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副本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294247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禺-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曹禺-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曹禺-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曹禺-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曹禺-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禺-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禺-副本(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 禺 和中国话剧,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幼年在家塾读书。1923年考入南开中学,同时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1930年秋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在他23岁的时候,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发表了他创作的名著雷雨。此剧一经发表和演出,便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和剧坛。茅盾先生曾有“当年海上惊雷雨”的诗赞。曹禺青年时代,即渴望光明,追求真理,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不朽剧作,以特有的深邃的思想、雷雨般的激情和精湛的艺术,批判旧的世界,呼唤新的社会。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戏剧家、戏剧诗人,曹禺以其煌煌巨著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也为中

2、国话剧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后,曹禺一直担任院长。近半个世纪以来,北京人艺先后上演了他的雷雨、明朗的天、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家、蜕变及原野等九部剧作。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者,他带领全院同仁经过四十多年的奋斗,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成了一个具有中国演剧体系和风格的闻名世界的剧院。,青年时期的曹禺,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二、关于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1文明新戏时期话剧是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19世纪末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

3、等人组织的春柳社被看作是最早的话剧团体。他们演出的这种不同于传统戏曲,而主要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的西方戏剧形式,被称为“文明新戏“或“文明戏“。1910年由任天知发起,有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参加的进化社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他们以“知天派新剧“为旗号,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强调现场的宣传作用,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采用“幕表制“,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提纲)。这种具有“街头剧“特点的“广场戏剧“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衰落。1914年,现代话剧又出现了一个以现代大都市上海为中心、以职业化与商业化为特色的“甲寅中兴“,其中,以郑正秋导演的恶家庭为代表的家庭剧风行一时,并创造了

4、文明新戏的最高票房纪录。也正是由于文明新戏的商业化倾向,过于迁就小市民的欣赏趣味,以及艺术上的粗糙和演员的堕落,终于失去了观众。,二、关于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2爱美剧时期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特别是1917年的文学革命开始后,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们一面更加猛烈地批判传统旧戏,一面竭力提倡西洋新戏。1920年秋,原著名的文明戏演员汪仲贤在上海主持演出的萧伯纳的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意外失败后,与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熊佛西等发起成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同时出版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戏剧刊物戏剧月刊。为避免重蹈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的覆辙,他们大力提倡非营业性质的爱

5、美剧(爱美,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天津南开学校、北京清华学校为代表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形成了一个高潮。,二、关于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3小剧场运动时期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的一次戏剧革新运动。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文明新戏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小剧场运动剧本创作的重视,培养了田汉、丁西林等著名的剧作家。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的终身大事是现代话剧最早的创作

6、剧本。创造社的郭沫若和田汉都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以“诗人写剧“而著称的剧作家。与当时现代话剧多以悲剧和多幕剧为主的情况不同,丁西林则创作出了在艺术上十分成熟的独幕喜剧。,二、关于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4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戏剧“)的口号,1930年8月,又联合辛酉、南国等剧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30年代最为有名的“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力量,他们掀起的左翼戏剧运动,也成为30年代最有声

7、势的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左翼戏剧运动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为特色,在各个领域向着“广场戏剧“的方向发展,在工厂建立有工人剧团(蓝衣剧团),在农村有熊佛西以“露天剧场“的形式实验的“农民戏剧“,在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中建立有八一剧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又有“国防戏剧“的提倡。这时期成就最大的剧作家是回春之曲和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和作者田汉和洪深。,二、关于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5剧场戏剧时期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其必备条件有二,一是必须是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

8、而成功的关键则在于剧本的创作。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是从1929年开始的,但真正得以实现则是在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面世之后,这就是雷雨对现代话剧的特殊贡献: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艺术性与欣赏性的高度统一。剧场戏剧的重要作家除曹禺外,还有夏衍、李健吾等。,二、关于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6广场戏剧时期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话剧再次向“广场戏剧“倾斜,并出现了三次高潮。一是抗战初期,组织救亡演剧队(抗敌演剧队)分赴各地成为当时戏剧演出的主要形式,其演出形式主要有街头剧、广场剧、活报剧、茶馆剧、游行剧、谐剧等多种样式,其中,被称为“好一计鞭子“的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最为有名。二是抗战中期

