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64369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刺参(俗称海参) ,是我国海产八珍之一,山东、辽宁是我国海参主要原产地,刺参以其个大、皮厚、刺多被称为“海参之王”而享誉国内外。随着人们对海参保健作用认识的深入以及养殖技术的突破,养殖生产已由昔日的岸礁海底增养殖、实现了陆上池养,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海珍品养殖中第一大产业。为了适应我国海珍品增养殖新发展时期的需要,本书编著者力图总结国内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技术, 其中相当部分是广大水产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力求能将最新的有关海参健康养殖的技术献给大家。希望能对生产有所帮助,能使广大养殖业主在生产中收到实效。一、海参的生物学习性栖息:刺参多栖息于水深3-15 米的

2、浅海中,生活在波流静稳、无淡水注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 或大叶藻丛生的较硬的泥沙底。同时海参的运动能力差,因此对底质和水质有更高要求!食性:杂食性,主要摄食泥沙中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细菌团、大型藻类的磨碎液如鼠尾藻、马尾藻等,也可较好地摄食配合饲料。夏眠:成参20以上、幼参26时进入夏眠。即迁徙到海水较深、较安静的岩石间潜伏不食不动。排脏:海参在受到强烈刺激、恶劣的环境条件等因素时(如:海水污浊、水温过高离开海水或其他原因)即将所有内脏 (消化管、 呼吸树) 全部从肛门排出。再生: 全能型再生。自溶:刺参在离开海水时间过久时体壁会溶化。二、海参人工育苗技术。刺参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在70 年代

3、和 80 年代初发展迅速,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相继对该课题进行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刺参的性腺周期发育规律、产卵习性、胚胎发育、 幼体发育与理化、生物因子的关系等,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刺参的人工育苗包括:亲参的选择培育,受精卵的获得与孵化,胚胎发育和幼体培养(保苗)。(一)刺参繁殖生物学。1、性腺发育生殖腺位于刺参的背系膜中,呈多分枝壮, 各分枝在围食道处汇聚成总管,一般为一条,偶尔可见2-3 条,总管向前通向生殖孔。生殖孔一般1 个,偶尔 2-3 个,位于头背部距前端 1-3 厘米处的生殖疣上。通常情况下,生殖疣向内凹陷,生殖时凹陷处色素加深,当即将排放精卵时,生殖疣向体外突

4、出呈疣状。性腺发育一般可分休止、恢复、发育、成熟、排放等五期。(1)休止期:性腺呈透明状细丝,量极少,一般性腺重量在0.2 克以内或难以发现,肉眼难辩雌雄。精巢:生殖腺上皮沿管状壁没有凹凸,由1-3 层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组成。卵巢: 生殖腺上皮沿管状壁没有凹凸,多为一层,有时由二层卵母细胞组成,卵径大约 10 微米或更小。(2)恢复期:性腺多呈无色透明或略呈淡黄色,部分雌雄可辩,发育较慢,性腺重量一般 0.2-2 克,性腺指数在1% 以内。精巢:生殖上皮显著生长,沿管壁出现凹凸褶皱,精子未形成。卵巢: 生殖上皮生长显著,沿管壁出现凹凸褶皱,生殖腺横断面呈花瓣壮,卵母细胞直径在 30-50 微米

5、。(3)发育期:性腺逐渐增粗,分枝增多,性腺呈杏黄色或浅桔红色,雌雄肉眼可辩性腺指数上升为7%左右。精巢:在生殖上皮管腔侧有少数精子细胞,在管腔内有精子出现。卵巢:卵母细胞充满整个卵巢,卵径在60-90 微米。(4)成熟期:性腺变粗,色浓,精巢呈乳黄色,卵巢呈桔红色半透明状,卵粒清晰可见,性腺重10 克以上,约一半个体性腺指数达10% 。精巢:精巢腔内充满精子,生殖上皮仍有多数精母细胞。卵巢:卵母细胞直径达110-130 微米,卵母细胞充满整个卵巢腔,出现个别成熟卵。(5)排放期:出现自然排精、产卵现象,亲体越大,成熟越早,排放精卵子越早。精巢: 精巢内由于精子的排出,出现明显的空腔,生殖上皮

