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原组成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1.HBsAg为HBV3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424911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抗原组成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1.HBsAg为HBV3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三)抗原组成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1.HBsAg为HBV3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三)抗原组成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1.HBsAg为HBV3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三)抗原组成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1.HBsAg为HBV3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三)抗原组成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1.HBsAg为HBV3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抗原组成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1.HBsAg为HBV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抗原组成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1.HBsAg为HBV3(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 抗原组成 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 1.HBsAg 为HBV 3种颗粒所共有,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代表HBsAg的结构单位。HBsAg大量存在与感染者血清中,是HBV感染者的主要标志。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s为NT抗体,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HBsAg也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的成分,SHBsAg有不同的亚型,他们有一个共同抗原表位a和二组互相排斥的亚型抗原表位d/y和w/r。因此,HBsAg可分为adr、adw、ayr、ayw等4种亚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这些亚型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同。欧美各国以adw为主,中东以ayw为主。我国内地和沿海各省汉族主要为adr型;

2、在广西壮族以adw为主;在西藏、内蒙和新疆以ayw为主;ayr在我国罕见,2.HBcAg 系HBV的核心蛋白,存在于Dane核心结构颗粒表面,为内衣壳成分。由于HBcAg外面包裹HBsAg,以及少量游离的HBcAg可被抗HBc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因此用一般方法不能从患者血清测出HBcAg,而只有在肝细胞核中才能检出。肝细胞膜表面的HBcAg,是宿主CTL作用的主要靶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cIgG在血流中存在时间比较长,为非保护性抗体,无中和作用。但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 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3.HbeAg 由PreC 及C基因编码,整体转录及转译后成

3、为e抗原 (如仅由C基因转录转译则为HBcAg)。是一种可溶性抗原,游离存在于血清中,由于HBeAg出现较HBsAg短暂,并且和Dane颗粒出现时间相一致,与HBV DNA多聚酶在血流中的消长动态也基本一致,因此一般把HBeAg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HBe阳性;但抗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4.PreSAg 分为PreS1和PreS2两种抗原。他们具有吸附与肝细胞受体的表位,其抗原性比HBAg更强,因其抗体能阻断HBV与肝细胞结合而其抗病毒作用,(四) 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只有黑猩猩对HBV易感,接种后可发生与人类相似的急

4、慢性感染。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近年来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可使HBV基因转移给小鼠或转染细胞株。将病毒DNA导入肝癌细胞后,病毒可复制并在细胞中表达HBsAg、HBcAg和HBeAg。有此细胞株可持续地产生Dane颗粒。这些细胞培养可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疫苗制备及HBV致病机制研究等,(五) 抵抗力 HBV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醚、氯仿、酚等均有抵抗性。不被70%乙醇灭活。高压灭菌 (12110min)、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液、0.2%新洁尔灭等均可使HBV失活 但应指出,HBV的感染性与HBsAg的抗原活性并非一致。如10010min或pH

5、2.4处理6h均可使HBV失去感染性,但仍保持HBsAg的抗原活性,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传染源 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均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做为传染源危害性更大 (二)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是经血液或注射途径传播,即非胃肠道的感染。据报道少至106-109ml HBeAg的阳性血清即可引起感染常见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血液、血制品传播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 (包括丙种球蛋白等) 均可传播乙型肝炎 2.医源性传播 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窥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纹身、各种医疗器具、甚至工作人员的手,均可传播乙型肝炎 3.母婴传播 主要是

6、在围产期,分娩时新生儿经产道接触或吸吞入含HBV的母血、羊水、或分泌物所致,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也可通过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4.接触传播 传播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洗澡、刷子、剃须刀等可引起HBV感染。通过唾液传播的可能性也应受到重视,因约30%-50%左右HBV慢性感染者唾液中可检出HBsAg。性交,尤其男性同性恋亦可传播HBV。因此,在西方国家将乙肝列为性传播疾病(STD)之一,(三) 致病机制HBV所致的病临床呈多样性。可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等。病毒在体内增殖,除对肝细胞直接损伤外,还可引起机体免疫病理损伤 1 病毒致机体免疫低下

7、 HBV感染后,诱导干扰素产生能力下降,靶细胞的HLA-I类抗原表达低下。使CTL杀伤能力减弱。幼龄感染HBV易形成免疫耐受,2 病毒发生变异HBV的Pre C基因可发生变异,从而不能正确转译出HBeAg,使病毒逃逸机体对HBeAg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近年来发现其变异株可引起重症肝炎,3 细胞免疫引起的免疫损伤 细胞免疫以杀伤性T细胞 (CTL) 为主。病毒在肝细胞内增殖后,细胞表面可有HBsAg、HBcAg、或HBeAg,病毒抗原致敏的T细胞,对细胞膜表面带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具有杀伤效应以清除病毒。CTL作用不仅是直接杀伤肝细胞,同时释放细胞因子,间接发挥细胞免疫效应,使肝细胞破坏,导致炎症反

