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79826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语文最常见的23 个易错考点易错 1、多音字误读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如“ 刹” ,共有 ch和 sh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 ,作动词时读 sh 。二是词义。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如“ 纤” 有 xi n 和 qi n 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 “ 细小” 时读 xi 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 n。三是语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 又能提高记忆效果。 如“ 商店打折(zh ),顾客抢购。一阵折(zh )腾,累得住院。不但没赚,反而折(sh )本” 。四

2、是语体。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 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 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 如“ 色” ,书面语读音为 s , 口语读音为 shi。 五是巧记。舍众取寡,以少推多。如 “ 埋” 只在“ 埋怨” 中读 m n,其余都读 m i。记住一个 “ 埋怨” ,就记住 “ 埋” 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易错 2、音近字误读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命题者往往就在“ 近” 与“ 同” 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

3、加难度。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达到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易错 3、形近字误读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 戍、戌、戊、戎 ” 可以编为 “ 点戍(sh )横戌(x )戊(w )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 (r n )” 。应该说,对这类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易错 4、形声字误读易错分析:形

4、声字的 “ 声旁” 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 70%左右已不能按其 “ 声旁” 确定读音了, 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 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 仍然按照“ 声旁” 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 同声旁读音 ” 的正确性小,注音为 “ 不同声旁读音 ” 的正确性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 (论坛)试题,明了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 汉字读2 半边,不会错上天 ” 的错误想法,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准确

5、记忆,注重积累。易错 5、习惯性误读易错分析: 由于习惯原因, 尤其是方言的原因,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把一些字“ 约定俗成 ” 地读错。如把 “ 豇” 读成 n ,把 “ 埋怨” 中的“ 埋” 读成 m i,把“ 涮”读成 shu ,把“ 档” 读成 dn 等。普通话基本功不扎实,在解题时常常会受习惯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是解决习惯性误读问题的最好方法。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习惯性误读字。一是注重分类整理。 注意收集生活中的习惯性误读字,从易错点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三类进行整理。二是讲究即时记忆。 一经发现, 即时记忆,今天掌握一点, 明天掌握一点, 积少成多

6、,不能等收集到一定的量才去突击强记。三是注意适时复习。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看、读读,反复记忆,加深印象,直到真正掌握。易错 6、混淆形近字易错分析: 有的形近字读音不同, 因此读准字音, 往往就能迅速确定这些字的字形。这些字在实际书写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读准“ 奴颜婢( b )膝” ,就不会误写成“ 奴颜卑( bi)膝” ;读准“ 火中取栗( l )” ,就不会误写成 “ 火中取粟( s )” ;读准“ 病入膏肓( hun ) ” ,就不会误写成 “ 病入膏盲( m n) ” 。还有许多汉字,孤立地记忆, 常常比较困难, 但如果将其同与之形似的或意思相关的字或词联系在一起,往往就能准确记

7、忆。如这样记“ 澡噪躁燥 ” :“ 澡” 对“ 噪” 、“ 躁” 、“ 燥” 说,你们一个开口就叫,噪音;一个跺脚就跳,暴躁;一个总用火烤,干燥,实在受不了啦,我得用水冲冲,洗澡去喽!易错 7、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易错分析:对词义理解不到位时造成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的原因。作为音形义的统一体,汉字在生活中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要正字, 就应该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如 “ 一筹莫展 ” 中的“ 筹” 是“ 计策、办法 ” 的意思,不能写成 “ 愁” ;“ 察言观色 ” 中的“ 言” 是“ 语言 ” 的意思,不能写成 “ 颜” 。同时,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可根据对对应位置字形的辨析确定

8、字形。如“ 披星戴月 ” ,从“ 披” 就会自然联想出 “ 戴月 ” 而非“ 带月” ;“ 山清水秀 ” ,与 “ 秀” 对应的只能是形容词词性的“ 清” 。易错 8、混淆近义字易错分析:辨不清具体词语中关键字与别字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是造成混淆近义字的原因。 有些汉字, 特别是一些读音和意义都相近的词语中的特定的字,必须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如“ 沟通” 与“ 勾通 ” ,在表示贬义的语境中,只能用偏重勾结相通意思的 “ 勾通” ;在没有贬义的语境中,则要用中性词“ 沟通” 。又如在“ 为了侦察敌情,他们化妆成回娘家的新婚小夫妻” 这句话中, “ 化妆” 应改为“ 化装” 。易错 9、受

9、前后偏旁的干扰导致失误3 易错分析:要向生活学习,巧辨字形。有些字,只要结合生活常理就可以作出判断了。如“ 呕心沥血 ” ,如果写成 “ 沤心” ,岂不满肚子 “ 坏水” ,又怎么能为事业、工作等费尽心思?又如 “ 异口同声 ” ,如果是 “ 一口 ” ,那么与谁 “ 同声” ?学问即生活,用心体味,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另外,有些词语,特别是成语,其形成与特定的典故有关,了解其来源,就能准确判定字形。如“ 墨守成规 ” 中的“ 墨” 原指墨子,不能写成 “ 默” 。易错 10、实词词义把握不准易错分析:从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近义词的结构方式来分析,可以找出近义词之间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如从“

