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__培训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29344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6.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__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传染病__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传染病__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传染病__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传染病__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__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__培训(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 染 病 (infectious disease),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具有传 染性的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广泛流行。,肝炎 感冒? 结核 红眼病 性病 流行性出血热 。 。,西班牙型大流感 6个月 5000万人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 52个月 2000万人死亡,清朝天花 天花于1977年在全球消灭,概 述,传染病之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患人群 传染源: 受感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呼吸道传播; 虫媒传播; 接触传播,包括性传播、注射传播、 医疗器械、生活接触。 母婴传播,一、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二、致病特点:,1、具有特异的病原体。 2、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传播

2、途径、易感人群。 3、有一定季节性。如细菌性痢疾夏秋季多见。 4、有一定的侵入门户,具有嗜器官性和嗜组 织性。如伤寒杆菌由消化道进入后定位于 回肠淋巴组织。,5、基本病变是炎症变化。 6、具有一定的免疫性。 如伤寒,病后可获 得较强的免疫力。 7、临床经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 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和愈复期。,二、致病特点:,第一节 结核病 (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形成慢性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 节和发生干酪样坏死。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具木乃伊生前就患有肺结核,概 述,全球1/3人口感染结核病,每年新

3、发病900万人,每年死亡300万人。成为单一病原菌感染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AIDS,耐药菌株)现有结核病人2000万。 中国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感染人数(4亿),患者200万,仅次于印度。 WHO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并宣布全球结核病已处于紧急状态。 (1993年)。,(一)病 因,结核杆菌 主要是人型、牛型 传播途径 呼吸道 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飞沫、尘埃 消化道感染 吞痰、 污染的食物、 牛奶 经皮肤伤口 少见,(二)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感染的菌量、毒性及人体的免疫状态。 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即T淋巴细胞起主要 作用;多由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所致。

4、 变态反应:属于型(迟发型)变态反应:多由结核菌体蛋白和蜡质D引起。 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常同时发生,并相伴出现。,巨噬细胞被结核杆菌致敏和激活后的演变,(三)基 本 病 变,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变质、渗出、增生三种病变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并可互相转化,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 1、增生为主的病变:结核结节的形成。 典型的结核结节包括: (1)上皮样细胞 (2)郎罕巨细胞(Langhans giant cell) (3)淋巴细胞 (4)成纤维细胞 (5)结节中央可有干酪坏死,结核结节 (tubercle),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单个结节非常小,不易见到。能见到的结节为多个结节融合而成,境

5、界清楚,约粟粒大小,呈灰白透明状或略呈黄色,微隆起于器官表面。 具有一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形成,体现了结核病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它是在菌少,毒力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发生的,在结核结节内一般不易检见结核杆菌。,2、渗出为主的变化 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 渗出,早期可见巨噬细胞。 是在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出现的改变,易查见结核杆菌,好发部位是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变。,渗出性病变,3、坏死为主的变化 干酪样坏死 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如 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它是在菌多、毒力强、免疫力低或变态

6、反应强的情况下,由渗出或增生性病变继发的改变,内含有一定的结核杆菌。 三种变化(渗出、增生、坏死)往往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并可互相转化。,干酪样坏死 caseous necrosis,干酪样坏死,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1、吸收消散:主要出现在渗出性病变,通过淋巴道吸收, 病灶缩小或完全吸收消散。 2、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增生性结核结节 ,未被完全 吸收的渗出性病变,小的干酪样坏死灶(1-2mm),可 发生纤维化。大的坏死灶由灶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 裹干 酪样坏死物质,继而干酪样坏死物干燥浓缩,钙沉 着而发生钙化。 纤维化后一般无存活的细菌(完全痊愈),包裹钙化的干酪样坏死

7、物中仍有少量存活的细菌,病变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临床痊愈),可复燃进展。,转归(一),3、浸润进展: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 并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4、溶解播散:干酪样坏死物发生溶解液化 后可经自然管道(如支气管, 输尿管等)、淋巴道、血道 播散。,转归(二),肺结核病 (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常见,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概 述,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儿童,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偶见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的青少年或成人; 免疫功能严重受抑制的成年人由于丧失

8、对结核杆菌的敏感性,因此可多次发生原发性肺结核病。,特 点:,初次感染结核菌,以儿童多见。 病变往往以渗出、变质性变化为主。 形成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它是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的合称。,原发灶:是结核杆菌进入肺后最先引起的病变。常为一个, 多位于肺中间带,右肺多见;圆形,直径约1cm,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坏死。,原发综合征,原发灶 (Ghon 灶),primary complex,临床病理联系,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结核菌素试验(+); X线:哑铃状阴影; 少数毒血症:倦怠,食欲减退,潮热

9、,盗汗等。,1、痊 愈 绝大多数通过完全吸收、纤维化、 纤维包裹或钙化等方式痊愈。 2、恶化进展 (1)支气管 干酪性肺炎、空洞 (2)淋巴管 淋巴结结核 (3)血管 粟粒性结核和肺外结核病,转 归,二、继发性肺结核病,(一)特 点: 由再次感染结核菌引起,成人多见; 病变常起源于肺尖再感染灶; 免疫反应较强,多有增生为主的病变; 病变以支气管播散为主; 病程长,反反复复。,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比较,1、局灶型肺结核 特点:多位于肺尖,右肺多见,病灶约0.51cm大小,以增生性病变为主,临床上病人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属于无活动性肺结核。 经纤维化、钙化而痊愈 结局 浸润型肺结核,(

