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药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25682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气药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理气药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理气药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理气药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理气药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气药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气药课件_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理气药,一. 含义 凡以疏理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证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理气药,又叫行气药。其中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概述,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内而脏腑,外而肌腠,周行全身,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节,或寒温不适时,均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多种疾病。气病概括起来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类。,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二. 药性1. 性味:味辛香(行散)、苦(降泄)

2、,温(通行)2. 归经:主归脾、肝、肺经。3. 毒性:川楝子有小毒。,三.功用疏理气机用治气机不畅所致的气滞证(痞、满、胀、痛)、气逆证(恶心、呕吐、呃逆、喘息)。理气健脾:用治脾胃气滞证疏肝解郁:用治肝气郁滞证理气宽胸:用治肺气壅滞证,四.配伍方法1. 脾胃气滞:饮食积滞者,配消食药;湿浊中阻者,配化湿药;脾胃气虚者,配补中益气药;兼寒兼热者,分别配温里药或清热药;,2. 肝气郁滞: 肝血不足者,多配伍养血柔肝药; 兼瘀血阻滞者,与活血化瘀药同用; 3. 肺气壅滞: 配止咳平喘药或化痰药。,五. 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2.作用峻猛的破气药孕妇慎用。3

3、.多含挥发油成分,入汤剂不宜久煎。,参考资料,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理气药能治疗脾胃气滞诸证,可能与其调节消化道功能有关,即松弛胃肠平滑肌,抑制肠蠕动及其解痉作用;兴奋胃肠功能,促进肠蠕动,以排出胃肠积气;促进胃液分泌,以助消化;某些理气药尚有利胆作用。理气药能治疗肺气壅滞的呼吸不畅,咳嗽气喘等,可能与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关。,陈皮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化橘红 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外层果皮。,橘核 为橘的种子。,橘络 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橘叶为橘树的叶。,青皮 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生用或醋拌炒。,橘皮 青皮

4、,共性: 1. 来源:同出一物 2. 性味:味辛、苦,性温 3. 功用:行气化滞,用治气滞证。肝脾同病或肝胃不和,二药相须为用。,个性: 橘皮 1.性温而不峻,行气力较缓,长于理气健脾。用治:脾胃气滞证(尤善治寒湿中阻之脾胃气滞):平胃散脾虚气滞证:异功散肝气乘脾,腹痛泄泻:痛泻要方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2.燥湿化痰,为治痰之要药。用治痰湿壅滞证。湿痰:二陈汤寒痰咳嗽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能刺激呼 吸道粘膜,促进痰液的排出。川陈皮素能舒张支气管而显平喘作用。,橘核:苦平。归肝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 橘络:

5、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 橘叶: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 散结消肿。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 化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及食积呕恶胸闷等。,青皮 1.青皮药力较强,苦辛性烈而沉降,偏入肝胆气分,长于破气疏肝,用治肝气郁结诸证。 2.消积化滞,用治食积气滞证。 3.破气散结,用治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证。 4.用法:醋炒止痛力增强。青皮注射液静注有显著的升压作用。,枳实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幼果。生用或麸炒用。药材枳实,枳 壳 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 种的接近成熟

6、的果实(去瓤)。,药 材 枳 壳,枳 实 一.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二. 功用:1.破气消积,用治食积气滞,脘腹痞满证。脾虚食积:枳术丸热结便秘证: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湿热积滞,泻痢后重:枳实导滞丸,2.化痰除痞,用治痰浊阻滞,胸脘痞满证。胸阳不振,痰阻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痰热结胸:小陷胸加枳实汤脾虚痰滞,心下痞满:枳实消痞丸,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证,可与补气、升阳药同用以增强疗效。,枳实 行气消积: 药力峻猛,破气,导滞多用 脾胃气滞 化痰除痞:痰滞胸痞 枳壳 胸痹结胸 力缓而长于理气宽中,消除胀满,木香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的根。生用或煨用。,药材

7、木香,香附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乌药 为樟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的块根。,药材乌药,木香 香附 乌药,共性:1. 味辛气香2. 行气止痛,用治气滞疼痛,为理气 止痛之常用药。,个性: 木香 1. 兼苦味,性温。 2. 长于行脾胃大肠之滞气。脾胃气滞:木香调气散脾虚气滞:香砂六君子汤湿热泻痢之胃肠气滞:香连丸食积泻痢之胃肠气滞:木香槟榔丸 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能够调节胃肠功 能,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3. 兼疏肝利胆,用治肝胆气滞证。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腹痛或黄疸,配疏肝理气或清热利湿退黄药。

