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6476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在对19902000 年我市能源消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市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应的,能源消费和供应也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的态势,并建立了多元化的、依赖国内外市场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结构基本优质化。预测20002010 年我市能源消费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到2010 年能源供应总量将增加一倍以上。 但是,我市能源供应消费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电网建设,调峰电源,能源供应安全,能源利用效率,用能对环境影响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规划大纲提出我市今后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市政

2、府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依据,以确保能源供需平衡为中心,以节约能源利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二大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和引进天然气的契机,进行电源结构调整,建设、 完善电网和调峰电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力度,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在国家电力体制和电价机制改革的方针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 积极地推进本市的电力改革,不断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率。努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发展口标为: 在经济一能源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深圳市能源资源匮乏的特点,建设高效、清洁、安全可靠的多种模式、多种渠道、 多种能源互补, 以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保证能源供应的数量、质

3、量、 价格和安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能降耗。为了确保今后十年的能源供应,规划大纲提出要建立以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包括确立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发展战略,加快液化天然气(LNG) 项目建设、实施节能优先战略、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立能源与环境发展协调机制等行动纲领。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大纲编写的依据来自我市19902000 年的统计数据,由于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长加速,能源消费也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 因此部分预测数值可能偏小,但不影响对发展总趋势的预测,所列数值仅供参考,请读者加以留意。深圳市经济贸易局深圳市能源办公室2003 年 3 月 3 日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大纲20

4、00 年-2010 年根据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深圳市将在本世纪初前十年,力争用五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用十年的时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建设成个高科技、 园林式、花园式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能源作为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 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其供应和保障面临着国际、国内新的经济格局下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圳作为一个一次能源资源极其匮乏的城市,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宏观发展目标,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建设高效、清洁、开放、安全的能源供应系统和能效高、环保效益好的市场化的能源消费模式。为此,特制定本规划大纲,以指导深圳市

5、宏观目标规划期的能源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发展回顾1.社会经济状况深圳市经过二十年来经济高速度发展,已是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665 亿元, “九五”期间 GDP 年均增长速度为15,2001 年达到 1954 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 位。2000年人均 GDP 达 39700 元(约 4800 美元), 2001 年 43344 元(5235美元 )居全国每第一位。2000 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1.0:52.5:46.4,2001 年进一步调整为0.9:54.1:45.0。 “九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工

6、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出口基地。深圳市拥有对内、对外开放的海、陆、空立体口岸,是我国内陆与香港和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和改革开放的窗口。现代物流业已逐渐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0 年深圳市人口433 万人,其中暂住人口308 万人,2001 年为 468.8 万人。深圳人民生活实现了富裕小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居住面积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2000 年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为28.2。深圳市面向太平洋、毗邻香港、背靠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海陆兼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圳市同时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开放程度高。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外向型市场经济体系和

7、管理体制,对国内外的资金、 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经过艰苦创业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深圳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基础和财力,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市环境日趋优美,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2.能源消费与供应现状(1)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结构基本优质化1990 年能源消费总量245.6 万吨标准煤, 人均耗能 1.2 吨标准煤, 2000 年能源消费总量提高到831.5 万吨标煤, 人均能耗 1.9 吨标煤, 19902000 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13.o,较同期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2.81高了许多,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8。

8、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支持了 GDP 年均递增 22.4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以优质能源为主, 2000 年优质能源的比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7,其中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占67,外来电力的比重为10。煤炭虽占 23,但主要用于二次能源转换,发电用煤273 万吨,占煤炭消费量的97.8, 19962000 年发电用煤年均增长19,净增煤炭157 万吨,增长速度较快。2000 年直接消费煤炭约 3 万吨,在能源终端消费中仅占0.6,主要用于少数工业生产,比1995 年少用 3.3 万吨。 “九五”期间,电力占能源终端消费的34.8,电力消费增长迅速,全社会用电量年增增长15.4%, 2000 年达到1

9、90.35 亿 kmh,用电最大负荷3520MW ,每年平均递增13.4。2001 年为 212.7 亿 kwh,最大负荷 4178 MW ,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 18.7。由于“九五”期间电力生产持续增长,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维持了电力基本平衡,但是已无备用容量。随着深圳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物流业的发展, 私人车辆和过境车辆的增加,消耗的油品数量急剧增加。年消费燃料油、柴油、汽油、航空油等石油制品,由1991 年的 110 万吨增长到 2000 年的 440.1 万吨,平均每年以16.6的速度增长,快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2000 年液化石油气消费42 万吨,

