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导论(卫生人员)

g****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424.40KB
约57页
文档ID:54290658
临床导论(卫生人员)_第1页
1/57

第八章 卫生人员,,目的,了解各类卫生人员的职业内涵和社会角色 熟悉医疗卫生人员的分类依据 掌握临床医师的使命、权利,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掌握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卫生人员,从事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卫生工勤等工作的各类人员总称 卫生服务提供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医学院校学生——卫生人员队伍后备力量,第一节 卫生人员的分类与准入,一、卫生人员的分类 由于医疗卫生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卫生人员的分类也很复杂,有多种分类 (一)按工作性质分类 1、卫生技术人员 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技师、卫生监督员、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为更好的反映业务水平及开展卫生工作,卫生部颁布了《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级条例》,规定我国卫生技术人员依据业务性质分为四类,即医疗防疫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 2、非卫生技术人员 包括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二)按工作场所分类 卫生人员根据工作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医院内卫生人员和院外卫生人员 1.医院内卫生人员 医院内主要有医生、护士、医院管理人员等按业务性质分入各科室如内科、儿科、妇产科等等,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2.医院外卫生人员 主要指预防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包括社区医生、护士、社区保健人员及农村的乡村医生等等从事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卫生工作 (三)按从事中西医学分类 按从事中医还是西医,可把卫生人员分为中医(药)卫生人员和西医(药)卫生人员二、卫生人员的准入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卫生行业的许多岗位执业根据相关的法律实行准入制度,包括:各类医师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进行执业注册才能行医;药师必须依照《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才能在医药行业工作,护士同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关于医师准入的有关规定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从事临床、中医、口腔、公告卫生的卫生人员要参加行业准入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同时也规定了参加资格考试者的参考条件、注册制度等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有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9月中旬、300-600题选择题) 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

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到目前为止,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共有24种类别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第二节 临床医生角色,临床医师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履行医学人道主义职责、行使临床医疗权利,以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业 医疗技术本身是基于患者利益而向其提供却可能使患者成为受害者的缺陷技术 在所有的职业之中,医生是最无法速成的职业之一,需要终身学习现代社会需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心理、需要、行为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着改变,维权意识加强社会和病人对医生、医疗效果甚至医疗的过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患者和社会 权利意识苏醒,学习型、需求层次高 医疗机构 被要求独立生存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医方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被迫(谋生存与发展)发生改变,第二节 临床医生角色,一、临床医生的使命与职责 (一)临床医生的使命 从古至今,医生都因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白衣天使”是人们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是社会赋予医师的使命和职责医学生誓言” (二)临床医生的职责 1.医生应承担对病人开展诊疗工作,帮助其恢复健康的职责 2.医生应承担发展医学科学的职责 3.医生应承担开展预防卫生保健工作的职责,,,二、临床医生的社会声望和权利 (一)临床医生的社会声望 职业社会声望是对职业地位、职业声誉和名望的综合评价和反映。

医疗活动是一种具有复杂关系的社会互动过程,是医学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扮演着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以对病人进行检查 、诊断、治疗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社会角色这种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专业特殊性对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素养,所以决定了医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二)临床医生的权利 1.临床医生的职业权利 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检查、疾病检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从事医疗研究、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团体 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教育 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生安全不受侵犯 获得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对所在单位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机构民主管理2.对医生权利的制约 明确医疗卫生工作的法律责任 建立道德约束机制 加强社会监督 加强医院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三、对临床医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对临床医生的素质要求 良好的形象素质 扎实的专业素质 高尚的品德素质 健全的心理素质,,,2.对临床医生的知识要求 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倒T字形知识结构”,横向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纵向则是精深的专业知识 3.对临床医生的能力要求 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协调关系的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记忆、知觉、选择能力);对信息加工、处理、应用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操作、临床操作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 “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当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现代的医生应具备的要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尊重患者权利,熟悉法律,做到安全医疗 医师不但要有: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决心 更需要有: 丰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语言艺术,善于理解病人的语言、心情和痛苦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医学观 人类抵御疾病和认知人生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医学的总的看法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每一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现代的特定病因,都应该可以找到治疗手段 以严谨缜密的科学实证思维方式和医学行为,战胜和控制了人类疾病群中的大多数,因为它的功绩,使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转变,使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凸显出来,生物医学模式是医学模式的基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的病因已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已不是单纯的生物病因,许多社会环境因素、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参与其中 人的社会性、心理因素对人的疾病和健康常常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许多疾病的生物因素要通过社会与心理因素而起作用,疾病的单因单果向多因多果形式发展,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MB)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 2000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为证据,判断病人病情并做出诊治决策,即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当前系统研究所获得的最佳结果有机结合,以病人为对象查找证据,严格评价,综合分析,将最好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如何获得患者的信任,病人想到的你想到了,病人会相信你 病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病人会感激你,做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由于每个医院的条件不同,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同,对同一疾病认识可能有不同,因而对同一疾病的处理方法也有可能不同,更何况疾病的发展和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故医生不要评价他人的诊疗,否则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不评价他人的诊断与治疗,纽约散拉纳克湖畔美国医生爱德华.利文斯顿.特鲁迪奥的墓志铭上这样写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诠释了医学的局限、医疗的作用及人文的价值第三节 护理人员角色,一、护理人员的产生和社会地位 护理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护理人员的产生与历史 1、早期的护理工作 最早的护理是在教堂、养老院、济贫所开展的,承担这项工作的人一般都是修女或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妇女。

埃及在很早的时候就使用了催吐、下泄、利尿、发汗、灌肠等护理技术 中世纪时宗教战争频繁,妇女从事救护工作主要简单的生活护理,如铺床、洗澡、烧饭,而且受教父的控制2、近代护理的产生 1854年3月,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出生于英国一个富有家庭的南丁格尔获准带领护理人员到前线配合医疗工作南丁格尔也因此被称为现代护理学的奠基人 1924年耶鲁大学成立了护理学院,护理人员不仅有了自己的大学教育,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硕士学位 20世纪护理专业发展更为迅速,教学、管理、科研等护理领域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壮大,护理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我国的近代护理 我国近代护理专业的兴起是在鸦片战争后,随军队、宗教、西医学等一起进入中国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 1950年,护理教育被确定为中等专科教育层次,护理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21世纪以后,我国的护理教育逐步完善了由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的教育体系,也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学位体系二)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特点 19世纪晚期以前,医院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一种慈善事业,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既病又脏的没有文化的人护理工作的地位很低 19世纪中叶,在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理解和努力下,西方社会中护士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改变。

1899年,建立了国际护士理事会(ICN).ICN能代表护士利益、改善护理实践的条件和提高专业水平 1911年,在国际护士理事会上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各国护士的最高荣誉奖护理领域最新的变化是出现了另外一种类型的护士,即护士行医者 近年来,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疾病及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增多,人们对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的要求也逐渐增多 21世纪以来,护士经过不断的努力去获得与医生平等的同事关系,尤其是通过其在医院行政管理和初级保健方面所起的作用,正逐步改变着护士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形象二、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护理模式的转变 1、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建立 我国在80年代引进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是与生物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 护理附属于医学,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只不过是一种熟练工或单纯的技术操作,不能称为一种专业,,2、护理模式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传入我国的新的护理模式---整体化护理模式,是社会需要和学科进步的共同产物,是适应现代病人、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护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 护理学科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其本身包含了生物-心理-社会统一内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