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9183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Brucella spondylitis,MR 李丽娜,一、概况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或波浪热。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种菌,次为牛种菌。布氏杆菌主要通过体表粘膜接触进入人体。有接触牛、羊等家畜、从事皮毛加工、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的乳品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该病最易侵犯脊柱。,二、临床表现:以高热、多汗、头痛、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为典型临床表现,发热以波状热为主。,(三)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分离血清凝集试验:布氏杆菌抗体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价值,有较高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1:

2、16以上阳性对慢性布病有较高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验:比凝集法灵敏100倍,特异性也好,(四)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颁布的布氏杆菌病诊断标准: (1)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2)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3)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分离、血清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凡具备(1)、(2)项和(3)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定为布氏杆菌病。,(五)病理学表现镜下可见病变区组织细胞增生,增殖性结节和肉芽肿形成,而骨髓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其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可见成片类上皮细胞组成的结节性病灶。,(六)布氏杆菌脊柱炎的MRI表现边缘型骨质破坏最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侵害12个

3、椎体上缘,少数为3个椎体,椎体破坏较局限,无椎体压缩征象,椎体增生硬化;伴有椎旁软组织和椎间隙小脓肿,腰大肌脓肿不常见,脓肿不超过病变椎体长度,无脓肿流注的直接征象;周围脂肪间隙清楚。,(七)治疗1、药物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同时给予护肝、支持治疗2、手术治疗:手术指征:经药物治疗12个疗程无效或全身症状减退,但顽固性剧烈腰痛,或仍伴有发热。脊柱不稳定;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病例1 患者,男 ,42岁,症状:腰痛,全身肌肉酸痛。,2012 1-6L3、4,2012 1-6 2012 7-18,病例2 患者,女,52岁,间断发热2月余,体温最高40,伴畏寒、寒战;

4、自发病以来,有双下肢肌肉疼痛,发热时明显;行体格检查:腰2-3棘突区压痛;血清凝集试验:1:200;抗结核抗体();肿瘤标记物( ),T12、L1,病例3 患者,男,42岁,腰痛伴腰部活动受限4月余,近2月高烧,最高39,大汗及寒战;养羊3-4年,血清凝集试验:1:200。,L4、5,病例4患者,男,63岁,无养羊史,自述经常吃羊肉串,颈部疼痛1月余,2周前曾发烧。,C3、4,2012-5-182012-6-12,鉴别诊断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疼痛轻微,多发生于胸、腰段,易楔形变、易形成椎旁脓肿,脓肿有流注趋势,椎体破坏区内死骨为其特征性表现,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是脊柱结核一个非常重要的征象。 多数血

5、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线改变以骨质疏松及破坏为主,后期常至脊柱后凸畸形。,病例患者,男,29岁,一月前发现腰背部肿物,有压痛,一周前疼痛加重,发热一日余,最高达39.4。,T12-L2,L1,病例患者,男,70岁,腰痛1月余,半月前发热,最高39左右,PPD(+),T10-12,鉴别诊断脊柱转移瘤,据Habermann等报道,尸检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 转移瘤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及原发肿瘤的病史,影像上常为多椎体跳跃式受累,椎体后份、椎弓及附件更易受累,常不累及椎间盘等,一般可明确诊断和鉴别。,病例患者,男,79岁,间断腰部、右下肢疼痛5-6年,加重一周,伴右下肢活动受限,2

6、010年11月行右肾乳头状细胞癌切除术.,T11、L1-3,鉴别诊断化脓性脊柱炎,起病急,症状重,病程短 主要为血行感染,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非血行感染大多为局部感染所致,如外伤椎间盘手术后等。 腰椎发病多见;椎体破坏、骨髓水肿、骨质增生硬化并存,并以增生硬化为主,椎体变形塌陷轻; 椎间盘病变轻,椎间隙变窄程度轻; 椎旁脓肿少见,多为厚壁小脓肿,病例患者,男,28岁。腰痛伴下肢疼痛1个月,体温38。,鉴别诊断-脊柱淋巴瘤(spinal lymphoma) 淋巴瘤侵犯脊柱并不少见,多数脊柱淋巴瘤是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部分病例以脊柱为首发部位。 脊柱淋巴瘤以男性较为多见,好发于胸椎。 MR

7、I表现: 椎体骨质破坏:受累椎体呈弥漫性或灶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椎体形态多正常,可单椎体亦可多椎体受累;相邻椎间盘亦未见受累,椎弓可受累,少见。 椎管内肿块位于硬膜外,围绕脊膜生长,矢状面肿块上下径范围较大,可达2个椎体节段以上; 椎旁软组织肿块可经椎间孔与椎管内肿块相连;,病例,病例患者,女,20岁,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脊柱浸润。,T5,小 结 X线检查在患者起病数周可无改变; CT以其优良的密度分辨率在显示脊柱较小骨质改变的征象上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准确诊断和显示病变范围方面有局限性。 MR由于其高的组织分辨力和多方位成像,可以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包括评价椎体、椎旁、椎管内的脊髓等情况,并且在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监测起重要作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