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ppt_57)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25087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ppt_57)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ppt_57)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ppt_57)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ppt_57)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ppt_57)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ppt_57)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ppt_57)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女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与生殖健康,苏州大学附属一院 徐建英,前 言,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对健康需求向更高层次不断发展的阶段。近年来随着妇女保健事业的迅速发展,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服务”已成为全球的行动目标。,生殖健康新概念,生殖健康 是指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功能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WHO 1994-04。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核心,涵盖了母亲安全、计划生育、性健康和儿童生存与发展等多个方面,涉及妇产科、儿科、胚胎发育学、遗传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许多学科。,女性一生分期,幼年期、 青春期、 生育期

2、、 围绝经期、 老年期。,围绝经期保健,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极重要的阶段,精神、体力、心理上的压力极重,理想与事业、婚姻与家庭、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诸多矛盾,时时困扰。,围绝经期保健,围绝经期 妇女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一般始于40岁,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历时10余年。“围绝经期”一词,由 WHO 1994年提出,废弃以前“更年期”的提法。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围绝经期是妇女性功能从成熟到期衰退的过渡时期,生殖系统均可发生较大的变化,若无良好的保健,可使妇女提前衰老或影响妇

3、女的健康。自然绝经: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绝经。人工绝经: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线损坏所致绝经。,围绝经期包括:,绝经过渡期绝经: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 绝经后期约1/3的妇女能通过自我调节使神经内分泌功能达到新的平衡,2/3的妇女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内分泌调节,正反馈(+),长反馈,短反馈,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卵巢功能衰退,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卵泡对FSH敏感性下降,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强。绝经过渡期卵巢尚有排卵功能,早期雌激素水平呈波动状态,FSH 卵巢过度刺激 E ,卵泡停止发育 E ;卵泡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 P ;LH T 。,FSH,LH,E,P,

4、T,GnRH,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雌酮E1/雌二醇E21;绝经后卵巢不分泌雌激素雌激素来源:,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绝经后无孕激素分泌促性腺激素 绝经过度期 FSH/LH 1;绝经后 FSH /LH 1, 23年最高水平,持 续10年,然后下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绝经后GnRH分泌增加与LH相 平行。 抑制素 围绝经期下降较E2下降早、明显,绝经后水平极低。 催乳激素 过度期升高,绝经后下降。,临床表现,月经紊乱 半数以上出现28年无排卵月经,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及月经量增多。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绝经年龄45-55岁,平均50岁(49.5岁)。,临床表现,雌激素下降相关症状血

5、管舒缩症状 潮热、出汗、心悸、抑郁、紧张等。 精神神经症状 情绪、记忆力及认知功能症状 。 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消退 尿路感染、压力性尿失禁。 心血管疾病 易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脑血管意外;HDL、LDL、CT 。 骨质疏松 骨折、骨骼压缩身材变。,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相关因素,围绝经期的心理、社会特点,心理疲劳 经常对工作、事业、人际关系、家庭角色等不断思考,感受生活很累,晨起四肢沉重,整日精神萎糜,工作效率差,感情易激动,困乏又睡不着 。焦虑、悲观心理 无缘故紧张、惊恐、不安;轻微不适便疑患重病,忧郁悲观。个性行为改变 敏感多疑、无端心烦意乱。性心理障碍 月经紊乱、性交疼痛,怀疑自己性能力

6、等。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 子女成家、丈夫工作繁忙、婚姻关系紧张;职位变动、下岗、退休、社会角色转换等。,职业压力与保健,劳逸结合与心理调节 尽量避免日积月累的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睡眠不足,身心疲惫,超负荷劳动;也应避免工作之余过度”休闲”(热衷于打牌打麻将、赌博等不健康活动)。工作小时后可到户外活动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更应注意适当放松,听音乐、散步、赏花等。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每晚一般在小时左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喜悦和悲伤等等面前,学会保持心态平衡,自我调节情绪,正视现实社会。,肥胖与减肥,肥胖与遗传、内分泌、年龄、精神因素及饮食、活动量等有

