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_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29765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_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_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_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_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_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_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_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政治专题08,文化的概念与发展(第一、二单元),1(2012高考广东卷3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 B. C. D.,2(2012高考广东卷31)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 B. C. D

2、.,3(2012高考北京卷24)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 B. C. D.,4(2012高考北京卷25)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 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

3、神的产物 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 B. C. D.,5(2012高考山东卷23)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B C D,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 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B. C. D.,D,2(2012高考浙江

4、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B. C. D.,3(2012高考北京卷26)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虎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

5、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4(2012高考江苏卷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题干体现的是先进的技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故选B。AD说法题干没有体现。C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5(2012高考江苏卷21)100年

6、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6(2012高考海南卷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是

7、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 B. C. D.,【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符合题意;表述明显错误,不选;文化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错误。选B。,7(2012高考海南卷20)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 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精神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8、物质力量 A. B. C. D.,8、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

9、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结合材料,尤其是最后一段材料,联系设问中的“广大中医药”,可以确定属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对应相应的知识做答即可。,科

10、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9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

11、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1分),(2)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3分)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2分)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3分)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能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3分) 评分说明其他解答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多不超过11分。,1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

12、阶段的重大举措。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4)运用文化生活中相关知识,淡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6分),【解析】:本题以企业对外投资面临文化为背景,考查如何应对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面对文化差异,首先我们要尊重其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其次要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考点定位】必修3: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等。,(4)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交流与

13、融合。,11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

14、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25(1)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2)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3)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