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北京材料作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860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北京材料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北京材料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北京材料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北京材料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北京材料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北京材料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北京材料作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 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 , 闲花落地听无声” 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 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 有人说, 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有人说 , 这是叹息 “细雨“、 “ 闲花“ 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 有人说 ,“ 看不见 “ 、 “听无声 “ 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 还有人说 , 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 展开联想 , 写一篇文章。?要求。 自拟题目 , 自定角度 。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不得抄袭或套作。全文不少于800 字?(材料命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送士元 今译 毛毛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看不见

2、;树上的残花飘落在地上,也听不到声音。 赏析 这两句一向被认为是刻划细腻的写景诗,清人方东树称为“卓然名句,千载不朽” ( 昭昧詹言) 。它通过“细雨湿衣”、 “闲花落地”两个细节,展现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细雨湿衣”而“看不见” , “闲花落地”而“听无声” ,则更是诗人体察入微之处,因为唯有“看不见”才显出雨之“细” ,唯有“听无声”才见出花之“闲” 。句中没有出现更多的景物,但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作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今已误儒生。例文一:07 高考满分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

3、花落地听无声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 有心人紧紧抓着它, 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 当那迷蒙的小雨, 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 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

4、,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 却 “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 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 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李煜也是寂寞的。 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妇人之手” 。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 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 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 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

5、“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陆游在沈园写下 “红酥手,黄縢酒, ”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 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 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 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6、之。 ”造福了一方百姓。 韩愈被发配潮州, 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 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 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 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 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 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 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例文二:雨润万物,馨香满天北京考生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

7、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 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点评:起笔以描述的笔调再现出作文题中“细雨”、“闲花”两句诗的意境。“绵绵”、“纷纷扬扬”、“散落”、“悄然”、“飘落”等词语细腻而动态地刻画出了“雨”、“花”的情态,很有生活情味。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 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点评:此段由描述、发问、议论抒情的笔触转向关于

8、“时间”、“历史”的联想,用“隆隆辗过” 来形容无声时间的消逝, 很有创意。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点评:笔锋一转,由物而史而诗而人而事,简言“永贞革新”失败,宕开一笔,又生新意,颇耐读者寻思。“少时, ”引用之句,显示出厚实的积累和功底。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 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走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点评:追叙往事,将人物的品格及所作所为与“细雨”那滋润万物的作用相融合, 之后再简述人物功勋, 将其点化为“绮丽的风景” ,意

9、蕴又生。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 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点评:评述人物,段中的“带罪”、 “化为”、“滋润”等文辞,既有凄婉,更有赞叹,令读者心扉颤动。“细雨, 浸润, ”之句升华文意,点石成金。“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你将韶华容颜, 化身为飘零的花瓣, 散落于大漠沙尘中, 以宽

10、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 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 国泰民安, 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点评:此三小节引述历史事件、 古人诗句, 以简洁之描述生动再现勇于牺牲自我、 “保卫国家”的昭君那撼古动今的壮丽之举,“闲花落地, 更护花”这一赞颂之辞与上述 “细雨”人物柳子厚的赞语“细雨湿衣 , 显芳华”相呼应,既是对材料中原诗句的巧妙化用,又是作者情动于衷的抒写,感人肺腑。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闲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

11、生。点评:此段文辞简练, 顺理成章,揭示哲理,意蕴无穷。两个“虽”字和两个“但”字,将“细雨”、“闲花”的美好品质和奉献精神扼要品评,热情地讴歌了它们永恒的魅力,又与上文构成一唱三叹的韵味。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点评:将两个“愿”字并举,以对偶式的整饬文辞来收束全文,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有“余音绕梁”之奇。总评:这篇考场作文,至少有这样一些优点:1. 题目鲜亮,吸引读者的眼光,冲击读者的视觉。一个“润”字巧连“雨”和“万物”,将二者间的生命关系动态地揭示出来;一个“香”字,妙接“馨”和“满天”,让人顿时嗅到了浓郁的芬芳。2. 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自然融合。时而精当地描述 ( 如开头 ), 时而又恰当议论、 抒情( 如第一段的两个 “君不见”句),时而又简洁叙述 ( 如“别长安,出潼关”句),将“细雨”、“闲花”那“浸润万物显芳华”和“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品格展露于笔端, 令读者不得不为之赞叹。 3. 文辞优雅,语句感人。 光是“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 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 闲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一句,就将全文主旨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作者:北京市二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兰瑞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