、环境 1、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 2、为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 3、教师创设适合幼儿的班级规则。 *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社会学习的影响 1、教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言行示范 2、教师应该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 3、教师应该具有尊重、关心他人的品质;为幼儿提供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示范 二、反复性根据幼儿的社会学习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 1、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在社会学习中表现出反复无常的行为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在社会学习过程中,成人应该允许幼儿出错,不可操之过急,对幼儿失掉信心。 2、教师在设计、安排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适当的重复,如

5、: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行为表现,反复提醒、督促幼儿。 三、实践性 实践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生活实践是幼儿社会学习的源泉; 二是指幼儿的社会学习离不开他们在生活中的实践参与。 根据幼儿社会学习具有实践性,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 1、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是避免口头说教; 2、教师要给幼儿发现、感受、练习、巩固的机会 四、观察学习请思考:观察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只要方法,教师和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五、兴趣性和差异性 1、尊重幼儿社会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教师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尊重幼儿社会学习的个体差异。,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6、的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二、渗透性原则 三、正面教育原则 四、生活性原则 五、实践性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定义:指的是在进行社会教育活动时,应该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兴趣特点、能力水平等幼儿自身的特点,在教育活中促进幼儿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 综合性原则的体现: 1、设计的教育目标要有综合性,尽量涵盖认知目标、行为目标、情感目标; 2、选择的教育内容应该具有综合性; 3、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多样性,不仅是采用语言传递法。 二、渗透性原则 社会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语言: 阅读活动小羊过桥,既发展幼儿

7、的语言能力,又帮助他们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而懂得相互谦让与协商。 谈话活动“我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进了他们的自我认识与自信心。 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勇敢、坚持、合作的良好品质。 科学:让幼儿照顾自然角里的植物,既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与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还增进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三、正面教育原则 (一)内涵: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二)具体: 1、以积极的方式向幼儿提

8、合理的要求 所提的要求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希望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应从正面说明,避免用禁止的、否定的言语与神情让幼儿自己去理解。,案例分析 案例1:班里新买了一批新玩具,其中一个造型别致的小乌龟深受幼儿的喜欢。开始时,幼儿在自由活动时经常会因为它而发生争抢事件。为此,老师在自由活动开始前先对小朋友说:? “小乌龟最喜欢小朋友团结友爱,老师和小朋友也喜欢谦让的好孩子,能和这样的好孩子一起玩,小乌龟会更高兴的。”经多次提醒,以后争抢小乌龟的事情就很少发生了。偶尔有要争抢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也会说:“小乌龟喜欢大家一起玩,你抢小乌龟,你就不是小乌龟的好朋友。” 案例2: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喜欢和老师

9、牵着手。茜茜和老师手拉手时,丽丽走过来,也不说话,直接掰开茜茜和老师的手。茜茜一边躲一边说:“我先拉着老师的手的。”丽丽着急得快哭了,举手要打茜茜。 此时,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丽丽,而是笑着说:“你们都这么喜欢老师,老师真幸福啊。老师也喜欢小朋友,老师想和茜茜拉着手,丽丽牵着茜茜的手,下一圈老师再和丽丽拉手吧。你们都是可爱的小姑娘呢。”丽丽举起的手放了下来,高兴地做起了游戏。,案例3:美工活动时,幼儿用彩纸进行撕纸画。老师拿来了几个纸篓,分别放在幼儿的桌子旁,并对他们说: “纸篓张大嘴巴,等着吃小朋友撕下来的废纸屑呢,小朋友们想一想,废纸屑应该放到哪里呢?” 2、为幼儿创设积极良好的发展环境 (1

10、)充足的物质资源与宽敞的空间环境能降低幼儿的反社会行为 (2)充分利用环境的暗示作用,强化幼儿的行为规则 (3)营造温馨、宽容的精神氛围 (4)教师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案例分析 案例1:大班的洋洋非常淘气。在活动中经常出现违规行为。陈老师问洋洋,是否喜欢陈老师,洋洋说自己特别喜欢陈老师,上陈老师的课都是他的“最爱”。于是陈老师明白了,洋洋是个外向冲动的儿童,在活动中会由于过分兴奋而控制不住自己,并非有意破坏规则。 陈老师悄悄地对洋洋说:“老师知道你最喜欢陈老师,陈老师也很喜欢你。老师知道你高兴了就会忘记我们正在上课。咱们来个约定吧,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老师就竖起食指,你就做好好不好?

