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425664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国金融信息化 发展战略问题,A 序,B 金融信息化的概念,C 金融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现实与趋势,D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提起,F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E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点,货币,银行,证券,保险,中央银行,实物货币 (贝、牲畜等),2000,2000,元年,1000,1000,金属货币 (铜、金、银等),纸币、 存款通货,电子 货币,银行、证券、保险、央行 银监、证监、保监,金融信息化,2000,2000,元年,1000,农业 时代,工业 时代,信息 时代,1694年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1812年美国发行战争债券,160

2、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为股份制公司的代表。,161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创立,开创了资本市场的先河,1774-1776年荷兰人创设基金,1878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安装电话将交易大厅和经纪人办公室连接了起来,19世纪中叶货币发行权被中央银行所垄断,1930年国际清算银行成立,1933年美国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建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和金融监管的格局,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8年美国芝加哥 期货交易所成立,历史的轨迹,金融业 发展的 内外动因,商品生产 和交换,竞争和追逐利润,每当出现一种代表新的生产力 而在现实中又可以应用于金融服务

3、与金融管理的发明创造,都会迅速 转化为金融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业 科技要素的注入和谋求效率的努力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停顿过。,今天我们讲 金融信息化,无非是指金融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借助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 术,试图实现自身的全面提升,以基于信息化的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运营形态,承载社会经济发展赋予它的职责;同时,它在持续不断的信息化演进、变革中也将赢得新的价值。,世界上第一台 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ENIA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为美国陆军部研制。1946年2月14日开通使用。 重达30吨;占地160多平方米;使用了1万7千多个电子管,耗电量为140千瓦,耗资45万美元。

4、它工作 2小时所解决的问 题,相当于一个物理学家 用100年才能完成。 图中人是总工程师埃克特博士总设计师是他的老师莫奇利教授,军方联络官是戈德斯坦,都是年轻人。,现代计算机的历史是从1946年开始的,因此,金融信息化 的时间边界可以宽泛地 认为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始;而其业务 边界可定位于银行、证券、保险及其 监管部门等所有属于金融范畴的领域。,信息化 一词发端于上个世纪60年代,首见于日本学者“论信息产业”一文。,A 序,B 金融信息化的概念,C 金融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现实与趋势,D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提起,E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点,F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般而言,

5、我们认为:金融信息化就是指 在金融服务与金融管理工作的各个环 节、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 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 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但是,这个定义是太一般化了, 没有说明金融信息化的内外特性。, 统一的技术标准 综合信息网络 金融信息系统 数字化的金融信息、金融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 长期系统工程 目标 基础环境 作用、影响,金融信息化定义 要素,金融信息化是以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能以不同的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和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为基础,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采用集中式的数据管理、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友好的人 - 机接口,提供数字化的金融

6、信息、金融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的长期系统工程;,金融信息化的目标是在网络环境之下, 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的新 模式,极大地提高我国金融 服务与金融竞争的能力;金融信息化构筑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 (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 力资源诸要素)之上,以人为本,为 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信息服务, 从而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 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把我国金融 业带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A 序,B 金融信息化的概念,C 金融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现实与趋势,D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提起,E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点,F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衡量信息化发展阶 诺兰模型 段的经典理论。,衡量信

7、息化发展阶 米歇模型 段的经典理论。,数据管理阶段,管理对象:一般数据 主要技术:数据库、数据存储、查询与检索技术、网络技术等 主要应用系统:各种业务处理系统(如支付系统、会计系统、财务系统、银行卡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系 统、机构人员管理系 统等)。 特点:以数据处理为主要内容,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简单功能的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阶段,管理对象:信息 主要技术: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内容管理、数据集中、海量信息处理等 主要应用系统: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信贷风险分析系统、经营分析系统、报表查询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特点:以信息处理为主要内容,实现信

8、息的集中共享和发布、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即席查询等,逐步实现管理过程的自动化与科学化。,知识管理阶段,管理对象:知识 主要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知识门户、数据挖掘、专家定位、智能搜索引擎、商业智能、智能代理等 主要应用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知识培训系统、电子协作系统等。 特点:以知识处理为主要内容,以知识的共享和协同工作为目的,实现管理工作的知识化、智能化。,国外银行信息化发展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银行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单机批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外先进银行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票据集中录入,实现账务管理的批处理,这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客观上使银行账务管理模式由分

9、散走向集中。,第二,联机实时处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国外先进银行开始通过联机实时交易,实现异地通存通兑,出现了ATM、POS等新型自助服务渠道,使银行业务迅速超出了传统存、贷、汇的范畴。以上两个阶段属于银行 业务处理的电子化阶段,第三,经营管理信息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国外先进银行开始利用统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客户信息分析,推出了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和业务,初步建立了电子银行系统,基于信息化的现代银行服务体系于完整。,第四,银行再造与虚拟业务阶段。20世纪90年代,国外出现网络银行、金融门户、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渠道,客户可以享受到3A式个性化服务。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