10、测” 与“ 控” 这两个语素可以推知 “ 监测” 侧重于数据,“ 监控” 侧重于事物的发展态势;从“ 赖” 有“ 依靠 ” 意可见, “ 信赖” 比“ 相信 ” 在程度上更深;“ 囊括” 和“ 包括” 都是偏正结构的合成词, 从“ 囊” 的“ 像袋子一样 ” 的意思可见,其范围比 “ 包括 ” 范围大。易错 11、实词色彩不当易错分析:把握不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是造成实词色彩不当的原因。词语在长期的使用中有其约定俗成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违背了这种“ 约定俗成 ” ,就违背了语言规范。如 “ 大肆” 、“ 充斥” 都是贬义词; “ 商量” 是口语用语等。每一个句子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

11、每一个语境都具有自身的语体色彩,并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感色彩,作者或褒扬什么,或贬斥什么。所以,在用词时就要有所讲究:书面语境一般不用口语, 口语语境一般不用书面语; 褒义语境一般不用贬义词,贬义语境一般不用褒义词。这要求我们: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把握特定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其次,我们要读懂句子并理解语境。易错 12、实词用法不当易错分析: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使用对象、谦敬意味、语法功能,是造成实词用法不当的原因。 要遵照语法功能, 巧辨实词搭配。 句中的搭配关系要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来确定, 词语搭配一般具有较固定的规则,既要合乎事理, 又要合乎习惯。谦辞与敬辞都是以说话者为中心进行区别的,谦

12、辞 “ 谦” 的发出者只能是自己,敬辞“ 敬” 的对象只能是他人。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语的语法功能, 为正确使用词语提供保障。 正确使用实词的关键在于对词汇的积累,在积累中关注近义词词义以及同义词语体色彩、感情色彩、 用法的细微差别。易错 13、虚词位置不当易错分析:虚词位置不当是虚词使用中最常犯的错误之一,也是我们在考场上最容易失分的情况之一。 不能正确地把握句意和句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造成虚词位置不当的主要原因。辨析虚词,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我们除了要掌握虚词自身的使用特点外, 还必须结合语境, 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句意, 理清句子之间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

13、系,正确判定虚词在句中担当的角色。易错 14、虚词搭配不当4 易错分析: 对虚词的考查, 首先是对我们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情况的考查,同是也是对我们理解能力的考查。 切实掌握常见常考虚词的基本用法,掌握虚词之间基本的搭配方式,再在实践训练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才能逐步形成语感。有了这些作基础,具体解题时,静下心来读懂句子的意思, 理顺句中存在的逻辑关系,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理解特定的语境,就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易错 15、熟语意义不当易错分析:准确理解熟语的意义,是正确使用熟语的前提。理解熟语,要弄清其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 不仅要准确掌握其本义, 还要准确掌握其引申义、 比喻义等,要能够细致了解

14、其语义的轻重、表意的侧重等。 很多熟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其实际意义往往与表面意思不一致。要注意熟语,尤其是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 从而正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 要注意对熟语多重意义的理解,不能 “ 一叶障目 ” ,片面理解。易错 16、熟语色彩不当易错分析:熟语与一般的词语一样,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我们在解答具体题目时, 要仔细分析试题所提供的语境。在表示赞扬、 褒奖的语境中选用褒义词,在表示贬斥、批评的语境中选用贬义词。否则,熟语的使用就犯了褒贬不当的错误。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是高考命题者常设的陷阱。如“ 知人知面不知心” 、“ 亦步亦趋 ” 一般都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15、“ 胸无城府 ” 则属褒义词。易错 17、熟语适用对象或场合不当易错分析: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对熟语的掌握更是如此。首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熟语做到准确理解, 恰当运用。 其次,要注意收集报刊及其他课外读物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熟语使用的不正确的典型例句,经常翻看, 细加揣摩, 提高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最后,要建立专门的错题集,对平时学习和练习中自己用错的熟语进行梳理和归纳, 每隔一段时间就分批复习一次, 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易错点 18、语序不当易错分析:语序不当包括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虚词位置不当、逻辑顺序

16、不当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序不当是语序不当类语病中被误判较多的。误判的主要原因是修饰语复杂,我们却仅凭语感加以判别。其实,只要留意这一类语病的一般规律,记下一个典型的例句,拿考查的句子与之进行对照,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虚词位置不当主要表现为介词及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介词位置不当往往造成主动和被动的关系颠倒,引出对象错误。 逻辑顺序不当主要表现为不合乎一般的事理,或忽视推理的过程。 避免出现对语序不当类病句的误判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当修饰语较长时,检查各修饰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其与中心语关系的远近,看是否影响语意的表达。2.当句中含有介词短语时,检查介词与宾语的关系是否恰当。3.如果句子为含有关联词的复句,看上下句主语是否一致,据此判断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4.留意并列成分是否5 存在事理上的先后顺序,注意并列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易错 19、搭配不当易错分析: 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以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 不能正确判断搭配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