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2历史的回声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4294226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2历史的回声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苏教版必修2历史的回声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苏教版必修2历史的回声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苏教版必修2历史的回声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苏教版必修2历史的回声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2历史的回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2历史的回声(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的回声,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醒悟的事件,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漫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有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学习本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的记录。,第一板块,后人之鉴,本板块包含以历史为题材的两篇文章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从广义的文体角度分析,同属散文。细分则一为政论文,一为韵文。学习时,应在初步

2、弄清两篇文章异同后,逐篇理清课文,从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进而延伸到吸取秦亡的教训,进行深入探讨。,六国论,苏 洵,一、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权书,权书共10篇,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为第八篇。,解题,故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

3、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

4、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国,战国七雄:,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秦强楚大齐富,时代背景,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sng 暴p霜露 洎j 草芥ji 与嬴 y 下咽 yn 胜负之数sh,理解分析前三段,补充注释 1.非兵不利 兵:

5、兵器 2.战不善 善:恰当 3.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4.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道路(抽象) 5.或曰 或:有人 6.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7.盖失强援 盖:表原因,大概因为 8.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 9.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10.则秦之所大欲 则:那么 11.以有尺寸之地 以有:才有 12.理固宜然 固:本来 13.此言得之 得:得当,对,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亏,(2)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对 比,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

6、有限,无厌,奉繁,侵急,程度上,不尽,不灭,道理上,赂秦力亏,破灭之道,分析第三段,补充注释 1.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好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义:行正义 6.斯用兵之效也 效:功效 7.始速祸焉 始:才 8.李牧连却之 却:击退,9.洎牧以谗诛 以:因为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最后 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 12.诚不得已 诚:的确 13.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倘若;较:较量,抗衡 14.或未易量 或:或许;易:轻易;量:确定,估量,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7、,不赂者,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洎牧以谗诛,不能独完,1.作者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何在?燕国和赵国灭亡又何在?,答:齐国亡在“附于秦”而“不助五国”;燕国亡在不用武力而以刺客为计;赵国亡在不能信任良将。,2.这一段和作者的论点是否统一?试具体说明。,答:是统一的。本段仍然在谈赂秦,只是换了一个角度,说不赂秦而能用兵,就不致灭亡。这算是对论点的一个补充。,分析解读四、五段:,补充注释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封:分封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礼:以礼相待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挟持 4.勿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咽:咽喉,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8、?,第四段-,第五段-,引古(六国破亡),-讽今(在六国下),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承上启下,弊 在 赂 秦,赂 秦 力 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 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过渡),(分总),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四段) (引古),(递 进),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讽今),(并 列),3、下列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A ,4 、为

9、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A.齐全 B.完整 C.尽,没有了 D.做成, B ,(2) 故曰(弊)在赂秦,A.骗人的坏事 B.弊病 、害处 C.弊端, C ,练习1、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下面句子与原文不附的一项是:, A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获城。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齐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3)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A. 满、遍 B. 更加、越 C.补、合 (4)、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A.如同 B.仍然

10、C.还, B , C ,5、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以”的词义。,(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以)地事秦 (4)洎牧(以)谗诛,由于,介词 ,凭借,介词 ,把,介词 ,因为,连词 ,(5)至丹(以)荆卿为计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 谋臣 (7)(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8)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于人,用, 介,用, 介 ,凭借, 介,而, 连,而, 连,而, 连,6、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虚词:较秦( )所得,与战胜( )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所亡,与战败( )亡者,其实亦百倍

11、。则秦( )所大欲,诸侯( )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与尔十矢,尔( )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 )藏( )( )庙。,之,而,之,而,之,之,其,而,之,于,7、将下列各句中的省略部分填在括号里(1)秦以攻取( )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土地,因受贿赂,()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郡。 (且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之际。,秦之一,另四国,、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三苏”指苏轼、苏辙、苏小妹。 ()六国论选自嘉右集权书。 ()文中“故事”与今口语“故事”不同。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包括燕太 子丹重用的荆卿,阿房宫赋,杜牧,学习要点,1、文言词语的活用和古今异义

12、; 2、了解“赋”的特点,鉴赏课文华丽酣畅的语言艺术; 3、从秦的灭亡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体会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价值。,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 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 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 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 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 于诗情画

13、意之中。他的诗 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 现实主义传统精神。,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 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 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 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 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 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 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 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 “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 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 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城 门,宫 舞,水榭楼台,阿房宫前殿,骊山陵远眺,仿秦宫殿,仿秦城门,仿秦台榭,(一)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

14、读“p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 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