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军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4910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0.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军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肖军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肖军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肖军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肖军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肖军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军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PPT(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报人:肖军诗部 门:钻完井中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主要内容,一、危险源基本概念,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法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1.1 危险源定义,有害物质、能量,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能量意外释

2、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把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理论 陈宝智 东北大学教授 三类危险源理论 田水承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包括组织程序、制度等。,1.2 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4)轨迹

3、交叉论 (5)博德因果连锁理论 (6)亚当斯因果连锁理论,一、危险源基本概念,1.3 相关概念辨析,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危险、有害因素定义为“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

4、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一、危险源基本概念,1.3 相关概念辨析,一、危险源基本概念,一、危险源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根据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的性质,将其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大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将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1 人的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

5、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2 物的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2 物的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2 物的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3 环境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3 环境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4 管理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2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6441-86),根据事故类别,可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它伤害,2.2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 10

7、、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人的不安全行为,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4)忘记关闭设备 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6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 7 )奔跑作业 8 )投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9 )机械超速运转 10 )酒后作业 11 )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12 )工件紧固不牢 13) 其它,手直接伸入运转的机器设备内,易造成手部伤害,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人的不安全

8、行为,1 )拆除了安全装置 2 )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3 )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4 )其它,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 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3、使用不安全设备,人的不安全行为,1)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2)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3 )其它,安全带断裂,导致人员跌伤,人的不安全行为,4、手代替工具操作,1)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操作 2 )用手清除切屑,5、物体存放不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工业废物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位置不当或清理不及时。,人的不安全行为,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进入 “禁止进入” 的地方,比如配电室等 2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防护) 3 )未远离危险区,如

9、高压区 4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罐体、舱室等密闭空间中 5)易燃易爆场合使用明火 6)未及时观望,人的不安全行为,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人的不安全行为,9、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10、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人的不安全行为,11、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2、不安全装束,人的不安全行为,13、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物的不安全状态,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4类。,1、

10、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1) 无防护 1)无防护罩 2)无安全保险装置 3)无报警装置 4)无安全标志 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6)(电气)未接地 7)绝缘不良 8)设备噪声大 9)危房内作业,(2) 防护不当 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3)防爆装置不当 4)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1 )通道门遮档视线2 )制动装置有缺欠3 )安全间距不够4 )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5 )设施上有锋利倒梭 (2)强度不够1) 机械强度不够2) 绝缘强度不够3) 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11、,(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1) 设备带“病”运转2 )超负荷运转3 )其它 (4)维修、保养不良,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 )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3)防护用品与危险因素不一致,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物的不安全状态,(1)照明光线不良 (2)通风不良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湿滑,结冰 (8)贮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互动

12、:识别漫画中的隐患(5分钟观察),互动:识别漫画中的隐患(5分钟观察),主要内容,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一、直观经验法,辨识内容: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三、危险

13、、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或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 (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 List,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 (3)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 (4)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 ) (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

14、ysis,ETA) (6)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ETA) (7)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JSA分析法(Job Safety Analysis)、TRA分析法(Task Risk Analysis),二、系统安全分析法,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式中,,q1,q2,,q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15、 Q1,Q2,,Q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辨识依据: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附件1 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三、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 (1)贮罐区(贮罐);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5)锅炉;,(6)压力容器; (7)煤矿(井工开采);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主要内容,四、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介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

16、ck List,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3)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4)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 )(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6)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ETA)(7)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8)JSA分析法(Job Safety Analysis)、TRA分析法(Task Risk Analysis),BOW-TIE分析法,43,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潜在危险,督促各项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实施的有效途径。安全检查是事先对检查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单元和部位、检查项目、检查要求的危险辨识方法。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1)有关的法规、标淮、HSE体系、操作规程等;(2)国内外的事故案例;(3)本单位的经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