9、,以延安为中心的敌后根据地(即“解放区“),以秧歌剧和民族新歌剧以形式的广场戏剧最为活跃,其中,秧歌剧的代表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民族新歌剧的代表则是白毛女以及赤叶河、刘胡兰等。三是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反内战、反饥饿的全国性学生运动热潮的高涨,具有极强的政治的广场活报剧成为当时戏剧的主要形式。这时期,职业剧作家创作的作品,陈白尘的升官图、吴祖光的捉鬼传、宋之的的群猴、瞿白音的南下列车等,都具有广场戏剧的特点,也是学生剧团经常演出的剧目。,二、关于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7剧场戏剧再兴时期在广场戏剧不断掀起高潮的同时,在大后方(以及沦陷区)剧场戏剧在大中城市也继续得到繁荣,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10、历史剧的创作繁荣,主要代表有郭沫若的战国史剧、阳翰笙的太平天国史剧、阿英的南明史剧等。二是知识分子题材创作的繁荣,主要代表有夏衍的法西斯细菌、天涯芳草,以及宋之的的祖国在召唤、陈白尘的岁寒图、袁俊(张骏祥)的万世师表、于伶的长夜行、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田汉的丽人行等。三是讽刺作品的繁荣,主要代表有陈白尘的结婚进行曲、升官图,以及老舍的残雾、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妙峰山、袁俊的小城故事、边城故事、山城故事等。此外,沦陷区以秋海棠为代表的“市民化“戏剧创作和演出也呈现出畸形的繁荣态势,正好与后来解放区戏剧的“农民化“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倾向。,三、曹禺创作简况,曹禺一生共写下了14部剧本(包括改编和合

11、著),除雷雨和日出外,还有原野(1937)、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著、根据黑字廿八改编,1938)、蜕变(1939)、正在想(根据墨西哥作家约瑟菲纳尼格里剧本红丝绒的山羊改编,1939)、北京人(1941)、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2)、柔蜜欧与幽丽叶(根据莎士比亚同名话剧改编,1943)、镀金(根据法国作家拉毕什喜剧迷眼的沙子改编,1943)、桥(1944)、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原名卧薪尝胆,与梅阡、于是之合著,1961)、王昭君(1979)等。其中,雷雨、日出和北京人被称为曹禺的“三大杰作这三部作品再加上原野又称曹禺的“四大杰作“。也有人将这四部作品再加上家称为曹禺的“五

12、大杰作“。,三、曹禺创作简况,从雷雨到原野是曹禺创作的第一阶段。其总的特点是“熟悉生活,但不写身边琐事;善于构思,但不墨守成规“。三部作品都是悲剧,但结构方式和风格特点各不相同,雷雨以情节结构的曲折复杂取胜;日出以日常生活场景的深刻展现见长;原野以象征手法和传奇色彩的运用别开生面。三部作品也都有着共同的主题,即揭露中国社会的封建性和黑暗性。,三、曹禺创作简况,从全民总动员到桥是曹禺创作的第二阶段。与上一阶段相比,现实性明显加强,全民总动员、蜕变和桥都直接以抗战的现实为题材,并塑造了具有高尚品质的正面人物形象(作家自己后来说,蜕变中的梁专员和丁大夫是根据共产党人的事迹和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写成的)。

13、北京人在题材上又回到了从前,曾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又“唱起了他悲哀的旧调“,但实际上正是作家关注民族命运的结果,它不仅保持了作家创作思想和艺术个性的内在一致性,而且还代表着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当时,巴金和老舍等作家都有类似的作品问世(如巴金的“生活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老舍的四世同堂等)。作家选择“北京人“作为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的代表,以工人代表远古北京人,以曾皓、曾文清等代表现实中的北京人,而以袁圆、愫芳代表未来的北京人,在“远古、现实、未来“的比较中形成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对以北京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士大夫文化进行了批判。家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情节,但主角由觉慧改为瑞珏,描写了她与觉新以及梅小姐的之间爱情婚姻悲剧。,三、曹禺创作简况,从明朗的天到王昭君是曹禺创作的第三个阶段。虽然作家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这些作品在发表的当时也受到很高的评价,在当时也的确是水平较高的作品,但由于没能充分表现出作家自己的艺术个性,也受到当时要求作品直接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创作主流思潮的影响,都没能超过他以前几部优秀作品的水平。,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