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第2编3-1资料库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94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5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第2编3-1资料库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第2编3-1资料库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第2编3-1资料库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第2编3-1资料库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第2编3-1资料库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第2编3-1资料库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第2编3-1资料库人教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编第三章第 1 节一、教学大纲规定考查的120 个文言实词例释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疼爱 )(师说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齐桓晋文之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 ) (5)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舍不得 )(齐桓晋文之事) 推导提示: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从“舍不得”自然可推出“喜欢”“爱护”的意思;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抚慰,安

2、抚 )(孔雀东南飞)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然 )(六国论 )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陈涉世家 ) (5)沛公安在 (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 ) 推导提示: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屈原列传 )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陟世家) (3)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4)被箠楚受辱 (遭受 )(报任安书 ) 推导提示: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

3、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 (2)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推导提示: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齐桓晋文之事) (2)自言本是京城女(本来 )(琵琶行 ) (3)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 )(齐桓晋文之事) 推导提示: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

4、需要“推究”; “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6鄙(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 , 当作边界)(烛之武退秦师)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贱物亦鄙 (轻贱 )(孔雀东南飞) (4)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平庸 )(报任安书) 推导提示: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7兵(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兵器,军械 )(六国论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争、战事 )(

5、扬州慢 ) 推导提示: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 “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8病(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有疾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捕蛇者说 ) 推导提示: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石钟山记 )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赤壁之战 ) (3)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陈情表 ) (4)人又谁

6、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屈原列传 ) 推导提示: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10朝读音: ch o (1)坐南朝北 (对、向 )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过秦论 ) (4)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朝廷 )(齐桓晋文之事)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蜀相 ) (6)欲辟土地,朝秦楚(使 , 朝拜)(齐桓晋文之事) 读音: zho(7)朝服衣冠 (早晨 )(邹忌讽齐王纳谏) 推导提示: “朝”本义为“早晨”,读zho;古代臣

7、子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11曾读音: c n(1)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 )(琵琶行 )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读音: zn(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赤壁赋 ) 12乘读音: ch n(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过秦论 ) (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驾、坐 )(石钟山记 ) 读音: sh n(3)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推导提示: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 故有此义;

8、上了车, 人与车相接, 故有“连接”义; 人上了车, 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13诚(1)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愚公移山)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六国论 )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赤壁之战 ) (4)诚有百姓者 (的确、确实、实在)(齐桓晋文之事) 推导提示: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14除(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台阶 )(苏武传 )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赤壁之战) (3)爆竹声

9、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逝去 )(元日 )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任职 )(陈情表 ) 推导提示: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15辞(1)辞甚畅达 (言词,言语 )(送东阳马生序)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屈原列传)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告别、离开 )(阿房宫赋 )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鸿门宴 )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琵琶行 ) (6)陶渊明的归去来

10、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鸿门宴 )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屈原列传)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赤壁之战) 推导提示: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 ):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 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16从(一)动词(1)跟随。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 (2)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

11、如列传) (3)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 (二)名词(1)堂房亲属。读z ng。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 (2)通“纵”,合纵。读z ng。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 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17殆(一)形容词(1)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 ) (2)疲乏。车殆马烦。(曹植赋 ) (二)动词(1)疑惑不解。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 (2)懈怠。通“怠”。农者殆则土地荒。(商君书 ) 推导提示: “殆”本义是“危险

12、”,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18当(1)木兰当户织 (对着,面对 )(木兰诗 ) (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相抵 )(屈原列传)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石钟山记)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担当、担任 )(陈情表 )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窦娥冤 ) (6)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应当,应该 )(赤壁之战) (7)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鸿门宴 ) (8)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遮挡、遮蔽 )(项脊轩志 ) (9)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将会 )(孔雀东南飞) (10)一夫当关,

13、万夫莫开(占据、把守 )(蜀道难 )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过秦论 )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孔雀东南飞) 推导提示: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19道(一)名词(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 (2)途经、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3)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4)道理、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 (5)意向。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 (二)

14、动词(1)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2)料想。故园谁道有书来?(曹植诗 ) 推导提示: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 );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20得(一)动词(1)取得,获得。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 (2)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 (3)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二)名词收获。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 21度读音: d(1)一夜飞度

15、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张衡传 ) (3)秋月春风等闲度(过 )(琵琶行 ) 读音: du(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鸿门宴 ) (5)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过秦论 ) (6)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制 )(扬州慢 ) 推导提示: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22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劝学 )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师说 )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赤壁之战) (4)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归去来兮辞) 推导提示: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 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23复(1)有复于王者曰(回复、回答 )(齐桓晋文之事) (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师说 )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双层 )(阿房宫赋)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 (5)勿复重纷纭 (又、再 )(孔雀东南飞) (6)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答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