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 2011年《教育综合》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4246756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 2011年《教育综合》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心理学 2011年《教育综合》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心理学 2011年《教育综合》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学心理学 2011年《教育综合》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学心理学 2011年《教育综合》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 2011年《教育综合》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 2011年《教育综合》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为运动商城整理,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本章一般考选择题,但是如果材料题是比较宏观的材料,如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则可以从本章中寻找理论支持。因此,注意粗线条的知识。,力为运动商城整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政治 (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经济 (生产力),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科 学技术,力为运动商城整理,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注意:有些书将政治与政治经济制度等同。 1、杜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判断)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2、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力为运动商城整理,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其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力为运动商城整理,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些书上将生产力与经济等同。所以如果出有关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其主要观点相同。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选择、简答 )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

3、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如“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力为运动商城整理,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简答)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4、(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通过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要素,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教育通过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力为运动商城整理,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 (4)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力为运动商城整理,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

5、重要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力为运动商城整理,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与制约 教育的传递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体现在教育对整个文化的保存与承传、选择与批判、更新与创新。 文化也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我国教育和年青一代价值观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为运动商城整理,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

6、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力为运动商城整理,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3.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成因(可能出简答题)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力为运动商城整理,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学生的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学

7、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产物。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力为运动商城整理,练习 1.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任命与聘用等,反映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A 教育的领导权 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目的 教育的独立性 2.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这一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 。 A

8、生产力决定教育结构的变化 B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 C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力为运动商城整理,3.在传统社会,许多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教学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鉴别知识和选择知识的方法。这说明科学技术 。A 会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 会改变教育者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C 会改变受教育者的数量 D 会改变教学的内容4.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 。 A 组织文化 管理文化 设施文化 制度文化,力为运动商城整理,5.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们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这充分说明 。 6.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校园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