8、现代用治胆石症、胆绞痛,亦有一定的疗效。 4. 用法: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香附 1. 兼微苦、微甘,性平。 2.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寒热虚实之肝郁气滞证均可应用。胁肋胀痛:柴胡疏肝散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脘腹胀痛:良附丸寒疝腹痛,3. 调经止痛,用治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证。本草纲目: “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 帅也。”,乌药 1. 性温,长于散寒行气止痛,用治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寒疝腹痛:配小茴香,青皮,川楝子等天台乌药散 2. 温肾散寒,用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遗尿,尿频,缩泉丸。,沉香 为瑞香科常绿乔木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黑色树脂的木材。,沉香 1. 性味

9、:味辛、苦,性温。 2. 行气止痛,用治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证。 3. 温中降逆止呕,用治胃寒呕吐。 4. 温肾纳气平喘,用治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黑锡丹。 5. 用法:宜后下 6. 使用注意:质重下行,气虚下陷者忌用。,薤白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药材薤白,薤白 1.性味:辛、苦,温。 2.通阳散结,用治胸痹证,为治胸痹之要药。寒痰阻滞、胸阳不振之胸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 3.行气导滞。用治肠胃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4.使用注意:气虚无滞者及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川楝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川楝子 1. 性味:味苦,

10、寒。有小毒。 2. 行气止痛,疏肝泄热,用于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金铃子散。胁肋作痛, 配柴胡等疝痛(肝经有热),配橘核等。寒疝腹痛:炒川楝子配伍应用。,3. 杀虫,用于虫积腹痛。 4. 疗癣,用治头癣(焙黄研末,制为软膏涂敷)。 5. 使用注意:苦寒有毒,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亦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川楝子荔枝核,入肝经 行气止痛,苦寒,疏泄肝热,脘腹胁肋胀痛 兼有热象者尤为适宜。杀虫,疗癣。辛散苦泄温通,祛寒散滞,主治厥阴 肝经寒凝气滞之疝气疼痛、睾丸肿痛 及妇女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佛手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荔枝核 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甘、微苦,温。归

11、肝、肾经。 理气止痛,祛寒散结。 1.用于寒疝腹痛及睾丸肿痛。 2.用于胃脘疼痛,妇女痛经,产后腹痛。 以核治核,药材佛手,佛手 ,1. 性味:味辛、苦,性温。 2. 疏肝解郁,用治肝郁胸胁胀痛,肝胃气痛。 3. 理气和中,用治脾胃气滞证。 4. 燥湿化痰,用治久咳痰多,胸闷胁痛。 既可燥湿化痰,又能疏肝理气。,小 结,行气理脾: 用于脾胃 气滞证,橘皮: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咳嗽,为治痰之要药。 枳实:行气力强,能破气,兼化痰除痞,消积。 大腹皮:利水消肿,用治水肿,脚气肿满。 木香:善行脾胃及大肠之气滞,为治脾胃气滞证及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兼健脾,疏理肝胆。 乌药:温肾缩尿,用治肾阳不足

12、,小便频数,遗尿。 沉香:纳气平喘,用治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咳喘。 檀香:散寒调中,用治胃脘寒痛,呕吐食少。 甘松:开郁醒脾,用于思虑伤脾之证。,疏肝理气: 用于肝气 郁滞证,青皮:消积化滞,用于食积腹痛。 香附:调经止痛,用治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川楝子:杀虫疗廯,用治虫积腹痛,头癣。 荔枝核:散结,散寒止痛,用治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青木香:解毒辟秽,解毒消肿。 九香虫: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 佛手:作用范围广,兼理气和中,用治脾胃气滞证。燥湿化痰,用治久咳痰多,胸闷胁痛。 香橼: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绿萼梅:理气和胃;理气化痰,用治梅核气。 玫瑰花:活血止痛,用治经前乳房胀痛、跌打肿痛。,薤白:通阳散结,用治胸痹,为治胸痹要 药。行气导滞,用治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降气止呃:用于呃逆证,柿蒂刀豆:温肾助阳,用治肾虚腰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