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777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一语文综合试题(四)20151101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古代科举也有“特招” 廖保平 中国每年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教育局或是高校都会公布年度艺体特长生招生 计划和方案,要招多少,怎么招,考什么内容,怎么考等等,每年都会累坏一批特 长生和他们的家长。 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 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 有道理的。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 举制” ,分科考

2、试, 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 道。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 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 之才” ,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唐朝始设 制科,显庆三年 (658 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之后,武则天 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当然也有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 。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 才,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 “才膺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

3、唱的文艺尖子。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 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由于这种考试是有针对性地 选拔特长人才, 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制科考什么, 什么时候考, 并不固定。 唐代士子们科举考试后,及第者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制科 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 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据通典卷十五记载说:“试之日, 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 与出身。 ”制科考试有点类似现代的“特招” ,或者说现在的“体考” 、 “艺考”等, 参加制科考试

4、的人相当于现在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的特长。不过他们可能并不 都是学生、“生徒” ,也可以是普通百姓,还可以是已经获得进士、明经及第的中举 者,也可以是在职官员,只要你认为自己有特长就可以经推荐参加考试,颇具开放 性,不拘一格录人才,这对于严重偏科、有特长的人来说是福音,也使得教育更加 公平,国家能招录到各种有用之才。 (摘自长沙晚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每年都会有一批特长生和他们的家长为了应对 教育局或高校公布的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而忙碌。 B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因为不仅现 代教育如

5、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C “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有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 生、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的目的。 D制科考试有点类似现在的“体考” 、 “艺考”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相当于 现在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的特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这些特长使他们有 可能作为“非长之才”被选拔出来。 B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已经在常科考试之外设有 “制 科考试” ,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 C史料记载,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都设有制科考试,而且武则天又对制

6、科考试作了一些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D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有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名目 极多,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足安边科、才膺管乐科等很多的 “制科”考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朝廷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 B唐代的科举考试和由皇帝直接主持的制科考试的及第者都可以直接被授予 相应官职,原因是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 C经过推荐,普通百姓,已经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及第的人,甚至在职官员, 只要你认为自己有特长都可以参加制科考试。 D无论是古代科举中的“

7、特招” ,还是现代考试中招考特长生,都使得有特长 的人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得教育更加公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 以私怨诛杀人众多; 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 乃说二世曰: “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 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 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 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 决于赵高。2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

8、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 将军冯劫进谏曰: “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 事 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 “今朕即位,二年之间, 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 以在位! ”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 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 自诬服。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 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 市。斯出狱,与其

9、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初,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 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 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 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 乃谢病,不朝见。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10、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关东群盗并起 /秦发兵诛击所杀 /亡甚众 /然犹不止 /盗多/皆以戍漕事 /苦赋税大也 B.关东群盗并起秦 /发兵诛击 /所杀亡甚众 /然犹不止 /盗多皆以戍漕事苦 /赋税大也 C.关东群盗并起秦 /发兵诛击 /所杀亡甚众 /然犹不止盗 /多皆以戍漕事 /苦赋税大也 D.关东群盗并起 /秦发兵诛击 /所杀亡甚众 /然犹不止 /盗多/皆以戍漕事苦 /赋税大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然 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

11、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 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 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 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赵高专权横行, 以私怨杀人。他害怕大臣们揭发他,就哄骗秦二世深居宫禁, 不亲自处理朝政。而赵高自己独掌大权,事事都由他来决定。B.赵高排除异己,手段残忍。冯去疾、李斯等进谏皇帝,恳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 宫,减少兵役、运输等徭役,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冯

12、去疾等,又不停地折磨李斯。 C.赵高阴险狡诈,指鹿为马。迎合他说是马的人没事,那些明说是鹿的人却被他 暗中借法令陷害。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谈他的过错。 D.赵高麻痹皇帝, 专唱喜歌。 他以前曾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大事,但实际情 况并非如此,项羽俘获了王离等人,而朝廷的军队也多次被打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5 分)(2)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 题。 春怀示邻里 陈师道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

13、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 年) ,1094 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轼 余党,罢职回家。蜗成字:蜗牛爬过之处留下的粘液,如同篆文,称为蜗篆。 僧:作者自指,自嘲自己像个游方和尚,经常浪迹在外。两衙:众蜂簇拥蜂王, 如朝拜时两旁站着的侍卫,称为蜂衙。 8.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9.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8 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 分)(1) 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 民风

14、淳朴的语句: _, _。(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 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 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 的句子是: _,_。(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3 负的诗句是: _ ,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分) 钱穆:凤鸣高岗 1931 年,钱伟长投考清华大学,中文科目的试题是梦游清华园,他用这个 题目做了一篇赋,得了满分,阅卷老师不能改动一个字。同时他也考了历史,试题 的要求是:写出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卷数、解释人是谁。应考者中,只有他得 了满

15、分。 钱伟长能有远超同侪的文史功力,归功于四叔钱穆对他的熏陶。 著书乱世 1938 年,云南蒙自 ,西南联大文学院在此落脚。日本并吞中国的野心,令战争席 卷中华大地。敌我力量悬殊这一现实,使一群当时处于中国最顶层的知识人,感觉 到中国可能有亡国之虞。他们在困窘与恐惧中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 钱穆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好友陈梦家的鼓励和一再要求下,钱穆答应撰写一本通史。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 国史大纲。 钱穆的弟子严耕望曾说:“近六十年来,中国史坛甚为兴盛,名家大师辈出。论 根底深厚,著作宏富,不只先生一人。但先生才气磅礴,识力深透,文笔劲悍,几 无可伦比。” 国史大纲出版后,钱穆在重庆等地进行了多场演

16、讲,阐扬传统文化,激励 军民抗战士气,声誉日高。严耕望感叹, “国家多难,书生报国,此为典范,更非一 般史家所能并论。” 任教燕园 1929年,顾颉刚回到家乡苏州,拜访了当时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的钱穆,借去 了钱穆正在撰写的先秦诸子系年手稿。回家读了之后,顾颉刚认为,钱穆已经 不适合再在中学教书了,便推荐他到中山大学任教,可惜未能成行。 1930年,钱穆到燕京大学任国文讲师,刚进学校,他就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 意识” 。有一次,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设宴招待新同事,钱穆以初来乍到的身份, 向校长进言:我一向听说,燕京大学是教会大学里中国文化程度最高的,现在看来 是徒有其名,因为我一进校门就看到M 楼,S楼,所谓的中国文化在哪里呢,建议 改用中国名字。 满座为之默然。后来,燕京大学召开会议讨论,最后采纳了钱穆的建议,把M 楼改为穆楼, S 楼改为适楼,其他建筑以此类推。至于校园里那个景色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