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业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329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马克思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马克思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马克思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马克思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作业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平时作业(三页纸工程)第一次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 (D ) A.18 世纪中叶 B.19 世纪中叶 C.20 世纪初 D.19世纪 40 年代2.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C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

2、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 克思主义哲学与以住旧哲学的根本区别(C ) 。A.它是“科学之科学” B.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确定性和变化性的高度统一 D. 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5. 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C ) 。A.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统一 B. 系统性具体性的统一 C.真理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D. 确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6. 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 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

3、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 7. 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 朴素唯物主义 D.18 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8. 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 B. 理论基础 C. 核心部分 D. 实质或灵魂9. 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C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历史

4、发展的一般规律 D. 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11.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2.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

5、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3 1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 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E. 资本论2. 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BCD ) A. 英国的权利运动 B.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E. 法国巴黎工人起义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是( ABC )A.

6、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E. 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ADE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 科学是基础,哲学指导科学的关系 E.总和与个别的关系5.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BD )A. 阶级性 B. 实践性 C. 客观性 D. 人民性 E.普遍性6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个最伟大的贡献是(BE) 。A.唯物史观的创立 B.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C. 进化论 D.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E. 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

7、看它是(AB ) 。A. 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B. 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和自然观的统一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E. 人与社会的统一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ABD ) 。A. 细胞学说 B.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 牛顿力学 D.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E. 康德星云假说4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B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D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E正确处理了革命和建设的问题10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点是(ACD ) 。A.坚持实践的观点是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B. 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 公然申明自己

8、的阶级性 D.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E. 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特点。(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把科学的实践引入哲学。强调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显著的特点。* (2)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个显著特征(3)高度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显著特征(4)* 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充满生命力的永不枯竭的源泉2简要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首先,各门具体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思维科学,都

9、是以自然、社会或人的思维领域中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提示的是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规律;而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为对象,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具有普遍性,提示的是世界的最一般的规律。其次, 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科学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认为哲学是 “科学之科学” ,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体系,或者让哲学充当具体科学的裁判;一是借口哲学与科学的不同,否定哲学,由科学替代哲学或让哲学充当科学的奴仆。四、论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

10、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19 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 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为科学地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社会历史前提。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无产阶级要完成5 自己的历史使命, 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进入 19 世纪后,细胞学说

11、、能量守恒和转化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性质,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对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成果的创造性继承,是人类文明特别是欧洲近代文明合乎逻辑的发展成就。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

12、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C )A. 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D.诡辩论3.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4.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 , 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 , 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 静是动的结果5. 认为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这一观点是( D ) 6 A.朴素唯物主义

13、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6.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 A. 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7. 有一首断言缺了订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8. 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 ,这种观点属于 ( D ) A.形而上学观点 B. 经验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C ) A.世界都

14、是过程, 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 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10.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11. 新生事物是指( 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12.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运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B)A.对抗性矛盾决定

15、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14.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7 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5.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C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6.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 ) A.机械决定论 B.神学目的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17.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

16、“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 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18.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D)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19.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20. 意识的本质是( B)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E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 E.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