6、仍有一定的厚度,由许多精母细胞组成。卵巢:卵巢腔内仍有残存未产出的卵细胞,在产卵期过后,其残留卵在继续崩坏。2、生殖习性产卵温度在15-23 度范围内,多在18-20 度之间。刺参排放精(卵)子,大多数在夜间,产卵排精前,雌雄亲参活动频繁,不断的将头部抬起,左右摇摆,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即将排放精 (卵)子。几乎都是雄的先排精,排精持续半个多小时后,雌参才开始产卵。排精时,生殖疣突出,精子由生殖孔排出,呈一缕乳白色的烟雾壮徐徐散开。产卵时,生殖疣突出, 卵子从生殖孔产出后,呈一条桔红色绒线波浪状似的喷出,然后慢慢散开沉于池底。一般雌参产卵可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产卵量一般100-200 万粒,多者

7、多达400-500 万粒,个别大的个体,产卵量可超过千万粒。3、胚胎发育。受精卵囊胚期原肠期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幼参。(二)参种的选择与蓄养;参种采捕的适宜时间一般可以参照两方面的的因素:一方面是海水的温度,海底层水温上升至15-17 度范围时,既是亲参采捕的时期;另一方面是性腺指数,当我们采捕亲参的性腺指数有50% 的个体达到或超过10% 时,预示性腺发育良好可着手采捕亲参。采捕时最好解刨检查输卵管直径和利用显微镜镜检卵径。亲参采捕时应注意的事项:1,避免过重的机械刺激。 2,严格避免与油物接触。3,保证海参暂养槽内水的清新。即使在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期捕获的亲参,也往往不能立即产卵,

8、一般需要畜养一段时间后才能排放性产物。亲参的畜养主要要控制好以下几个因素:1,畜养的密度: 亲参畜养密度应适当,密度过大,会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亲参长期处于低溶氧环境,性腺发育受影响, 不能正常排放性产物。一般亲参畜养池内的海水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5-6 毫克 /升,畜养密度一般控制在20- 30 头/立方米为宜。 2,控温:每天升高0.5 度,刚进的亲参需要在原有温度下进行缓水,然后以每天 0.5 度的幅度缓慢升温至15-18 度进行促熟。 这个过程需要投饵,投饵可以投天然饵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10% 。有效积温达800 度左右即可产卵。(三)催产获卵。获得优质的受

9、精卵是搞好人工育苗的基础。目前, 国内采卵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然排放法。2,升温诱导法:升高海水温度3-5 度,产卵温度在20-23 度。 3,阴干流水刺激法:先将亲参在池内阴干45 分钟或 1 小时,然后用高压水冲及10-15 分钟。冲击的同时,将畜养池洗刷干净,注入经过过滤的新鲜海水。经过刺激的亲参在1.5-2 小时后出现雄参排精,约半个小时后,雌参开始排卵。雌参开始排卵后应当移出尚在排精的雄参,至于其他容器内,同时镜检, 保持每个卵子周围有3-5 个精子为宜。 待雌参停止产卵后开始利用虹吸法进行洗卵。同时充气,搅拌,加药(EDTA ).受精卵再( 18-26 度)内都可孵化

10、。孵化间通气或定时搅动孵化水体。(四)幼体选育。健壮、 发育良好的耳状幼体,在静水的条件下,一般分布于水体的表层。畸形及不健壮的幼体, 则多沉于池底层水内,利用幼虫这一生态特点,用虹吸方法可以较彻底的清除畸形或不健壮的幼体、 死亡胚体及其他污物,而不至于使健壮幼体流失,这一过程称之为选优。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虹吸法、拖捞法和浓缩法。幼虫的培育密度最好0.5 个/毫升。水温在20-23 度,并持续缓慢升温。饵料主要有角毛藻、金藻、盐藻、光合细菌、海洋红酵母,搭配使用并注意投喂量,投喂后一小时应镜检以半胃或三分之二胃含量为宜。小耳幼体1-2 天后开始换水,每天两次,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池水体的一半。同时

