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781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一、注音:移其粟 ()于河内弃甲曳 ()兵数()罟()不入洿 ()池不可胜()食衣()帛()然而不王()者谨庠()序之教二、释词河内 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弃 甲 曳 兵:或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直不百步耳:不违农时:数 罟:谷不可 胜 食也:养生 丧死:填然 鼓之,兵刃既接:树之以桑:无失其时:申之以 孝 悌之义:黎民 :狗彘 食人食而不知检:斧斤 以时入山林: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三、翻译句子(指明句式)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王好战,请以战喻。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四、文学常识(11 分)1、 论语是一部记录()言行的()体散文集,由() 记载。2、 () 、 () 、 () 、 ()合称为“四书” 。3、 ()是记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4、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 () 。五、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 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2、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

3、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对下列各句中 之 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斯天下之民至焉鸡豚狗彘之畜树之以桑未之有也邻国之民不加少A / / B / / C / D / 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树之以桑A非我也,岁也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或五十步而后止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

4、当罚金。文帝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 廷尉当是也。 注释廷尉,汉朝中央最高执法官。跸:皇帝出行的车马。此处指发出警告,禁人通行。当:判决。6、对文中加横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上(皇帝)行出中渭桥B于是使(使者)骑捕C而更(改变)重之D上使立诛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则已7、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乘舆马惊皇帝坐的车子所驾的马受到惊吓。B属之廷

5、尉把那人交给廷尉衙门严办。C廷尉,天下之平也廷尉是天下平安无事的依赖D释之治问由释之来查究考问。8、由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民安所措其手足?B廷尉,天下之平也C固不败伤我乎!D此人亲惊吾马9、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固不败伤我乎B属之廷尉C今法如此D乃苦身焦虑10、对 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 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A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任意减轻或加重刑罚B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加重刑罚C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减轻刑罚D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有时减轻有时加重刑罚11、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上”属之廷尉的做法本身便是错误的,所以致

6、使以后的行为更加错误。B那个惊了马的人是个生意人,他并非是有意识的。C释之认为犯了法的人应交有关部门处理,皇帝不应自行处理。D释之认为随意更改法律就会使百姓失去对国家法典的信任。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 弃甲曳兵而走1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 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 然而不王者(这样却)14、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1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

7、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C )例:养生丧死无憾A然而不王者 B 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 ,乃誓疗之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6、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C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 (请您 ) 谷不可胜食也 (尽,完) C申之以孝悌 (兄弟友爱 )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17、选出加点的“ 以” 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C )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8、选出 “ 之” 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C

8、 ) 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王道之始也填然鼓之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未之有也察邻国之政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 B C D19、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 于” 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D ) 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相同B. 相同C. 相同D. 各不相同20、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C )是亦走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道之始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B C D21、选出与 “ 未之有也 ” 句式相同的一项( A )A时不我待 B 兵不血刃 C 莫衷一是 D

9、 自愧弗如22、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B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B王好战,请以战喻。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23、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B )A.孟子与论语 大学中庸并称儒家“ 四书 ”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D

10、.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24、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画线句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B) 梁惠王曰: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

11、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5-题( 35 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5、选出下列 “ 数” 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4 分) ( D )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范增数目项王媒人去数日识盈虚之有数A B C D2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4 分) ( A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 勿夺其时 /夺项王天下者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27、翻译下列各句: (14 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13、可以衣帛矣: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 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 的说法有什么不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28、“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 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比

14、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3 分)29、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6 分)(第一段: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第二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30、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4 分)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 发展文化教育。劝学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 r?u)以为轮金就砺( l)则利智( zh)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 (b o) 须臾( y)驽( n)马C.善假( ji)于物跬( ku)步金石可镂( 1?u)D.跂( q)而望骐骥( j)爪( zh 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 B. 假装 C. 借助,利用 D. 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 B.什么 C. 助词 D. 代词“之”(3)虽有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