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100道选择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327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100道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原100道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原100道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原100道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原100道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100道选择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08 年考研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 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 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 解现实世界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 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 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 质问题4、 (2009 年考研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

2、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 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 生活的关系更密切5、(2005 年考研题)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 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 (2006年考研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

3、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 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 对立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 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纯粹偶然的现象 C、人的主观错觉

4、D、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2、 (2010 年考研题)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 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 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 13、 (2007 年考研试题)“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 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 人的感觉 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 事物因 人的感觉而存在14、(2007 年考研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

5、中, 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 训蕴含的哲理是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 直接经验比间接 经验更重要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D. 人民群众的直接 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5、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 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 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16、 (2008年考研试题)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 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

6、业 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 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 实性1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 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18、 (2009 年考研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 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 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 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9、 (20

7、05年考研题)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 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 们的启示是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0、 (2006年考研题)“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 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 宗教等等活动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1、 (2008年考研题)“文化蕴藏关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物 理学上的力,物理的

8、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 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文化具有培养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22、 (2008 年考研题)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 作斗争, 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 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 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 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 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人的社会意识 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 人的社会意识中的

9、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 人的社会意识 具有历史继承性23、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 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 资料的占有关系24、 (2009 年考研题)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 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 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认识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 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有理性的外化 25 、 (2010 年考研题) 1984 年1

10、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 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 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 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 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 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 等,博爱的理性王国26、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11、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 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27、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 科学的真正始祖是”A、阿奎那B、培根C、霍布斯D、洛克 28、20世纪哲学的两大潮流是人文主义和A、生命伦理学B、逻辑实证主义C、证伪主义D、科 学主义29、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或核心范畴是 A、范式B、结构C、科学革命D、科学发展模式30、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奠基人及其代表作是 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B、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 意识C、萨特的存在与虚无D、阿尔都塞的 保卫马克思 31、代表美国现代精神的民族哲学思潮或本土哲学思潮的理

12、论党 派是A、美国实用主义B、美国新黑格尔主义C、美国新实在 主义D、美国人格主义32、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A. 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 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3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 动力商品理论34、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交换C.消费D.分配35、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 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C、商品生产D、产品生产36、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 A. 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

13、 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3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B.生产工具C.劳动技能D.劳动对 象38、 从劳动过程看,正在修配厂检修的汽车是 A. 劳 动 工 具B. 劳 动 资 料C. 劳 动 产 品 D.劳动对象 39、商品是 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 品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4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41、 (2005 年考研题)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 元,此时执行价值

14、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 实在的货币B. 信用货币C. 观念上的货币D. 现金42、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43、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44、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平均劳动为尺度 的D.熟练劳动为尺度的45、简单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是 A、社会分工和个体私有制B、社会分工和奴隶主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封建主私有制D、社会分工和资本家私有制 46、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B、生

15、产商品耗费的 物质资料量决定的C、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商品的用途决定 的47 、 (2010 年考题)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 件,这是因为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48、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49、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有A顾客用

16、10元钱可购买 5斤苹果 B顾客购买 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 10元钱购买了 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 5斤苹果 50、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 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 51、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 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52、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5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 54、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B.劳动力自身的价值C.剩余价值D.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之和55、 (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