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课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4292183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液压基本回路,7.1,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多缸工作控制回路,7.3,7.4,7.2,7.1方向控制回路,7.1.1 启停回路 当执行元件需要频繁地启动或停止时,系统 中经常采用启、停回路来实现这一要求。,图71 起、停回路,返回,7.1.2 换向回路换向回路用于控制液压 系统中油流方向,从而改变 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工程中常采用二位四通 三位四通(五通)电磁换向阀 进行换向。 采用电磁换向阀的换向 回路适用于低速、轻载和换 向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返回,7.1.3 锁紧回路锁紧回路的作用是防止 执行元件在停止运动时因外 界因素而发生漂移或窜动。为了保证锁紧效果,

2、采 用液控单向阀的锁紧回路, 换向阀应选择H型或Y型中 位机能,使液压缸停止时, 液压泵缸荷,液控单向阀 才能迅速起锁紧作用。,返回,7.2 压力控制回路,7.2.1 调压回路1.单级调压回路 2.远程调压回路,返回,2.二级减压回路如图,由减压阀和远程调压阀组成的二级减 压回路。 远程调压阀5的 调整压力必须低于减 压阀3的调整压力, 才能实现二级减压, 并且减压阀的调整压 力应低于溢流阀2的 调整压力,才能保证减压阀正常工作,起减压作用。,返回,7.2.3 增压回路1.单向增压回路 单向增压回路,只能 供给断续的高压油,因此 它只适用于行程较短的、 单向作用力很大的液压缸 中。,图79 单

3、向增压回路,返回,返回,2.连续增压回路 它是一个双作用增压缸,并采用电气控制的 自动换向回路。依靠换向阀不断换向 即可连续输出高压油,其 增压油的压力为:,返回,7.2.4 保压回路1.用液压泵的保压回路在大流量、高压系统中 常采用专门的液压泵进行保 压,如图711。2.利用蓄能器的保压回路如图712 ,为蓄能器保压回路 。,图711 利用液压泵的保压回路,返回,3.利用液控单向阀的保压回路如图713所示,当液压缸7上腔压力达到保 压数值时,压力继电器发 出电信号,三位四通电磁 换向阀3回复中位,泵1卸 荷,液控单向阀6立即关 闭液压缸7上腔油压依靠 液控单向阀内锥阀关闭的 严密性来保压。,

4、图713 利用液控单向阀保压回路,返回,7.2.5 背压回路执行元件回油路上的压力称为背压。 图714(a)所示为双向背压回路。图714(b)为单向背压回路。,返回,7.2.6 卸荷回路1.采用换向阀的卸荷回路(1)采用三位四通(五通)换 向阀的卸荷回路. (2)采用二位二通阀的卸 荷回路,返回,2.采用溢流阀的卸荷回路图717所示是用先导型溢流阀和小流量二 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组成的卸荷回路。 3采用卸荷阀的卸 荷回路,图717采用溢流阀的卸荷回路,图718 采用卸荷阀的卸荷回路,返回,7.2.7 平衡回路1.用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回路中的单向顺序阀也称为平衡阀,它设在 液压缸下腔与换向阀之间

5、。液压缸下腔的背压力 即顺序阀的 调整压力为:,返回,2.用远控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如图720所示,当活塞及重物作用突然出现 超速现象时,必定是液压缸上腔压力降低,此时远控顺序阀控制油路压力也随之下降将液控顺序阀关小,增大其回油阻力,来阻止运动部件下滑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远控顺序阀启闭取决于控制油路的油压,而与负载大小无关 。,图720 采用远控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返回,7.3速度控制回路,7.3.1 调速原理及分类当不考虑液压油的压缩性和泄露的影响时, 液压缸的运动速度为:液压马达的转速为:可见,改变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或者改 变液压缸的有效面积A和液压马达的排量都可 达到调速目的。,返回,

6、7.3.2 节流调速回路1.进口节流调速回路(1)组成 (2)工作原理 (3)性能分析 : 速度负载特性; 最大承载能力 功率特性; 效率 (4)特点 (5)应用,图721 进口节流调速回路,返回,2.出口节流调速回路(1)组成 (2)工作原理 比较式(711)和式 (720)可知,进口节流 调速回路和出口节流调 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基本相同。,图723 出口节流调速回路,返回,3.进、出口节流调速回路比较(1)承受负值负载能力 负值负载是负载 作用力的方向和执行元件运动方向相同的负载 。(2)运动平稳性 出口节流调速优于进口节 流调速。(3)回油腔压力(4)油液发热对泄漏的影响 进口节流调

