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809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升专语文复习提纲一、语文知识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A. 世界上只有具体的、相对的民主,没有抽象的、绝对的民主。B. 这件事,十之八、九是办不成的。C. 我认为:这首诗很好。D. 这件事应该怎么办?我们还不知道。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 我家住在江苏省、南京市。B. “难道非得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C.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D. 小伙子大概有十七、八岁的样子。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C )A. 流连(留恋不舍离去)果不其然(果然不是这样)B. 声气(声音中带气)朋比为奸(互相勾结干坏事)C. 声望(名声、名

2、气)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D. 比附(比较、媲美)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C )A. 比邻(近邻、街坊)过犹不及(过失或不够都不好)B. 张榜(贴出文告)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C. 道义(道德、正义)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D. 果敢(勇敢而有决断)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次聚会)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使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A.装载徜徉致使割爱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C.装载徘徊致

3、使舍弃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 )阅读优秀作品,其语言, 感受其思想、 艺术自然力,不仅可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A.品味体味珍爱B.品味体验珍惜C.品评体验珍爱D.品味体味珍惜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B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情绪低落,在比赛中差强人意,令人失望。D.他见义勇为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大家对他赞不绝口。8.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C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

4、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去农村采访时, 意外地听到了另一位打工仔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B.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C.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D.今年国庆节,该市210 辆消防车、 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10.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5、C )A.他经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总算实现了长期以来的夙愿。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C.本月 23 日(星期二)下午3 点在二楼小会议室召开组长会,请准时参加。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1.下列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农民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仿佛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B.那姑娘穿得漂漂亮亮,跟仙女一样。C.花,有了春天才开放;农民们,有了共产党才得解放。D.屋里静极了,掉一本书都听得见。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B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

6、学子。B.李教授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取得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情绪低落,在比赛中差强人意,令人失望。D.他见义勇为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大家对他赞不绝口。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C.教学楼的走廊两边的墙壁上,挂着有关澳门的历史图片和宣传画。D.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4.下列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赶着路,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B.那姑娘

7、穿得漂漂亮亮,跟仙女一样。C.天空撒满了眨着眼睛的星星。D.屋里静极了,掉一本书都听得见。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B )A.老王在介绍自己多年收藏的老旧钟表时,总是如数家珍。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D.他见义勇为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大家对他赞不绝口。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你由于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B.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C.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

8、强露出一丝笑容。D.今年国庆节,该市210 辆消防车、 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17.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C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C.开刀的是我父亲,我请假是为了护理他。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8.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A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为三国演义、 水浒传、 儒林外史 、 红楼梦。B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C在“文章西汉两司马”中,“两司马”指司马

9、迁、司马相如。D我国文学史上, “诗仙”指李白, “诗圣”指杜甫。1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二、阅读理解峡啼猿之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人

10、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波尔 ?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猿, 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的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 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年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有时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是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呼唤离家子猿的一种语音。说到三峡啼猿,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两岸啼。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

11、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曾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而鲜见于北岸。 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该为“南岸猿声啼不住”。为何猿声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正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猴要逃回到南岸去。“三峡啼猿”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界上

12、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洲,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 三峡上发出啼声的就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 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颔骨化石,其门齿、 犬齿已脱落, 前臼齿、 臼齿保存完好, 牙齿稍有磨蚀。 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类、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臂猿下颔骨一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 这些陶制品和骨制品的文化性质与3000 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

13、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投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波尔 ?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C.中科院考察组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D.长期以来,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学者们认定三峡无“猿”。2、下列论断,不符合作者观点或意图的一项是(D )A.对波尔 ?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否定。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对三峡无“猿”的质疑。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

14、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3 、 文 章 开 头 横 线 处 填 入 的 诗 句 是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千 里 江 陵 一 日还。,。这首诗的诗题是。生态美学蔡 毅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人们常爱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饰。所谓生态美学, 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生态美学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审美的情感观照出发来关怀现实人生,以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构来扫

15、荡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人是机器” 的观念所产生的荒诞感。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谐统一的意义上, 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重新赋予自然万物以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和价值。生态美学“是一种以扬弃与建设为基本品性的美学形态”,它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 。在生态美学看来,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的职责就是爱护它,欣赏它,利用它,让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绽放”出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它自身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其本身就是美的,只不过对于那些无审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狭隘功利目的遮蔽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

16、和金钱,却看不到美。只有具有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赏以形式的优美出现的春花秋月、 苍松翠柏、风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赏以崇高美形式出现的大漠荒野、高山峻岭、 狂风暴雨等壮美景象,还能欣赏包含理性精神、体现人性真谛、展现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精神之美。具备这类审美能力的人,主动自觉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理性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更高级的“人化的”自然美。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醒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命自然的和谐状态。庄子也认为,美并不仅仅是人的专利,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这种美就是万物对自己生命本性的顺应或伸张,简称“适性为美”。庄子主张人要站在不同物种生命本性的立场,追求和维护天下万物顺应各自本性之美的共生共在,达到天人和谐,万物共荣。生态美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生态美学不同于过去的传统美学,它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它认为,在生物圈大家庭中,所有生物和实体作为与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的生命价值是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