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件)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271089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中地理必修,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三个要点: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1、大尺度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 2、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圈,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1200E,400N,120E,说出图中3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提示:可以从海陆位置、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方面来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多风沙

2、天气,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流程短、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多温带草原和荒漠,土壤贫瘠。,2.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唇齿相依),3.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城头失火殃及池鱼),返,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返,图中人们如果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开垦坡地会产生什么结果?,完成课本P71页活动题第4个问题。通过以上事实,揭示出地理环境整体性

3、有什么特征?,以上事实揭示出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返,A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干涸,植被枯萎,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加干旱。B黄土高原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农业减产,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洪涝、盐碱化等灾害的重要原因。,根据下列材料,想一想是怎样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考,返,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裸

4、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阅读课本P72页“成土母质与土壤”正文内容及“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阅读材料,回答P73活动题1.,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会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影响很大,(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物理性状),(2)、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化学性状),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硅、钠、钾含量高,1、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

5、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钙、铁、锰、镁含量高,1、阅读“气候与土壤”内容:思考气候是怎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的?,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二)、气候与土壤,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

6、的形成和发育,、间接影响:,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慢使有机质积累;而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我国东北的黑土和南方的红壤,哪一种有机质含量高?为什么?,活动,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回答课本P73活动题第2个问题,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1、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 起来;相反,有机质减少。 2、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

7、带,风化壳逐渐加厚,土壤层也较厚。,结论:,阅读课本P74页第二自然段,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过程图,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合成有机质,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三)、生物与土壤,对比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植被的根系生长情况,试说出这两个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区别及原因。,P75活动,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8、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阅读“地形与土壤”内容:思考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土壤会有什么特征?,探究,(四)、地形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 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 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2、坡度、坡向与土壤,较快,较慢,薄,深厚,接受太阳辐射能多,温度状况好,接受太阳辐射能少,温度状况差,蒸发量较大,水分状况差,蒸发量较小,水分状况好,P75活动,2、比较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1)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大量泥沙

9、在入海口处堆积, 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2)江南丘陵红壤属亚热带热风气候,化学与生物作用较强,因而 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 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3)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3、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性状: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 成因: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 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堆积物,“风吹来的高原”。,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地,原是一块殷实的草原

10、。在清光绪末年,大片草原被开垦,而且只用不养。最初产量很高,随后就急剧下降,几年后即行撂荒,再开新荒地,致使原来的生荒地变成熟荒地,熟荒地又变成老轮荒地,最后成为流动沙地。,阅读以下材料,你可以获得关于土壤的什么信息?,人类活动也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五)、人类活动与土壤,有利影响,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不断更新,肥力不断提高。,不利影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阅读课本P75页“人类活动与土壤”内容,回答人类活动可以对土壤造成什么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人们在利用土壤时,应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用养结合,促使土壤不断得到改良。,P7

11、5活动,1、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说一说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水稻土基本形状是:具有深厚的耕作层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透气爽水具有较好的耕作性和保肥、保水性。 水稻土的成因:水稻土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的控制,同时也必然受到所在地区的气候、生物、母质、水文、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小结: 土壤形成因素:,成土母质、地形、(稳定因素)气候、 生物 (活跃因素),1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要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从而对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地区资源的利用会影响到另一地区的自然环境。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

12、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因素。,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每生产出1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35吨煤炭的能源,会产生142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阅读课本P76页“三峡工程的综合决策”材料,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对它进行综合决策?,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1)要考虑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方面,(2)要考虑其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要考虑到国际安全等方面的因素。,活动: 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 3.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易发生洪涝灾害,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动物;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的贫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