10、他类型金融服务以网络金融方式得到高度融合。先进银行开始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处理跨部门、跨产品、跨时空的银行数据集成分析问题,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交叉销售和高端销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优化和整合,实现流程再造和企业重组,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以上两个阶段属于金融服务 和金融管理的信息化阶段。,1.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金融全球化 是指放松管制 和加速开放 而使金融服务得以 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汇丰银行6500个分支机构 遍布五大洲79个国家; 保险巨头AXA集团在 全球60多个国家雇佣14万名员工; 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美林公司 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从纽约到伦敦、 从香港到东京)成为主要的 交易商、承

11、销商和购并顾问。,2.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并重的发展趋势,1993年日本金融改革法出台,银行与证券的混业经营遂成定局。1999年美国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正式将混业经营的原则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2001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继承了 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 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同时,强调指出: 尽管信用风险仍是 银行当前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但是,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 及其产生的破坏力正在进一步加大, 而后两者与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的 广泛应用有着直接联系。,操作风险的表述“因为内部流程、人力和 系统的不足或者失误、 以及外部事件冲击 所导致的直接或者 间接的损失的

12、风险”,3.金融创新不断加快的发展趋势,金融创新是 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 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 金融服务、金融技术以及制度和 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明显的变革。,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 债务工具的远期市场、 期权市场, 期货交易; 贷款证券化; 银行结算、 清算系统和支付工具的创新; 网络银行、 电子货币、 移动支付、 客户中心等,A 序,B 金融信息化的概念,D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提起,C 金融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现实与趋势,E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点,F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国内银行信息化发展历程我国银行信息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大体来说,走的是一条与

13、国外相同的道路,这也正好表明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是普遍适用的。第一,单机批处理阶段。第二,联机实时处理阶段。第三,联机网络阶段。第四,数据集中、系统整合与银行创新阶段。,一句顺口溜是: “六五”做准备、(1980) “七五”打基础、 “八五”上规模、 “九五”见成效。,我国金融服务业 业务和科技发展现状,金融产品与服务,传统业务全面实现自动化; 推出代发工资、代客理财、企业银行、网络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产品; 推出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 建立电子资金汇兑与支付清算系统。,金融管理与决策,建设了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系统; 建立了各种业务和内部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了部分金融监管应用系统; 建立内部网站

14、,金融机构内信息共享; 建立外部网站,向公众发布金融信息; 建设了信贷登记咨询、国债交易登记; 外汇进、出口核销等系统,实现信息 跨行业共享。,我国金融服务业 业务和科技发展现状,金融科技保障,大金融机构完成了信息安全总体设计,建立了防病毒、防入侵等安全系统;建立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已制订和正在制订三十多项金融标准。,基 础 设 施,金融电子化装备具有相当规模 金融机构建成了各自的网络系统,金融科技管理,缺乏科技研发、科技实施的统一规划 科技管理滞后于科技应用 科技管理组织模式不尽合理 专利保护机制尚未建立,银行基础设置建设 截止到2001年底,国内银行系统已拥有 大、中、小型计算机400多

15、台(套), 各类服务器约14万台,PC约45万台, 银行终端约40万台,自动柜员机 (ATM)近5万台,销售点终端(POS) 约30万台,自助银行近1800家,电子 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支付系统 多数全国性金融机构已建成金融内联网。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设成金融卫星专用网络 和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开通运行646个 地面卫星小站和1409个电子联行收发站,覆 盖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城市和1000多个经济 比较发达的县。 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和多种通信协议服务。支持异地资金划拨,同城资金清算,储蓄与对公业务的通存通兑,银行卡信息交换,管理信息服务等。,证券业 证券业电子

16、化建设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启动了证券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准实时行情发送、无纸化托管、计算机自动撮合和异地交易中心联网等几个阶段,现已进入到全程电子化交易模式,无纸化电子交易已在全国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推广使用。,保险业 保险业电子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迄今为止,在全国近万个保险机构安装了高效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各类保险业务已实现上机处理,日处理量达到数十万笔。在全国5000多个保险独立核算单位部署了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了财务处理的高度集中。而随着全国保险三级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各类网上保险应用也将有一个实质进展。,差距 我国金融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 (2)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不完善; (3)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 (4)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信息系统网络尚未形成; (5)金融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 (6)基于信息化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等等。受信息化资金紧张、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单靠金融系统自身力量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为此,人民银行认为,在“十五”期间,有必要对金融信息化的重大战略问题、关键应用技术和应用示范项目进行国家级的集中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