11、充气,搅动。当30%-50%的大耳幼体转至樽行幼体时投放附着基(蓝色波纹板)。或用附着有底栖硅藻的波纹板进行采苗。这一时期投喂的饵料为:单胞藻、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饲料。(五)稚、幼参的培育这一时期稚参的生活习性由幼体时期的浮游生活,转变为附着性生活。以口周围的触手粘着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和其他有机碎屑为饵,它需要一定的面积和空间来满足其活动和摄食要求。因此稚参的附着密度直接影响育苗生产的经济效益。稚参的附着密度以0.2-0.5头/平方厘米为宜。稚参的饵料以底栖硅藻,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饲料三大类。现今随着鼠尾藻资源的匮乏使得人工配合饲料得到广大业主的认可。而且人工配合饲料有着营养全面,维生

12、素、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特点,特别适合稚参的生长。投喂时,人工配合饲料要加水搅拌、过滤后,均匀泼洒于育苗池内各个部位,切不可将大量饵料倾入培育池的局部地区,以免发生培育水环境的恶化,造成稚参死亡。同时, 每次投饵后应停止流水,以免饵料随流水流失。稚参的培育水温在24-27 度时,稚参发育良好,活泼摄食,成长快速。溶解氧应保持在 5 毫克 /升。日常的管理有:换水(每天在投饵前换水,每天两次。)倒池( 3-5 天,主要视残饵量而定,倒池时注意苗的机械损伤,对从波纹板掉落的稚参用青霉素药浴。)倒板( 5-30 天倒一次,主要视残饵量而定,同时筛选规格,调整密度。倒板越频对苗越有好处。 )三、海参池塘养

13、殖技术。(一) 海参苗种质量要求: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核酸探针)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较差的苗种: 体表化皮:疣足尖端开始溃烂,严重时身体有部分溃烂,甚至全身溃烂、自溶肿嘴:围口部外突、肿胀,环水管膨出、严重时触手僵直,自由活动受阻摇头:身体扭曲,后部附着不动,前部抬高反复不停地扭曲、转动僵化:身体僵直,钙化成白色,体不透明,皮质层呈坏死状(二)投苗前的准备工作:1、人工参礁的设置:依据海参的生态习性,

14、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 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2、池塘消毒:保持30cm 40cm 水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全池进行消毒处理,生石灰用量 60kg/ 亩 80kg/ 亩,漂白粉用量10kg/ 亩。3、池塘肥水:消毒结束1 天 2 天后,池塘开始注水同时用适量无机肥、经过发酵的有机肥等培育池水中的基础饵料生物,待水体稳定15 天后,有益生物得以大量繁殖,有益藻类开始附

15、着人工参礁,此时可进入投苗阶段。(三)苗种的放养直接投放法(适于大规格参苗):可将运回的参苗直接投放,均匀地撒到参礁所在水域。网袋投放法 (适于 1-2cm 的小规格参苗) :可将参苗装进20 目的聚乙烯网袋,每袋 40 头60 头,袋内装1 个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和移动,微扎半开,均匀地投放在参礁附近,让参苗缓慢爬到参礁上。放苗规格与密度: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 头/公斤,放养密度为5 10 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 8 12 个月;规格在 300 500 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 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 个月。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方式、技术水平、换水条件和饵料供应等状况来决定。

16、目前海参池养大多数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为保持池内存养量,每年即需要补放苗种,一般春季放苗池塘, 在秋季或翌年春季补苗;秋季放苗池塘, 在翌年春季或秋季补苗。为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一般在低密度2000 头以下 /亩和高密度20000 头以上 /亩存养量都是不利的,通常以400010000 头/亩为宜。(四)日常管理:日常的管理包括:水质(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pH、盐度)、投饲(选择优质饲料;忌不足或过量) 、敌害(防生物性敌害:海星、 石鲟等)、病害(寄生虫性、 细菌性、病毒性、农药以及重金属等) 、异常现象(养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一定要注意,如成活率过低、生长缓慢)等。1、水质管理:水质的理化参数很多,如:温度,盐度,溶解氧,pH,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碱度, BOD,COD, 透明度,硫化氢,重金属等。主要对海参养殖产生很大影响的理化参数有:温度,溶解氧,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A、温度为什么重要?温度影响着海参的存活、摄食、生长、夏眠。 海参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生长迅速,摄食旺盛,抗病害能力强。 温度还影响着水体和底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