8、应,引起肝细胞损伤,这种由CTL介导的效应有双重性,细胞免疫应答的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与转归有密切关系: * 当病毒感染肝细胞少时,产生的CTL可将病毒感染细胞全部杀伤,细胞外HBV,可被抗体中和。表现为急性肝炎,并可恢复而痊愈 * 若病毒感染细胞数量多,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超过正常范围,会迅速引起大量细胞坏死,表现为重症肝炎。,* 若机体免疫功能低下,CTL不能将大量复制病毒的靶细胞杀伤,造成病毒不断释放,又无有效的抗体中和病毒,病毒则持续存在并不断感染肝细胞,构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又可促进纤维细胞增生,则发生肝硬化 * 如果缺乏细胞免疫反应,既不能清除病毒,亦不导致免疫病理反应,结果出现无症状

9、HBsAg携带状态,4 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 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循环中,可检出HBsAg及抗HBs或HBeAg及抗HBe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如沉积于周围组织的小血管壁,可引起型超敏反应,临床上出现各种相关的肝外表现。如肾小球肾炎、皮疹和关节炎等。免疫复合物如于肝内大量沉积,引起毛细血管栓塞,并可诱发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导致肝坏死,可能导致重型肝炎,5 自身免疫所致的损伤 HBV感染肝细胞后,不仅病毒的特异性抗原在肝细胞表面表达,而且肝细胞表面自身抗原也发生改变,暴露出膜上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LSP可作为自身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对肝细胞成分的自身免疫应答。通过CTL

10、的杀伤作用或释放细胞因子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使肝细胞受到损害。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常可测到LSP的抗体或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三) 免疫防御 HBV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同时,还表现有免疫防御的作用 在机体受HBV感染后,能产生一系列抗体。其中有免疫防御作用的主要是:抗HBs和抗PreS2。抗HBs是NT抗体,它可以中和体液中HBV,使其失去感染性。抗PreS2可以封闭病毒与肝细胞表面的PHSA受体,阻止病毒吸附于肝细胞,亦是NT抗体,抗HBe可通过与肝细胞表面HBeAg结合后,通过补体介导而参与破坏病毒感染的肝细胞。细胞免疫主要依靠CTL,CTL对HBV感染的肝细胞(靶细胞)有直接杀伤作

11、用,(四) HBV与原发性肝癌 近年研究资料表明,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依据是: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乙型肝炎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有资料报道,感染人群比未感染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高217倍;,用与HBV分子生物学相似的土拨鼠肝炎病毒 (WHV) 可诱发土拨鼠原发性肝癌。新生土拨鼠感染WHV后,经3年饲养100%发生肝癌;而未感染鼠则无一只发生肝癌;用HBVDNA探针与肝癌组织进行Southern 印迹核酸杂交时,获得阳性结果,说明肝癌细胞染色体上整合有HBV DNA。以上各点说明HBV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原因病毒,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一)

12、 HBV抗原、抗体的检测 检测HBV抗原、抗体常用的方法有RIA、ELISA法,间接血凝、反向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双向琼脂扩散法等,其中最敏感的方法是RIA、ELISA。,(二) HBV抗原、抗体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分析1 HBsAg和抗HBs HBsAg 是HBV感染的一种特异标志。检出HBsAg表示机体感染了HBV,血清HBsAg阳性见于 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和急性期;HBV所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无症状HBsAg携带者,抗HBs 是一种NT抗体,因此检出抗HBs表示机体感染过HBV,并获得对HBV的免疫力。如为患者则标志已恢复,预后良好;如为乙肝疫苗接种者则标志

13、对HBV产生了免疫力,2.抗HBc 无中和作用,抗HBcIgM检出阳性 可提示仍有病毒复制3.HBeAg和抗Hbe HBeAg阳性是体内有HBV复制和血液传染性强的标志。急性乙肝HBeAg呈短暂阳性。如持续阳性提示转为慢性,预后不良。抗HBe见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可持续较长时间,表示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二) 血清HBV DNA检测应用核酸杂交技术来检测血清中有无HBV DNA进行疾病诊断,采用PCR来检测血清中HBV DNA,由于PCR法过于敏感,不能单独依靠PCR进行临床诊断。应根据需要选用,四 防 治 原 则预防乙型肝炎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加强传染源的检测和管理,对乙肝患

14、者及携带者的血液、分泌物和用具等严格消毒灭菌;防止血液传播,严格筛选献血员;重视医源性传播,凡手术操作、注射、使用接触过血液的医疗器械等必须严格消毒,特别是要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间的相互传播;对高危人群要进行特异性预防。,(一) 自动免疫 乙型肝炎疫苗是以纯化的HBsAg所组成,目前已应用的疫苗有HBsAg血源疫苗、重组DNA基因工程疫苗。血源疫苗是从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提纯的HBsAg,经甲醛灭活制成,安全有效,应用后抗HBs阳转率达90%以上。 另有痘苗重组乙肝疫苗、多肽疫苗、哺乳动物细胞来源的重组乙肝疫苗均在研究之中我国1992年开始纳入计划免疫,从2002年7月开始新生儿免费接种

15、,(二) 被动免疫 乙肝人血清免疫球蛋白 (HBIG) 可用于紧急预防 HBIg是取自含有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经提纯制成。0.08mg/kg,8d以内均有预防效果。两个月重新注射一次,HBV的治疗 目前治疗乙型肝炎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一般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 同时治疗肝炎可能效果会更好。贺普丁、病毒唑、干扰素和中草药等对部分病例有效,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 床分析,HBsAg HBeAg 抗-HBS 抗-HBeAg 抗-HBc 结果分析+ 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 急或慢肝炎、携带者+ + + 急或慢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既往感染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