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诗歌意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8656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5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备诗歌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必备诗歌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必备诗歌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必备诗歌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必备诗歌意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必备诗歌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备诗歌意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必备诗词意象常用典故、意象与代称: 送别离愁思乡怀人爱情战争报国品质赞颂忧愁悲凉 (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 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 南史 檀道济传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 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 ”后来就用“万 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 如陆游的书愤 : “塞上长缄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

2、被派出使西域, 计斩楼兰王, 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 “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 , 用“破( 斩) 楼兰 ”指建功立业 。(4)折腰: 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 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 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 心颜?”(5)碧血、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 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 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 而忠未必信, 故伍员流于江, 苌弘死于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苌

3、弘是周朝的贤臣, 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 地自杀后, 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也用“碧 血”、“苌弘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或忠心不泯。 窦 娥冤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 这就是咱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朱敦儒木兰花慢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6)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 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 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有 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 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 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

4、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 山启 : “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 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 卯生日 :“颖脱难藏冲斗剑, 誓清行击中流楫。 ”又称“中流誓”, 如陈亮念 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 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 仙海经载,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 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人便用“青鸾” “青鸟” 借指传递书信

5、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 “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9)双鲤:鲤鱼代指书信 ,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 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 函套藏书信, 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 蝶恋 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 过 :“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10)登高、登楼、登台: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 旦登楼远望, 家乡 桑梓景物, 亲戚 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

6、 因此登楼怀远 是常见情思: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 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 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 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交 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 面对永恒的时间, 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 生命的短暂 。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 的短暂感, 将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 人生如 寄,韶光易逝,壮志未

7、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 引发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之 悲。最有代表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胸怀大志,因指陈时弊而屡遭打击。此诗 写他登台远眺,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写出“ 天地” 即空间的 辽阔。第四句写在广阔背景中, 兀立着一位因无用武之地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 形象。诗人临风洒泪,慷慨悲凉,赢得了后世无数怀才不遇之士的强烈共鸣。(11)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漂泊 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 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8、(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 “木叶纷纷 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 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 栖身客舟之中, 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 发出凄清的声响。 在作客他乡、 旅途孤寂之时, 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 作为诗的中心 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 ,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 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 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 恐怕当属李商隐的 木 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 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 不知元是此花身。” 另一典型内

9、涵是 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 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 虽然消极, 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 想。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钓罢归 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 村即事 )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 自横。 ” (韦应物滁州西涧 )(12)青山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 着永远的吸引力。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

10、以栖息身心的 家园。作为 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 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王昌龄送柴侍御 ) ;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 故乡。 ” (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 志之人独归青山, 求得一片从容, 十分自在。人事往来成代谢, 青山却容颜不 改,万古长存 。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 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 它代表一种压 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 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 历史中的形象 。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 (许浑金陵怀古) ,这 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 三

11、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 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 地,让人留恋,令人向往。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 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 之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 ) ,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 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 山中问答) 。在诗 歌中也经常被用于 暗示浓烈的情感 。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 ;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 送迎。谁知离别情?” (宋?林逋长相思)

12、青山的 绵延不绝 ,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 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 种特定的感情,而把“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 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 ,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 眼中消失, 青山依旧伫立眼前, 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唐代 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 省试湘灵鼓瑟 是以“青山” 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 例。根据考官的要求, 他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 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 峰青。 ” 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 悲风拂过一

13、川江水、 几座青山, 呈现给读者一 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 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13)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 是古代著名的送 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 送别歌的代称 。(14)月亮 :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古代诗歌中, 用月亮烘托情思 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 ”诗中的月亮已不再

14、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 望月怀远) 、 “欲问吴江别来意, 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 芦

15、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的悲亢幽怨;“秦时明 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的悲壮雄浑。 明月蕴涵情感 的无奈 。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 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 张九龄望 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的希冀和渴盼。 明月蕴涵时空的永 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 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15)雨:喜雨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喜雨往往与 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 联系在一起。韦应物幽居诗: “微雨夜来过,

16、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苏轼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一场透雨过后,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走马于平沙芳草地上,自是一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内心喜悦可以想见。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极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的心理反应,这不正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吗?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