7、关,生活现代化的“文明病”。肥胖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卵泡发育、排卵障碍,月经不调、稀少、闭经,性功能障碍性感不足、性欲丧失。减肥误区 现代妇女把减肥作为追求美的一种方式,一种“时尚”,不仅肥胖妇女, 有些妇女为了怕“发胖”也刻意减肥,滥服减肥药,盲目节食,甚至造成营养不良,引起相关并发症。科学减肥 在于适当控制饮食,注意限制饮食中脂肪和糖的成分,增加体力活动如坚持慢跑、散步、游泳、健美操等体育活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器械协助治疗肥胖。,环境污染与生殖健康,自然环境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社会环境 经济、职业、文化、教育、行为;化学污染 农药、洗涤剂、防腐剂、涂料等70多种。具类似激素的

8、作用,干扰人体内分泌功能。,精子数量 质量下降,20国家/1.5/50年,青春期提前 流产异位妊娠 月经失调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磁辐射污染,无处不在 高压线、变电站、电磁发射塔;电子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影响 神经、免疫、循环、生殖功能,还会诱发癌症。男性:性功能减退; 女性:月经周期紊乱、危害生殖细胞、畸形、流产、婴儿智力低下。,妇女常见病的防治,阴道正常生态系统 阴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表皮 葡萄球菌;加德纳菌、大肠埃希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支原体、假丝酵母菌等。阴道正常内环境:雌激素 上皮增生富含 糖原,乳酸杆菌,乳酸

9、,PH6mm; 内膜活检 诊刮; 磁共振(MRI) 内膜厚度、颈管、淋巴结;,卵巢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死亡率最高,早期不易发现,晚期治疗效果差。高危人群:遗传性易感者 遗传性家庭史:乳癌、非息肉性结肠癌、卵巢癌等。,早期发现卵巢癌,月经紊乱、腹胀纳差、消瘦等,应引起重视;盆腔检查 包块、硬结或片状增厚、腹水征(+); B超 卵巢肿大、实性或囊实性包块; 肿瘤标记物 CA125、CA199、CEA。,乳房疾病的防治,乳房自我检查 视诊:形状大小对称、皮肤有无红肿、水肿或“桔皮样”改变,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近期有无内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 扪诊:手指掌面顺时针触摸乳房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10、、中央区,有无肿块、溢乳。乳房特殊检查 钼钯X摄片 超声检查 红外线扫描 穿刺活检,乳房常见疾病,急性乳腺炎 产后3-4周,急性化脓性感染,初产妇。 乳腺小叶增生 周期性乳房胀痛、肿块,月经前加重。体检乳腺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境界不清,触痛。 乳房纤维腺瘤 乳房肿块硬、光滑、无痛、易活动,与月经周期无关。 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溢液,无痛,偶可触及肿块。 乳癌 乳房皮肤“桔皮样”、乳头内陷或高低、肿块固定表面不平,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可触及。,避孕妇女的保健,选择适当的避孕措施,不强制千篇一律,在医生的指导下让妇女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因人而宜,知情选择。避孕方法多

11、,安全,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口服避孕药 可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释放激素的宫内节育器 可治疗月经过多; 避孕套 预防性病等。,避孕妇女的保健,严格按照各种避孕方法的操作规程和步骤使用。避孕妇女每半年或一年定期检查,定期透视宫内节育器,加强随访,出现不适或并发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早期鉴别妇科疾病。出血经治疗23月无效者,应取出节育器并行诊断性刮宫。,避孕药、具使用的副反应,IUD副反应:月经异常、疼痛、白带增多;药物避孕副反应:阴道出血、月经过少或闭经、恶心、头晕、乳胀、色素增加、体重增加等。,工具避孕,宫内节育器(IUD)全世界总人数1亿余,中国占8000万以上,育龄妇女40%。种类:带铜环 TCu380A(美国)、宫铜环(中国)、无支架IUD(比利时);含药及含药铜IUD 。时限:1020年。避孕机制:引起局部异物反应影响受精过程、受精卵着床及发育。随访:放置后的3、6、12月及以后每年一次。,工具避孕,屏障避孕工具:避孕套 还有减少STD的感染和蔓延作用子宫颈帽 阴道隔膜,安全期避孕,比林斯法(Billings 澳大利亚) 宫颈粘液干、湿、滑。“粘液峰日”潮湿、滑溜感的最后一天。 粘液峰日规则:峰日后第四天至下次月经来潮为不易受孕期。 干燥期为不易受孕期。 正确持续使用者有效率达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