11、”洋洋同意了,以后,陈老师发现在他的提示下,洋洋的捣乱现象越来越少,自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2:玉玉和飞飞打起来了。老师问他们为什么打架,玉玉说:“飞飞也打我的。”飞飞说:“不是,是他先冲我做鬼脸,太难看了,我不想看。”老师说:“你们两个半斤八两,他对你最鬼脸,你就打他。我说你哭很难看,我就打你行吗?”又对飞飞说:“你不想看他做鬼脸就打人,我看你是欠揍。”说完就让玉玉打了飞飞一下。,四、生活性原则 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渗透对幼儿的社会教育。 案例:4分苹果 五、实践性原则 (一)内涵: 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 (二)

12、具体: 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 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 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途径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通过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日常生活及幼儿自发游戏中的社会教育、其他领域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家园共育以及环境渗透等途径来实施的。 一、专门的社会教学活动 专门的社会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从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和原则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组织实施,以完成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 如:小班社会教育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漂亮,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学做小主人等等。 请思考:小、中、大班通过专门组织的社会教学活动形式还可选择哪些内容

13、? 二、日常生活及幼儿自发游戏中的社会教育 社会性的发展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除了专门的社会教学活动外,教师更应该重视在日常生活及幼儿自发游戏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社会教育。 (一)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二)区角活动和角色游戏 1、区角活动有利于幼儿获得的有益社会经验: 2、在活动中有更多自由交往的机会; 3、有利于幼儿互助合作; 4、培养幼儿耐性倾听的行为习惯; 5、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获得的有益经验: 1、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中不同的社会角色身份和人际关系的认识; 2、学习与人有好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 3、学习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和看法,并能以适当的语

14、言和方式与别的小朋友进行交流; 4、学习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逐渐主动地了解别人的情绪,能自我控制,并经常调整与小朋友的相互行为和关系。 (三)在其他领域教学活动中渗透的社会教育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教育契机 (四)家园共育、环境渗透1.从大教育观的角度看,就是要使园内、园外环境的教育影响趋于一致;2.从幼儿园本身的角度看,就是要注意创设幼儿园和谐、安全的人及氛围和蕴含社会教育目标的物质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和环境材料的潜在价值。 家园合作实施社会教育的途径 家园合作实施社会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家长工作委员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家庭教育指导等等。

15、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一、直观形象法 二、游戏化方法 三、语言法 四、移情法 五、角色扮演法 六、强化法 四、移情法 移情法的运用过程与作用 (一)认知提示 教师用言语提升、分析、讲解、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学会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的情感与想法。 如当班里某一名幼儿因病缺勤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某某小朋友生病了,他不能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游戏,他会不会着急,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二)情绪追忆 用言语提示、唤醒幼儿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事件的联想,使幼儿进一步辨别与区分各种情感。

16、 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谁生过什么病?你到医院里是怎么看病的?你害怕吗?有没有打针呢?” (四)巩固深化 教师适当地进行小结与提升。 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小结,每个人都会生病,生病了不好受,我们要多多关心爱护生病的小朋友。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 (五)情境表演 用事例分析,让幼儿充分讨论不同情境中应有的行为,根据他们的讨论,让幼儿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活动,体会不同的情感,强化积极良好的社会行为。,案例分析 幼儿园某班的一名幼儿很喜欢说谎话,经常抢别人的玩具后就找老师,说对方抢了他的。 有一天,老师找到几位小朋友并告诉他们,为了帮助说谎的幼儿改正毛病,我们一起演戏

17、,让他难过,以后改掉抢东西,说谎的毛病。于是,老师安排一名幼儿给全班幼儿挨个儿发玩具,到说谎的幼儿面前假装没看见他就过去了,全班幼儿都有玩具后,他找到老师说:“他没给我发玩具。”老师明知故问:“你发给他了吗?”“发了。”老师又问另外几位:“你们看见他发了吗?”“看见了。”这名说谎的幼儿又气又急:“真的没有发给我呢,不信您看呀。”老师又问:“为什么他不愿发给你玩具,小朋友们也不愿给你作证呢?”这名幼儿低下了头,说:“我老抢他们的玩具,请你们原谅我吧,我以后会改的。” 五、角色扮演法 (一)内涵: 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以这个角色的身份处理问题,体验情感

18、,了解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特征与规范。 (二)角色扮演法的步骤 1、开始环节:向幼儿介绍情境,引出问题,当情境出现困难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并预测结局 2、选择参与者:分析各角色特点,请幼儿自愿担任角色 3、扮演活动与观察 4、讨论与评价:引导幼儿谈自己的理解,分析事件、行为、动机、后果等 5、经验共享与类化:引导幼儿将问题情境与真实情境相联系,讨论出社会环境中大家普遍认可的行为方式。 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 (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 (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3) 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 6、强化法 在社会教育过程中,要恰当运用表扬与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