10、二) 主要类型:,局灶型肺结核,2、浸润型肺结核: 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属活动性 肺结核。也称锁骨下浸润。好发于青壮年。 病变: 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炎(渗出) 临床上常有结核中毒症状( 低热、盗汗、乏力、咳嗽等症状);边缘模糊的云雾状阴影。,浸润型肺结核,吸收 纤维化、包裹、钙化 结 局 病灶扩大 干酪样肺炎 急性空洞 自发性气胸 慢性纤维空洞,浸润性肺结核转归示意图,浸润型肺结核,锁骨下浸润,为成人慢性肺结核的常见类型,多 由浸润型肺结核形成急性空洞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 变 特 点:,肺上叶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镜下洞壁分三层: 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 中层

11、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外层为增生的纤维组织。 2. 粟粒性结核+片状干酪样坏死。 3. 肺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 硬化型肺结核,临床与X线,临床: 发热、盗汗、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或气短; 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又称开放性肺结核; TB的重要传染源。 X线: 上中肺野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互相重叠呈蜂窝状,并发症及结局,并发症 咯血、气胸、脓气胸 喉结核、肠结核、肺心病 结局 直接纤维化(小的) 空洞的愈合 肉芽组织增生 开放性愈合(大的),4、干酪样肺炎 在免疫力低,变态反应过高的情况下发生,由浸润型肺结核和急性、慢性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而致。分小叶性和大叶性,以广泛的干酪样坏死为特点。 临床上

12、中毒症状明显,可迅速死亡,故称奔马痨,目前少见。,干酪样肺炎,干酪性肺炎 “百日痨”或“奔马痨”,干酪性肺炎(镜下),又称结核瘤(tuberculoma) 肺实质内球形、孤立的有纤维包裹、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直径约2-5cm。多为一个,常位于肺上叶。病变相对静止,多采取手术切除。 浸润型肺结核 形成来源 结核空洞 多个结核病灶融合,5、结核球,结 核 球 (tuberculoma),原发性和继发性均可,分干性和湿性 湿性常见。 湿性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病变浆液纤维素性 炎胸水或血性胸水。多由原发灶或肺门LN病灶中的病原菌播散至胸膜所致,多见青少年。,6、结核性胸膜炎,干性结核性胸膜炎:病变

13、以增生为主。 胸膜下TB病灶直接蔓延所致 局部胸膜纤维化、增 厚、粘连,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和湿性),AIDS相关结核:,3%的结核病新病例与HIV感染有关。结核病是AIDS最常见并发症。 为少见鸟型结核杆菌。 HIVCD4+细胞细胞免疫机体抵抗力TB感染。 TB感染者50%以上的病例有结核菌的扩散; 60-80%病例有肺外结核病; 一般人群中所诊断的结核菌感染病例仅15%左右有肺外结核病,早期:免疫力较好,典型TB结节,病菌难以查到; 中期:中度免疫抑制,无典型TB结节,干酪样坏死灶扩大,70%肺外结核; 晚期:高度免疫抑制;粟粒性,播散性,无反应性肺TB;化脓性及凝固性坏死替代典型结核结节

14、,结核菌多,但90%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呈假阴性反应。,AIDS相关结核:,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比较,三、血源性结核病,急性全身/肺粟粒性结核病 慢性全身/肺粟粒性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1.急性全身性(肺)粟粒性结核病,多见于原发性肺结核病恶化进展(儿童患者多见) 结核菌短时间一次或反复多次大量侵入肺静脉分支 全身各器官(肺、肝、脾、脑膜) 肺门、纵隔、支气管旁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入邻近大静脉,经右心沿肺动脉播散于两肺-(肺) 病变大小一致、粟粒大小、分布均匀,以增生为主 病情重,中毒症状明显,肝脾大,脑膜刺激征 若能及时治疗,预后仍良好;少数可因结核性脑膜炎而死亡,A.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模式图

15、 B.急性肺粟粒性结核 C.急性脾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败血症,机体抵抗力极差或应用大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时发生; 最剧烈的急性血源性结核病,患者迅速死亡; 尸检:各器官内无数小坏死灶,内含多量细菌,灶周无细胞反应,无特征性结核肉芽肿形成(无反应性结核病),2.慢性全身性(肺)粟粒性结核病,肺外器官结核灶内结核杆菌间歇入血-(肺); 病变性质、新旧和大小均不一致,成人多见; 同时可见增生、坏死及渗出性病变,增生为主。,四、肺外器官结核病,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形成的潜伏病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可通过淋巴道、消化道、接触感染。多限于一个器官内,呈慢性经过。,多数继发于活动性空洞型肺

16、结核 原发性: 儿童饮用含结核菌的牛奶,形成肠原发综合征; 继发性: 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病人咽下含结核菌的痰液所致,好发于回盲部。淋巴组织丰富;食物在此段停留时间较长。,(一)肠结核,类 型,1、溃疡型: 环形,边缘不齐,长轴与肠管长轴相垂直,底部为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临床:腹痛,腹泻( “鸡鸣泻”),营养障碍及结核中毒症状,易引起肠梗阻,一般很少发生肠出血及穿孔; 2、增生型:少见, 结核性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息肉状不完全低位肠梗阻及腹部包块。,肠结核病(溃疡型),肠结核溃疡,肠结核 回盲部多见 溃疡长轴与肠长轴垂直,(二)结核性腹膜炎 多见青少年,继发于溃疡型肠结核,肠系膜LN结核或输卵管结核: 湿型: 以渗出为主,腹膜上密布无数结核结节; 腹腔内大量腹水(草黄色或血性); 腹痛、腹胀、腹泻、结核中毒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