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建议

上传人:ZJ****2 文档编号:5426416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建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 复习建议,命题依据与指导思想,命题依据 课标、考试说明、教材、教学实际 命题指导思想 1有利于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提升西宁市基础教育质量。 2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国家新课程标准顺利推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宽松的环境。 3有利于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4有利于建立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培养体制。 5有利于招生考试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试卷结构,基本情况 理化同场分卷,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60分钟,其中物理为90分钟。理化试卷共10页,其中物理试卷版面6页 试题结构 题型结构 设置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简答、计算等基本题型。选择题约占30%,非选择题约占70

2、%。 难度结构:较难题约10%,中等题约30%,容易题约60% ,学生优势、问题分析,优势 信息广 思维灵活 善于表现问题 计算能力较低。 综合知识分析应用能力较差。 不善于文字表述。,总体建议,抓基础以课本为主。 针对性、选择性。 增加表述性训练,多交流。 注意思维过程、能力迁移的训练(纵向思维、横向思维)。 增加学科技巧性训练(记忆技巧、解答性技巧、分析技巧、应考技巧)。,物理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 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 针对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方法,进行

3、高效复习呢?下面就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考物理备考的建议。,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向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后,在中考复习前我们应制定复习计划。 中考物理复习一般要过三个阶段, 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 复习时制定的计划要对每一轮的时间分配和要完成的任务都有严格、细致的安排。,一、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紧扣课本,夯实基础,我们知道中考试卷是按考试说明来命题的,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6:3:1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能力的考核与基础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基础知识的强化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变成了空

4、中楼阁。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突破重点,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

5、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 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在具体解题中学生常见的思维缺陷,为了对学生进行高层次能力的考察,提高考试区分度,中考往往精心设计极具迷惑性的“易做”又易做错的诱人致误的物理试题,常令考生防不胜防,稍一疏忽便落入试题的“陷阱”中酿成谬误,综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有这样一类题,对此,学生只有具备

6、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严密的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取得好成绩。,一、知识性致误题,1、忽略物理公式、规律(原理)的适用范围 如题:一抽水机的配套电动机,额定功率是2200瓦特,它的电阻3欧姆,在220伏特额定电压下的工作电流是10安培,则1秒钟内线圈产生的热量是多少?错解 Q=UIt=220X10X1=2200焦耳 剖析:以上答案错在解题时忽略了公式的适用范围,忘记了电路中包含电动机时,电能除部分转化为内能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这一规律,对此题,是求产生的热量,则应根据焦耳定律,可见原题的正确解答为Q=300J,2、概念不清,例如:一辆足

7、够长的、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静止着质量不等的两物体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静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 A . 一定相碰 B . 可能相碰 C . 一定不相碰 D . 无法确定 错解1:因两物体质量不等,根据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所以两物体一定相碰,故选A。 错解2:因两物体在平板车的位置不确定,所以两物体沿车运动方向前后放置,且质量大的物体在后,则两物体一定相碰,若左右放置,则两物体一定不相碰,故两物体可能相碰,选B。,3、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如:“220V 1000W”的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4分,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耳?若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2.5千克、温

8、度为30摄氏度的水吸收,则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多少?错解:Q放=W=Pt Q吸=Cm(t2-t1) Q吸=Q放 求得升高的温度为80摄氏度剖析:以上解答公式运用无误,若看一下1标准大气压这一题设条件,就会发现解答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由解答结果得知,水的末温为110摄氏度.而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所以水的末温只能是100摄氏度,电热器产生的多余热量供水沸腾吸热,可见,水温升高了(100-30)=70摄氏度.,二、思维性致误题,1、忽视隐含条件 例题: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x103 N的物体,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25N,拉力所做的功为1.25x104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为80%,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重为3X103 N的物体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剖析:本题隐含着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大,反之越小),这一条件,上述解答者因忽略了这一隐含条件,认为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变,所以答错了题。,2、缺乏分类讨论型,如题:重为20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者的接触面积为100平方厘米,在80N竖直力的作用下该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大? 错解:当用80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时,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是F=(200-80)N=120N,那么压强为P=1.2X104Pa 剖析:以上解答过程及

10、结果毋庸质疑,但是遗漏了一解,因题中“80N竖直力的作用”没有指明是竖直向上提还是竖直向下压,所以当用80N的力竖直向下压物体时,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F=(200=80)=280N,那么压强为P=2.8X104Pa 因此,桌面受的压强是1.2X104Pa或2.8X104Pa,3“熟题效应”影响型,命题者有时将学生熟悉的题设条件加以变化出现在试卷中,使考生看到这些蛮有把握的“熟题”时,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跳不出熟题的框框,对题中变化的条件视而不见,导致答错了题,对此,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设条件上的细微变化,避开“熟题效应”的影响,从而正确解题。 三、心理性致误题为了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非智力

11、因素,命题者往往利用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清、凭直觉答题,特别是忽略关键性词语的心理特点设置“陷井”,诱导考生错误,对此,应引导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力求做到胆大心细,周密思考,会而求对,对而求全,难而求巧。,二、重视科学探究及其过程与方法的复习-专题复习,优化网络,物理知识点间存在着“纵”与“横”的相互联系,某一知识点可能是为另一知识点引桥铺路,而另一知识点又往往是前一知识点的深化与延伸。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

12、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探究问题的几种题型,(一)提出猜想问题型(考查“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要素的能力) 如:某同学用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装置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在实验前请你帮他猜想该装置中可能影响其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要求写出两种即可) 解析:1、动滑轮重力可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提升物体的重力可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摩擦及绳重可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提升物体的高度可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2题: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的强。 请

13、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二)自选仪器探究型(考查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物体侵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 实验提供如下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块大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各一块。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你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 3、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相

14、应的探究结论,解析:方法一,若要验证猜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可用下列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用细线拴好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铜块重力G1,将铜块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铜块受到的浮力F浮1=G1F1。同理,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G2F2,比较F浮1,F浮2的大小,如果相等,则浮力与重力无关,如果不相等,则浮力与重力有关。 方法二:器材:实验桌、水、量筒、橡皮泥 实验步骤:将橡皮泥捏成船形,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此时橡皮泥受到浮力与重力相等,再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橡

15、皮泥将沉入水底,此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当物体重力相同时,浮力不同,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例2,物理课上老师建议大家自己想办法测测常见物品的密度,小红打算利用家里的生活用品动手测牛奶的密度,能用得上的器材只找到了:弹簧测力计,可乐瓶,茶杯,水,石块,还有一些线绳。 1、请你帮助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入下表。 2、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有多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器材:弹簧测力计,线绳,可乐瓶,水,牛奶实验步骤:用线绳将可乐瓶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往可乐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测出此时的总重力G1倒出可乐瓶中的水,倒入同

16、体积的牛奶,再测总重力G2。计算公式:= G2-G/G1-G水 方法二:使用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线绳,茶杯,水,牛奶实验步骤:用线绳将石块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茶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用同样的方法读出石块浸没在牛奶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2。计算公式:=G-F2/G-F1水,(三)概括实验结论型(考查分析结论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判断总结的能力) 例如,小明和小亮在研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跟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以及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多次实验,其中的一次实验所测数据见表一、表二。 表一 用质量为0.1的小车做实验的结果,表二 小车受到的外力为0.80N不变时做实验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所测数据的数量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分析表二中所测数据的数量关系,得出的结论是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