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岳阳楼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7834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岳阳楼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读《岳阳楼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解读《岳阳楼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解读《岳阳楼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解读《岳阳楼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岳阳楼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岳阳楼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解读岳阳楼记凉水河中学:刘凤保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一篇文言文。语文教学过程中, 对语文教材解读的思路与方法是: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解读自己,而解读教材的层面又包括: 整体解读单元解读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是在单元解读的基础上的文本解读,具体内容应当包括题目、 作者、写作背景、 课文、作品注释、 课前提示、 课后思考题等等。一、单元提示与整体分析(一)单元提示本单元所选课文, 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 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 要借助提示、 注释和工

2、具书读懂课文, 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第一段提示了第六单元课文内容。第二段提示了课文学法,读懂、体会,品味、体验四个词定位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目标要求。(二)整体分析岳阳楼记是宋代名臣范仲淹为好友滕子京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本文全篇仅 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的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课文先叙事后写景, 进而由景入情, 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范仲淹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的政治抱负,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学习本文能通过读感受岳阳楼的“大美” ,通过品体悟范仲淹的大爱。为古代名家名篇之一。二、课文局部解读(一)解读题目2 岳阳楼记,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北路,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它的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记” 是一种文体,古代散文的一种。本文是范仲淹为滕子京给岳阳楼所作的记。(二)解读作者范仲淹( 980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4、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 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初中课本中有他的词渔家傲秋思 。(三)解读背景本文写于庆历六年( 1046)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

5、玄宗开元四年(716) ,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1044 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1045 年,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同时,也是对被贬的老朋友的勉励与规劝。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四)解读课文内容1、课文易于诵读岳阳楼记 是一篇散文 ,

6、却包含了辞赋的特点。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整齐的排偶句 , 使文章节奏和谐 , 音调铿锵 , 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如3 第三段里 , “从霪雨霏霏”到“虎啸猿啼”, 第 4 段里从“春和景明”到“此乐何极” , 都是四个字的 排比句 。其中“阴风怒号 ,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和“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浮光耀金 ,静影沉璧”等又都是对偶句。这些排偶句还往往平仄对称, 并且押韵。如“日星隐耀”是仄平仄仄 , 下句的“山岳潜形”就是对称的平仄平平。第3 段里的“霏”和“开”押韵,“推”和“啼”、 “讥”和“悲”押韵; 第 4 段里的“明”、“

7、惊”、“顷”、“泳”和“青”押韵, “里”、“璧”和“极”押韵, “忘”和“洋”押韵。 这些押韵字的使用 , 都增强了文章的声音之美。这些整齐的排偶句和押韵句, 并不是与散文句分开使用, 而是将它们夹用在散文 句子中间。如第 2 段, 以散文句“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开头 ,接着便用“衔远山”到“气象万千”三组排比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 又是散文句。“然则”以下直到“得无异乎” , 散文句中夹用 “北通巫峡 , 南极潇湘”一组对偶句。第2、3 段, 基本上是散文句 , 可是多数 句子的末字押韵。还有在句中押韵的, 如“感极而悲者矣”的“悲”字,“其喜洋洋者矣”的

8、“洋”字。在散文句中夹用排偶句和押韵字, 可使文章变化多姿 , 不落板滞。2、课文的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文应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1)通假字:属具(2) 重点实词:谪衔吞排曜晖去忧馋宠偕 等等(3) 重点虚词:乃其于之而(4) 古今异义词:越制 作文 气象 薄 景 把 备 进 微(5) 一词多义:阴或观归极一(6) 词类活用:守述北、南废(7) 特殊句式:省略句:属于作文以记之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倒装句:微斯人,吾谁与归3、课文内容与结构(1)层次分析4 文章在首段就写了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 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其中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说明滕子

9、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叙事)在第二段中,概述岳阳楼的风光,写洞庭湖全景,并由景入情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写景)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使文章产生了一悲一喜的结果,因为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而且由这两段作者就可以自然的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由景入情)第五段中以“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出了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即以物喜,以已悲。并由此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作者否定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

10、,赞美古仁人实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议论)(2)内容分析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 ; 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第 2 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 简练而又生动。 前四句从空间角

11、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 “唐贤今人诗赋” 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 也暗含转机, 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 由单纯写景, 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34 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5 第 3 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

12、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 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 第 4 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 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 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

13、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 而“登斯楼也” 的心境也变成了 “宠辱偕忘” 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第 5 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 笔调突然激扬, 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

14、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4、课文主题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自己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表达了自己的意向 “微斯人, 吾谁与归?”, “微斯人”6 不仅指“古仁人”,也暗指着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古代早有 “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5、课文写法(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课文结构上)(2)、出色的景物描写。(第二段)(3)、语言句式上骈散结合,大量使用排偶句、押韵句,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第二三四段)(五)解读课文注释本文是文言文,文言文的注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并翻译文言字词句,也可以说它是无声的老师, 是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不

16、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共有49 个注解,前两个能帮助学生了解并积累文学常识及背景,其余的解释了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句, 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文言词句积累并准确的把握课文翻译。(六)解读课前提示课文正文前面的课文提示起到了导读的作用,提示了文章所写的内容 (岳阳楼声名、景、)与情感,为学习课文指明了方向。(七)解读课后思考题课文后面“研讨与练习”设置了三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朗读背诵并理解两句话中的“异”字,这个问题既考察了朗读与背诵, 又考察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两个为文末抒发主旨做铺垫的句子,这两个句子理解了,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7 第二个问题: 解释七个加点词语, 考察了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虚词意义和用法,强调了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积累的重要作用。第三个问题: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自己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考察的是学生学了本文后思想上的提升和学生语言组织、书写的能力,也提示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确立。这三个思考题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定位的,对我们备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