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543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学年上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在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次、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请考生务必使用2B铅笔, 将答题卡上与试题原卷上的题目对应的你所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擦干净之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回答双项选择题及文字表述题(含作文)时,请务必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清楚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位置上。位置错误,不予评分。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原卷上作答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试题原卷,考生自己保存。第卷(

2、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 题。教育凭证冯建军教育凭证,又称为“教育凭单”、 “学券”、 “教育券”。它是由米尔顿弗里德曼首先提出来的。 “教育凭证” 制度指的是:“为了对政府所规定的最低限度学校教育提供经费,政府可以发给家长们票证。如果孩子进入被批准的 教育机关, 这些票证就代表每个孩子在每年中所能花费的最大数量的金钱。这样, 家长们就能自由地使用这种票证,再加上他们所自愿添增的金额向他们所选择的被批准的 教育机关购买教育劳务。教育劳务可以由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教育机关或非营利的教育机关提供。政府的作用限于保证被批准的学校的计划必须维持某些

3、最低标准,很像目前对饭馆的检查,要求保证最低的卫生标准那样。”教育凭证思想对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开始出现的选择教育运动和80 年代后期的择校运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择校”被看做是实施教育凭证制度的一个重要载体。教育凭证的核心思想是:改变公立教育制度,打破国家对教育的垄断,使教育体制的重心从“生产者中心”转变为 “消费者中心” ,使家长和学生可以到教育市场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教育服务。择校制度把矛头直指公立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 。 “民主管理” 是政府的一种政治控制形式。 为了确保国家的控制能够得到实施,最好的措施是发挥政治的作用,通过科层制管理对学校实行正式的管制。因此,公立学校既是

4、科层制的,又是政治化的,二者紧密相连。但是科层制的问题是:学校层级高度分化、规则繁琐、过于形式化,以至于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和专业化消失殆尽。政治化是科层制的内在支撑,也正是管理学校的这种特定的政治化制度促成并固守它的科层体制。择校制度的改革者认为,如果公立学校体制的基本结构不变动,改革根本无法取得成功,因为问题就出在学校制度上,是国家的“民主管理制度”造成了这些问题。 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基于市场化重构整个教育体制,该体制应以学校自主权和家长、学生的选择权为中心,而不应以国家直接的民主管理为中心。教育凭证的引入,可以变公共教育资源“政府学校学生”的传统配置模式为“政府学生学校” 的新型配置模式。实

5、施教育凭证制度,使每个学生公平地占有相同的教育资源, 选择就学的学生人数决定一个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的多少。学校之间因为学生人数不同,总体资源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与其学生人数是相匹配的。实施教育凭证制度,把政府强制以某种形式入学(比如“就近入学”)的方式改变为“自由择校”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而且会引起学校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促使学校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以更优质、 更多样的服务尽力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赢得更多的生源,获得更大的经费保证。这种竞争从形式上保证了学校之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选自教育市场化与教育公平,有删改)1下列

6、对“教育凭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凭证又称“教育券” ,这是由弗里德曼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这很像对饭店卫生的检查。B教育凭证是政府为保证学校经费的最低限度提供,无偿发给学生家长的一种有价凭证。C教育凭证的使用对象是公立学校,政府提供的经费是学生每年花费的最大数量的金钱。D教育凭证是一种有价凭证,学生可以向自己选择的政府已经批准的学校用凭证购买教育劳务。2下列对“择校制度把矛头直指公立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一句含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了国家控制的实施,但因为其政治化,学校没有了真正的民主。B科层制是公立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政府通过科层制对学校进行正式的

7、管理。C政治化是科层制的支撑,因为政治化,民主管理制度促成并固守着学校科层制。D民主管理制度是政府对学校的政治控制,确定了学校体制的基本结构,制约了教育改革。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凭证使得公共教育资源在使用上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学校教育也变“政府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 。B教育凭证制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校,这样学校在学生择校的前提下能公平地占有相同的教育资源。C教育凭证打破了公立教育的一潭死水,使学校之间展开竞争,赋予了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D教育凭证制度要求学校要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此赢得更多的学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

8、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钟会字士季,颖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著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 ”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 ”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曹髦)即尊位,赐爵关内侯。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司马师)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司马昭)为大军后继,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为

9、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甘露二年,征诸葛诞为司空,时会丧宁在家,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复追改。及诞反,车驾住项,文王至寿春,会复从行。初,吴大将全琮,孔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端、翩、缉等,皆将兵来救诞。怿兄子辉、 仪留建业, 与其家内争讼, 携其母, 将部曲数十家渡江,自归文王。 会建策,密为辉、 仪作书, 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军还。迁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

10、腹心之任。以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诏曰:“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 欲大举图蜀。 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会移檄蜀将吏士民曰:往者汉祚衰微, 率土分崩, 生民之命, 几于泯灭。 太祖武皇帝 (曹操)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曹丕)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曹

11、叡)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 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 独为匪民, 愍此百姓, 劳役未已。 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 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节选自三国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少敏惠夙成惠:聪明 B 前后累

12、重,志不可夺夺:改变C时会丧宁在家宁:服丧 D 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服:服从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 分)A寿春之破,会谋居多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有才数技艺而博学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C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D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吾其还也。亦去之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钟会是太傅繇的小儿子,蒋济看到5 岁的钟会时就称赞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在文中赞美钟会,看到他的瞳仁,足以知道他非同寻常。B毋丘俭谋反时,钟会跟随大将军司马景王、卫将军司马文王一同东征。他掌管机密事务,参与谋划,运

13、筹于帷幄之中,立下汗马功劳。C甘露二年,皇上征召诸葛诞为司空,钟会预计诸葛诞不会听从命令,骑着快马前去禀告司马昭。诸葛诞反叛,钟会跟着文王到了寿春。D钟会任镇西将军讨伐蜀国。他发布檄文昭告蜀将吏士民:魏朝君王应天顺民,拨乱反正;西征之师,奉辞伐罪,仁义为本,怜民济世。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 (5 分)(2)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89 题。荆 卿 里清?袁枚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狼。

14、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荆轲山(其二)清 ?尹礼豪气无论剑不疏,只缘生劫一筹迂。图穷即断秦王首,千载应传好丈夫。8袁诗尾联“刺”字用得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5 分)9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从 4 个小题中任意选做3 个小题。每空1 分,共6 分)(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曾记否,?”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青年时畅游江中劈波斩浪的气势。(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荆轲刺秦王 )(3),发尽上指冠。 ( 荆轲刺秦王 )(

15、4 ) 鸿 门 宴 中 樊 哙 劝 说 沛 公 不 必 顾 忌 礼 仪 而 应 尽 快 脱 身 , 说 道 :“,大礼不辞小让。,我为鱼肉,何辞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高树鸣蝉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 如“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 ;歌之清雅者,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

16、,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 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渲染着夏的气息。但这时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尝不想如此。周邦彦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 , “人静乌鸢自乐” , “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