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6123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高一语文单元四导学案编制:邓易审核:郑培诗时间: 2015-10-03 117.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 学生版 )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2、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体会情景交融、分析诗歌语言特征等。3、体味迢迢牵牛星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课时建议 】3 课时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知识链接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文选;原本无题目,一般拿每首诗的第一句作题目。题材内容分为两类

2、:抒写失志和伤时之感;写相思离别之情。古诗十九首 代表了汉代文人抒情诗 的最高成就, 标志着 五言诗 成熟, 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刘勰文心雕龙 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一预习案1. 字词积累迢迢(注音:;解释:)皎皎(注音:;解释:)纤纤(注音:)擢(注音:;解释:)札札(注音:解释:)机杼(注音:;解释:)盈盈一水间(注音:)脉脉(注音:; 解释:)1. 整体感知诗歌本诗写了()的相思之苦,抒发了()的哀怨,表达了()的强烈愿望。二. 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2015-2016 高一语文单元四导学案编制:邓易审核:郑培诗时间: 2015-10-03 22、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效果?(叠词作用: a 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b 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c 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三随堂演练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四布置作

4、业:1. 完成三维设计相关练习;2. 预习短歌行2015-2016 高一语文单元四导学案编制:邓易审核:郑培诗时间: 2015-10-03 3第二课时:短歌行【知识链接 】(1). 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 “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即我们这个单元所学习的诗歌。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歌”“行”“吟”“引”即是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近体诗也叫今体诗

5、,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三种形式。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又称长律,一般为五言,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分辨一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2). “歌行体”

6、:定义:“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3). 作者介绍曹操( 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

7、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 情感深沉, 格调苍凉悲壮, 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4)相关背景赤壁大战前夕, 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

8、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 可惜不久之后, 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2015-2016 高一语文单元四导学案编制:邓易审核:郑培诗时间: 2015-10-03 4一、预习提示1、回忆以前的知识,分别用用几个词概括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2、解决基础知识掇: 几何 : 何以:悠悠:沉吟:可掇:阡陌:契阔 : 二合作探究1、酒能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那在本诗开头是用酒来表达什么感情呢?再读诗歌,找出这首诗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那么,作者因何如此呢?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剖析原因并找出

9、关键语句。2. 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成的诗句。3. 找出文章用典的诗句,并谈谈用典的意义。什么是用典,典故的作用是什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三布置作业1. 完成三维设计相关练习;2. 预习归园田居2015-2016 高一语文单元四导学案编制:邓易审核:郑培诗时间: 2015-10-03 5第三课时:归园田居【知识链接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

10、亮,东晋( 朝代)田园诗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 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 劳动生活, 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 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一预习案1. 字音。羁()荫(

11、) 暧( ) 墟()2. 析词辨义适:俗:尘网:羁鸟:池鱼:故渊:守拙:暧暧:依依:墟里:尘杂:虚室 :余闲:樊笼:二合作探究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2015-2016 高一语文单元四导学案编制:邓易审核:郑培诗时间: 2015-10-03 63. 归天田居的艺术特色:一是(),如“方宅十余亩,草

12、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二()。“方宅十余亩 , 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 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铭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三(),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 、 “樊笼” ,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四是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巷中, ,随手写来,明白如话。三随堂拓展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南山:指庐山。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阅读本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 或意象意境、 或内容情感、 或语言风格, 写成一两百字的鉴赏短文,在班上交流。四课后作业完成三维设计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