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试题(语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7097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月考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月考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月考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月考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试题(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类型: A 高三月 考 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 页。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卷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 (15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荣膺赝品

2、占卜哺乳期寻思循名责实B殇逝滥觞儒雅孺子牛款识博闻强识C忐忑袒露赶场干细胞寂寥眼花缭乱D超擢着想睥睨庇护所哮喘惟妙惟肖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信笺落寞综合征毁家抒难B坐阵吹拂策源地器宇轩昂C怄气浏览蜂窝煤扶正祛邪D瞭望寒暄口头蝉优哉游哉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则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作为一名军旅作家,他对军队有着一种本能的难以割舍的,部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让他魂牵梦萦,继而流淌于笔端。为了倾听和触摸沙漠,我把我全部的感官都打开到了,因此我听到了不可能再听到的天籁,看见了不可能再见到的

3、纯净的颜色。A提议情节极限B提倡情结极致C提议情节极致D提倡情结极限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B “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C哈尔滨大桥垮塌、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 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D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5下列各句中

4、,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随机采访,有人直言不讳“我幸福!” ,有人则调侃道“我姓曾 !” ,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与追捧。B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在每班特设两个心理情报员,搜集同学的心理,定期向老师汇报,以便老师及时掌控学生心理动态。C在文学发展的路途上,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不同文体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融汇与交织的趋势越来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D统计中心数据表明,中国居民储蓄在2012 年前三季度中,用于住房与教育的比例高达65.7,远高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二、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 题。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葛剑雄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5、,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

6、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

7、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

8、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关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9、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同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愿景。7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偏见。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

10、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现实的必然要求。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是国人的自我评价。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三、 (12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齐缗王三十六年,

11、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 !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 ?”王曰:“尊秦。”曰: “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 ?”王曰:“爱齐而憎秦。 ”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 ”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

12、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三十八年, 伐宋。 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 韩聂与吾友也, 而攻吾所爱, 何也 ?”苏代为齐谓秦王曰: “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

13、,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 !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 ”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致帝:送来帝号。伏式结轶() :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患之所从来微微:没有B且让争帝名,无伤也伤:妨碍C

14、倍约宾秦,无争重倍:通“背”,违背D齐南割楚之淮北割:攻占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齐,见于章华东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王之问臣也卒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1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 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

15、不听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C苏代认为, “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 苏代游说秦王, 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第卷 (共 114 分) 四、 (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

16、成现代汉语。(10 分) (1 ) 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3 分 ) 译文:(2) 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4 分) 译文:(3) 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3 分) 译文: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 豁然阁程俱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注:孤迥,借代月亮。剡溪,晋王子猷( 徽之 ) 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1) 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 分) (2) 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