10、比1995 年增长 1 倍多,居民生活和工业、商业消费各占一半。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商业、服务业和交通业的耗能,2000年已大于工业和建筑业,达到 323 万吨,占 50.2,后者仅占38。居民生活用能人11.1,农业仪为0.6。以三产、居民消费为主的能源构成,促进用能的优质化。居民生活人均用能量1995 年为 94 公斤标准煤, 2000 年则达到165 公斤。生活用电比重已从1990 年的 13提高到2000 年的 17.5;行业用电则从87下降到 82.5。人均生活用电水平达到771 千瓦时,是1990 年的 3.5 倍, 1995 年的2.1 倍,是全国人均生活用电132 千瓦时的5.8

11、 倍多。居民生活耗能和用电量的急剧增加,标志着人民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是生活现代化的必然发展。(2)建立了多元化的、依赖国内外市场的能源供应体系深圳市能源资源极其匮乏。所需一次能源的全部和主要二次能源从内陆或港口进入本市,已经初步建立了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优质能源为主的供应销售体系。大部分成品油依靠进口,工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唯一的气体燃料液化石油气(LPG) ,其供应源也来自国外。经济上极易受到国际油气价格波动的影响。大量的油气资源依赖国外进口,面临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深圳的电力工业经过10 余年的建设,本地形成了几乎以纯火电构成的电力供应系统。2000 年底,深圳市共有17 座火力发电厂, 总装

12、机容量327.4 万千乩,其中大型燃煤电厂3 座,装机容量 190 万千瓦,占 58。 中小型燃油机组137.4 万千瓦,占 42。深圳人均电力装机0.91 千瓦,是全国平均水平0.25千瓦的3.6 倍。深圳市用电量中本市地方电厂发电占60左右,其余从省网和香港购电。深圳电网是广东省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广东主网的第二大电力负荷中心。深圳电网与广东电网有四回220 千伏线相联, 通过 2 回 500 千伏线路联络沙角电厂和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至深圳有回400 千伏超高压电网与广东500 千伏主网相连, 并有四回 400 千伏线路与香港电网彼此相连, 同时香港还可以通过7 回 132

13、千伏线路向深圳电网供电。至2001 年底已建成500 千伏变电站1 座,主变容量 2*750MV A; 220 千伏变电站 12座, 主变容量 5520MVA;110 千伏变电站51 多座,主变容量6393MVA。发电的主要能源259 万吨煤炭 (2001 年), 大部分通过海上通道由国内市场供应。(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得喜人的进展深圳市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生物质、 垃圾发电方面,10 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口前拥有2 座垃圾发电厂,装机容量 1OMW ,日处理能力750 吨。在建垃圾电站4 座,装机 54MW ,日处理垃圾3250 吨,将在2002 年后将陆续建成投产。届时深圳市

14、每日产生的垃圾将有23 作为低热值能源转换成电力: 另外还有 l00kw 生物质发电和1500kw 的沼气发电站。 深圳的日照时间长,并有较长的海岸线,发展太阳能的热利用和海洋能、风能发电,具有潜力。2001 年深圳的太阳能集热面积已达43000m2,近两年每年新增1 万多平方米,预计未来 2-5 年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速度会加快,年增长速度可能达到3050;深圳颇具吸收国外高新技术的优势,发展光伏电池和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都具有广阔前景。3.能源利用的环境状况“九五” 期间,深圳市通过环境功能区达标,污染空气指数周报,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工业污染控制, 坚决关停严重污染源,以及环境

15、立法等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质量“双达标” ,荣获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光荣称号。在对燃煤电厂的污染治理上,大力推进海水烟气脱硫示范工程。妈湾电厂 4 号机,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全国唯一的海水脱硫示范工程,也是国家“九五”清洁煤计划工程。从保护环境出发,汽车改烧清洁燃料已经实施,目前已有3000 辆出租车改用 LPG。2000 年,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S02、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均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2000 年全市 S02年日平均浓度为27 微克立方米,N02年日平均浓度为55 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16、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为91 微克立方米,但分别比上年上升 14、7 和 4 微克立方米。酸雨发生频率为40.2%,比上年上升了11.9 个百分点。酸雨量占总雨量的比例为44.5%,比上午增加6.9 个百分点。虽然深圳市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的特点,总体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但伴随着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大气污染需要更加有效控制。现在深圳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6500 吨左右,且以每年 8左右的速度增长,垃圾焚烧处理仅占2 成。深圳市是全国最早应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城市之,目前已建成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比例仅为一成多。深圳在走向世界, 建设国际花园城市的进程中, 解决好城市垃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电源结构中燃油发电问题突出80 年代末,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严重不足。部分企业纷纷自建柴油发电机组,各类燃油机组总装机容量,高达 2000MW ,目前上网油机已占本地电源的40以上。烧重油电厂装机容量占78,轻油占22。油机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随着国际油价的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