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35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题: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2、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谈谈你对科学及其判据的理解5、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6、科学共同体的效应分析7、什么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选题的原则有哪些?8、论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9、科学与艺术的关系10、科技的道德功能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方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以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现象学方法为例一、现象学方法概述(一)现象学,即显现学。“现象”即“显现”,指事情自身不断显现(展示)的过程和结果。现象学就是研究如何将事情如其所是的显现

2、出来的科学,就是探讨事情 (的本质、 意义)如何显现、显示自身的哲学(方法) 。 胡塞尔:事情如何在意识中显现自身。(悬置存在,直观意识 ) 海德格尔:把事情如其所是地揭示出来。 解释学(语言现象学):通过语言、文本把意义解释出来。(二)现象学方法1、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核心思想) :面向事情本身。通过“还原” 、 “悬置”而直接面向前认识的事情本身。即,在最直接显现的事情没有得到澄清之前,不得设定任何间接的东西。这是自笛卡儿以来所建立的一条为科学奠基的原则,它由康德的批判主义所深化,而在休 谟那里则体现为经验实在论。胡塞尔要建立严格科学的哲学,必须从这一前提出发:“人对事物本身” 。所谓“回到

3、事情本身” ,无非是回到直接自明、不可怀疑的东西。 胡塞尔:事情就是意识,就是纯粹意识中的纯粹现象。胡塞尔在后期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影响非常大,引起了20 世纪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而形成各种或隐或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海德格尔:事情就是存在。 马克思:感性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和现实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最大特点就是实事求是,它反对从本本和道听途说出发,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2、现象学方法:就是一种将事情如其所是地呈现出来的方法。“Phenomenology(现象学 )”本身就意味着“将光投射在之上” ,即、照亮、显示、揭示和阐明。思考题: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家那里,作为

4、方法的现象学其精髓是体验(直观)及其言说(描述 道说) 。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是什么样的呢?二、胡塞尔现象学人学观胡塞尔将“人及其对象”被“给予的先存背景”放入括号“悬置”起来,从而将个人还原为没有任何先入之见, 没有任何个体特性、 时代特性的纯粹的人, 即人是纯粹的人 只具有普遍(类)本质的人:中性的人。海德格尔虽仍从“人对事物本身”这一现象学原点出发,但却对胡塞尔的基本点进行了本质性的转向, 即海德格尔不像胡塞尔那样, 把有具体时代性的人还原为超越时代性的纯粹的自我,而是肯定人只能是生存于具体时间性中的人,是在此之人(“此在” )。三、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 马克思在1844年经

5、济学哲学手稿 中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及其无处不在的异化现象。例如:劳动异化和商品、货物拜物教、财富的积累与贫困、奴役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资本与科学、 文化发展的对立等等 资本主义存在方式通过付出昂贵的代价而获取的巨大发展如同只有用人的头骨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诸种异化现象的深刻解剖和求解中表达了一种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人学” 的现象学, 这可以看作是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的一次革命,因为它不仅在方法论上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等人阐发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学思想,而且在本体论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存在的研究提升到了现象学的层次。 人的本真存在状态 “感性地存在着的人

6、” ,在马克思那里才是一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 而非被异化了的人及其对象。消除异化, 人及其对象向类本质回归或还原,从而走向共产主义 自由人的联合体, 在那里“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现象学及其方法梳理1.通过劳动异化的考察批判自然主义的人学观1.1.国民经济学所知道的劳动只是异化劳动劳动本是人的 “自由自觉的活动” 感性活动, 但“国民经济学把劳动抽象地看作物劳动是商品 ” 。劳动异化,表现在劳动本身对劳动者也成了外在于和强加于他的东西。在劳动中,人被物化、孤立化、原

7、子化、破碎化。1.2.异化劳动观导致异化的人学观劳动异化在哲学上意味着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或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 “国民经济学把劳动者只是看作劳动的动物,只是看作仅仅具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劳动者和他的生产对象、产品被看作同样的“自然物” ,而劳动者同这些自然物本应是属人的关系却被忽略了。人只是劳动载体、机器。人成了劳动的奴婢当今生活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几种异化现象 异化概述 政治异化 科学技术异化 文化异化 物化(物对人的异化)核心:人已经丧失本真,而被异化成劳动力和消费力 异化概述异化(alienation)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

8、立面(客体) ,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但黑格尔仍是在该词固有的基本涵义上,在外化和分离的意义上来使用它的。 (理念 自然精神)费尔巴哈首先赋予“异化”以引申的哲学含义: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转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对经济社会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政治异化:权力崇拜政治崇拜民主的虚幻极权专制人成了权力的奴婢 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上帝化“上帝死了”,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代替上帝走向圣坛,宰制一切。工

