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中心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4296419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7.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文化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深圳文化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深圳文化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深圳文化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深圳文化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文化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文化中心(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文化中心考察报告 2012.11,概况,深圳文化中心(包括图书馆音乐厅)是深圳市文化设施中的标志性建筑,坐落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总投资7,76亿元,占地面积26,345平方米,建筑面积41,423平方米,由享誉国际建筑界的日本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先生主持设计,是一座现代化的、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专业音乐厅。深圳音乐厅设计方案造型优雅独特,外墙采用“黄红青白黑”五色,蕴含象征中国传统五行的理念,充分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的韵味。内部构造方面,深圳音乐厅由演奏大厅、小剧场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在设计构思方面,矶崎新所设计的深圳文化中心建筑造型独特,构思精巧,极富现代感。建筑模式也从传统模式变为全开

2、放、大开间、无间隔的“模数式”布局。 矶崎新在建筑设计中的特点是运用简单的几何模式营造出结构清晰的系统和高水准的建筑技术,他常将立方体和格子体融入现代时尚之中。其作品通常简洁、粗犷却不显自大,圆拱状的屋顶是他设计的主要特点。他能利用不同的结构和造型创造出大量的空间,并努力使边缘看起来更为柔和。在设计时,矶崎新一般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图形,然后将其转换为一种清新、多彩、纯粹和深刻的几何模式。,在深圳文化中心的设计中,他的方案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个是矶崎新在图书馆、音乐厅的入口大厅设计了两棵“大树”,图书馆是银树,音乐厅是金树,两棵大树支撑起深圳的文化天空;另一个是矶崎新把原来被道路分开的两个建筑

3、在二楼用一个大观景平台连接起来,在这个平台上向东可以眺望少年宫,向南可以眺望市民中心,向北可以眺望莲花山。这两棵树在矶崎新的理念中同时也是深圳这座城市门口的两座“石狮子”,彰显了深圳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象征着“文化入口”的概念。,二楼平台看音乐厅,在城市布局方面深圳文化中心由中心图书馆和深圳音乐厅组成,两栋建筑之间由公共文化广场连成一体形成了一个面向以市民中心中央绿化带莲花山为城市视觉轴线的开放空间。深圳音乐厅占地平方米,分为演奏大厅和多功能小厅,演奏大厅平方米,舞台面积平方米,可供大型交响乐团和人的混声合唱团同台演出。深圳文化中心是深圳市民学习、娱乐及接受高雅文化熏陶的重要设施。,广场看音乐厅

4、,广场看图书馆,从西南角看音乐厅,平面功能布置,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四层平面图,剖面,设计细部与内部空间,阅览室基本为无墙的开放空间,共6层,层间通过设在中庭的楼梯可以来往自由。阅览室各层楼板的设置对自然采光和通风也进行了考虑,并铺设了地面线槽以适应将来暑假桌椅等变化的需要。 报告厅分为2层,为了适应多功能应用设置了升降台,通过敞开前室门可以将报告厅与休息厅练成一个整体供机会、宴会、接待等多种用途的多功能厅。 深圳音乐厅主要有演奏大厅与多功能小厅组成,大厅由不规则折叠墙面围成,小厅设在入口大厅上方,是一个以轻音乐为主的多功能音乐厅。此外,演员用后台,培训用房等辅助设施设置在北侧黄

5、色楼座。入口大厅周围设有向市民开放的咖啡厅以及其他的售卖部。,音乐厅空间特点演奏大厅采用峡谷梯田式,即演奏台在中央,观众席分成各体块分布在舞台周围的形式。这种分布可以使观众席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各观众席体块均有倾斜的声反射板围起,舞台上方设有升降式椭圆形反射板,起扩散反射声的作用。声学的设计可以使每位观众都获得理想的声学效果。 多功能小厅不同于一般的演奏厅,它在一楼的平台上方还交叉错落设有多层平台,既可以作为舞台又可以作为观众席使用,这样的组合实现了多功能厅的功能多样性。,金树,图书馆空间特点在深圳文化中心中,最重要的是突出了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现形式。而文化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空间的营造来产生文化的

6、氛围。在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建筑像一块横卧在大地上的原石,而一股巨大的外力把这块原石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在裂口处出现了如同钻石一般的图书馆与音乐厅。 图书馆的外墙为弧线形,弧线不但与外界的空间有良好的结合,而且使室内空间变得明亮而丰富。我们当天到达深圳图书馆的时候天已经比较阴沉,但是良好的自然采光依然足够内部的读者阅读,在这一点上建筑的通透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节能的目的。矶崎新说,这样设计同时也是因为深圳外来人口较多,这样的开放性的表现形式符合年轻城市的兼容开放的性格。,图书馆内部,银树 大厅,图书馆除了银树为树形结构外,阅览区域主要以框架结构为主,较为规整的结构形式表现矶崎新

7、在强调建筑的个性的同时也注重了建筑的造价问题。,总结这次参观矶崎新设计的深圳文化中心我们有许多感想,对于设计的目的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在总结与讨论之后,我们有以下几点感想: 就是矶崎新如何成功的将文化这样一个虚幻缥缈的概念成功的结合到建筑设计与结构搭接中。金树银树原本在我们的想象中是一种很庸俗概念,而在矶崎新手下,它与“石狮子”,“破裂的原石”,“文化的入口”等的概念巧妙的结合,让人不单单在看完之后感叹设计的巧妙与施工的难度,更为矶崎新的设计的“切题”深深的打动。 在之前的建筑参观过程中,有些建筑的外部曲折的表面与内部空间实际上是关系甚微的,甚至为了营造建筑外部的形象而使内部的空间有所损失

8、。而在矶崎新的设计中,外部曲折的空间在内部看来都是有这样设计的原因。建筑师的设计意图通过空间的表达传达给受者,让我们在领略设计者的意图的同时又能享受这些设计给我们带来的“福利”-舒适的空间体验。 空间的流动性。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的丰富层次往往能给人非同一般的体验,尤其是在开敞的空间中,更能给人视觉上微妙的感受。,不得不承认,深圳文化中心也有他的设计不利之处。在“金树银树”的表达之中,我们认为他并没有达到建筑师所预期的空间效果。在很多的细节中我们都感受不到理念表述中应有的那种震撼的体验与文化氛围。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师的配合并不到位,导致很多细节的处理差强人意;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理想化,把一些较难完整实现的内容作为建筑方案的“噱头”,导致完工的效果与当初的构想差之千里。 综上所述,我们此行参观深圳文化中心最大的感触就是建筑设计的多元性。内部功能合理与外表皮的美观只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中要融入建筑师个人的情感、使用者对空间的需求以及文脉的体现。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我们更要向这些国际上的知名建筑师学习,学习如何把建筑做的有生命力,有文化,有内涵。,略感凌乱的银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