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4273761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梳理自测,1.小陈在某国有控股公司工作,每月领取工资。他还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得了股息收入。小陈收入的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技术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A. B.C. D.,答案:D,基础梳理自测,2.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A. B.C. D.,答案:B,基础梳理自测,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点拨:按劳分配一定是劳动收入分配,但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

2、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误区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点拨: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而不是平均分配。,误区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一回事。点拨: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有严格区别的。表现在:取得收入的途径不同: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是通过合法诚实的劳动而取得的收入,除此之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的收入都属于非劳动收入。具体形式不同: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

3、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考点归纳突破,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A. B.C. D.,答案试解:B命题探究:科技成果入股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按技术分配,但这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观点错误。采取激励方式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说明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原

4、因在于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符合题意。故选B项。,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2.兼顾效率与公平(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3)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动态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

5、这对矛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要方面不同,侧重点不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甚至不断扩大的现象。因此,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点拨:(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管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2)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口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

6、,必然陷入平均主义。,考点归纳突破,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都是目前在我国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有效的分配方式。,考点归纳突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 B.C. D.,答案试解:A命题探究: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高增长,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正确。在发展生产、

7、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正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调控是宏观的,不可能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说法错误,排除。货币发行量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随意发行,排除。,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满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A. B.C. D.,答案试解:C命题探究:根据题意,要提高居民的幸福程度,就要

8、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增加财政收入是一个方面,但是不能直接提升人们的幸福程度,不选。从收入角度,从居民的住房角度,从物价的角度,都是提高居民幸福程度的措施,本题选C项。,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上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答案试解:(1)答案示例

9、一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额呈下降趋势。答案示例二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2)大于(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考点归纳突破,命题探究:本题第(1)问属于图表型试题,关键是要认真审题,认真研读图表的各种信息,找准要对比的指标,从而准确获取和解读图表的信息,搞清图表所要反映的问题。就本问而言,对居民收入分配份额这一指标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便不难得出其变化趋势。第(2)问相对较容易,若居民收入分配所占份

10、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显然其增长率相对较快,应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第(3)问主要考查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措施,比较基础,考生只要掌握牢固基础知识,便不难答出本题。,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考点归纳突破,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等知识点。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表述错误。采取表述的措施有利于解决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较大的问题往往是由非法垄断和竞争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表述的措施。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表述错误。答案:C,考点归纳突破,时政热点链接,时政热点链接,时政热点链接,时政热点链接,时政热点链接,时政热点链接,时政热点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