7、速 回路中,进入液压缸油液的温度较高。(5)启动时前冲 出口节流调速回路中,启 动时易产生前冲现象 。,返回,4.旁路节流调速回路(1)组成 (2)工作原理 (3)性能分析: 速度 负载特性;最大承载能力 功率特性 ;效率 。(4)特点 (5)应用 5.节流调速的速度稳定问题,返回,7.3.3 容积调速回路1.变量泵和液压缸或定量液压马达所组成的 容积调速回路(1)回路组成及工作原理,返回,(1)油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2)调速性能分析 速度负载特性 ; 调速范围 ; 负载特性 ; 功率特性 ;(3)特点由于没有节流损失和溢流损 失,因此系统效率较高。 (4)应用这种恒转矩(恒推力)调速回路适用

8、于负载转矩 变化不大的液压系统。,返回,2.定量泵和变量液压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1)回路组成及工作原理(2)调速性能分析 速度负载特性 ; 调 速范围; 转矩特性 ; 功率特性 。(3)特点 (4)应用,返回,3.变量泵与变量液压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1)回路的组成 (2)性能分析 (3)特点,返回,7.3.4 容积节流调速回路1.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与调速阀组成的调速回路 (1)工作原理 (2)特性分析 (3)特点,返回,2.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组成的联合调速回路(1)工作原理(2)调速特点液流通过节流阀4的 压差p与变量泵控制 油缸2左右腔压差相同, 而在变量过程中控制油 缸2左右腔压差

9、基本不 变 ,因此,通过节流阀 的流量不会随负载而变 化,活塞运动速度稳定。,返回,7.3.5 快速运动回路 1.液压缸差动连 接的快速运动回路这种快速回路简 单、经济,但快、慢 速的转换不够平稳。,返回,2.双泵供油的快速运动回路3.采用蓄能器的快速运动回路,返回,7.3.6 速度转换回路 1.快慢速转换回路 这种速度转换回路, 速度换接快,行程 调节比较灵活,电 磁阀可安装在液压 站的阀板上,也便 于实现自动控制, 应用很广泛。其缺 点是平稳性较差。,返回,2.两种慢速的 转换回路图738(a)是 调速阀并联的慢速 转换回路。易使工 作部件出现前冲现 象 。(b)图所示接法 而可克服工作部

10、件 的前冲现象,使速 度换接平稳。,返回,7.4 多缸工作控制回路,7.4.1 顺序动作回路1.行程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返回,2.压力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 这种回路工作可靠, 可以按照要求调整 液压缸的动作顺序。 顺序阀的调整压力 应比先动作液压缸 的最高工作压力高 (中压系统须高0.8 MPa左右),以免在 系统压力波动较大 时产生误动作。,返回,3.时间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1)用延时阀的顺序动作回路 (2)用节流阀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返回,7.4.2 同步回路1.用调速阀控制 的速度同步回路其结构简单,使 用方便,可以调速。 但是受油温变化 和调速阀性能差异等 影响,不易保证位置 同步,速度

11、的同步精 度较低,一般为5 7。,返回,2.带补偿装置的串联液压缸位移同步回路由液控单向阀3、 电磁换向阀2和4组成 的补偿装置可使两缸 每一次下行终点的位 置同步误差得到补偿。这种回路适用于 终点位置同步精度要 求较高的小负载液压 系统。,返回,7.4.3 互锁回路如图,利用三位六 通电磁换向阀5和二位 二通液动换向阀1的连 接关系实现两液压缸 运动的互锁。,返回,7.4.4 多缸快慢 速互不干扰回路该回路的特点是 两缸的“快进”和“快退 均由低压大流量泵2 供油,两缸的“工进” 均由高压小流量泵1 供油。快速和慢速 供油渠道不同,因而 避免了相互的干扰。,图746 双泵供油互不干扰回路 1、2双联泵 3、4溢流阀 5、6调速阀 7、8、11、12电磁换向阀9、10单向阀,返回,小 结,本章内容为常见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包括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和多缸控制回路。通过学习要达到如下目的:能识别各种基本回路;掌握基本回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能对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功能以及性能参数进行分析。分析液压基本回路的关键是要能识别由那些元件构成回路(以能否写出回路构成路线图为标志),以及各元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因此,熟悉各种液压元件,尤其是控制阀的性能及其职能符号是分析液压基本回路的重要前提。,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维修/保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