9、具理性、技术理性 成了理性的全部,代替了价值理性。“在这个世界上,技术也使人的不自由变得非常合理, 并证明技术使人不可能成为自主的、不可能决定自己的生活” 。现代自然科学自以为是自足的,绝对的,可以凭自己决定一切、 规范一切, 却没有意识到它自己首先是被规范的,是由独断的假定所支配的(如假定客观对象的绝对存在)。它从不对自己的前提和基础进行反思,却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哲学,甚至认为自己就是第一哲学。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人开始感到这种科学主义的苍白和虚假,它远离人性和真正的生活。人成了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的奴婢 文化异化:消费主义化在市场技术世界中, 文化与大众传媒相结合, 与消费主义相妥协, 成

10、为消解人的主体性和个性,替资本辩护的意识形态,成为统治和奴役的工具。所谓大众文化,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它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等各方面, 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提出的所谓“文化工业”,意指凭借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排除了文化、艺术的独立自主性,文化成为商品。扼杀了文化本身所应具有的个性和创造性,文化成为一种工业,技术化和标准化。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具有影响性、操作性、强制性,消除了文化原有的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堕落为替现实和统治维护的意识形

11、态工具。在消费了大众文化的快餐后,人们获得的是欣赏趣味的降低,超越性价值的剥夺, 敏感性的削弱,个人的自由选择能力的放逐,被动机械的反应特征的培育,批判和否定能力的削平,在平庸的文化作品的催眠和灌输下,逐步习惯了对现实采取顺从和非批判的态度。人成了流行时尚的奴婢 物化:物对人的异化物化的内化, 即物化不只是作为一种统治人、支配人的外在的力量和结构而存在,而且是内化到人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方式之中,变成一种物化意识。 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与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认同的意识状态。具体说来, 它是指这样一种生存状态: 物化的结构逐步积淀到人们的思想结构之中, 人从意识上缺乏超越这种物化结构的倾向,反而将

12、这种物化结构当作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来命运而加以遵循与服从,由此,人丧失了批判和超越的主体性维度。人成了物的奴婢1.3.人的异化背后的主导思想是自然主义的实证科学主义国民经济学家都是一些最讲实际、具有实证的经济头脑的学者, 但他们所谓的现实、 实证就是从“直接的” 经济事实出发, 特别是从可定量化的科学事实出发,因此劳动和劳动者在他们眼里只是可定量且实证考察的对象物品。马克思在这里批判的正是用科学理性的定量化标准来精确地看待和宰制一切、尤其是精确 地看待和宰制人的自然主义偏见,这种将一切自然科学化和物化的倾向,最终导致了胡塞尔惊呼的现代“欧洲科学的危机” 。2.通过批判劳动异化提出对人的本质的现

13、象学还原2.1.劳动异化是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偏离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只是对人的本来的、本源的“类本质”即社会本质的一种偏离,一种“变样”;但正是这种偏离或变样本身,恰好直观地显现出了人的本源的普遍性本质;正是人在异化劳动中对自然从自身异化出去这点感到痛苦和不自由,恰好直观地表明人的本质本来应当是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活动, 即自由自觉的活动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2.2.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还原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只是对人的本来的、本源的“类本质”即社会本质的一种偏离,一种“变样”。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

14、实现了的“人本主义”。向人的类本质的复归则称之为“共产主义”。在那里, 人成了自己的主人 自由的人、本真的人, 劳动成了人实现其价值的自觉自愿的活动,劳动分工完全出于兴趣, 而非为了生计所迫。2.3. 人的社会性本质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这一还原,与国民经济学和以往一切自然科学使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 思维和存在相分离、 相对立的自然主义有根本的区别,他认为从实践方面来说, 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统一于社会生活, 于是它还原到了人与自然本源地相统一的“事情本身” ,具有任何人无法否认、无法回避的直观的明证性。3.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对象化和人化

15、自然3.1.人的类的本质体现为一个对象化的意向性结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人通过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的自我确证”。亦即人通过对象化来体现和实现自身价值与人生意义。于是人的生命活动、 他的类本质便体现为一个 “对象化”的意向结构。3.2.劳动作为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活动不再被异化。劳动作为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活动,必然在意识中和在现实中都具有自己的意向物,即目的,并且必然按照自己“内在的尺度” (价值规律)来构造对象。因此,劳动不再被异化,而是充满意义或价值创造的实践活动实现价值的自觉自愿的创造性活动。3.3.人化的

16、自然:意向性的存在物(人与自然和谐)抽象的自然界,与人相对立、相外在的自然界,本质上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产物,它不具有直观的明证性或“自我确证”性“是不存在的”。这种脱离人的活动和抽象自然科学的对象,作为“有别于我的另一个存在物” ,在其抽象的追溯中必将导致上帝、神或金钱拜物教的幻觉。它并不具有表面上那种不可置疑性和被给予的事实性。只有从人自己的感性活动出发,才能阐明这种存在的真正根基。真正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界、 感性的自然界, 是人的感性的意向对象 。这样,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物, 人是自然对象化了的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容 自然成了人的无机体。4.主体间性及对“人 自然”的存在的“本体论证明”4.1.人是感性的存在者:人的感性确定性人只有作为真正的、感性的人,才能在对象身上、并通过对象而在他人身上确证自己,从而“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人的感性与动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动物的感觉毋宁说是抽象的,而人却是感性的。异化了的人的感觉也是如此。4.2.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