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电工培训教程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5424665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198 大小:7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电工培训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高级电工培训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高级电工培训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高级电工培训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高级电工培训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电工培训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电工培训教程(1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级维修电工 理论培训教材,200805,1半导体三极管: 一基本结构: 三层半导体(N、P、N或P、N、P); 三个电极(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 两个PN结(发射结、集电结)。,1类型: 按频率可分为:高频管和低频管 按功率可分为:大功率管、中功率管 和小功率管 按半导体材料可分为:硅管和锗管 按结构可分为:NPN型和PNP型。 目前国产的NPN型晶体管多为硅 管(3D系列),PNP型晶体管多为锗管 (3A系列)。,2放大器中晶体管的三种接线方式:以NPN型为例 (1) 共发射极接法:将发射极作为输入与输出的公共端。 如下图(a) (2) 共集电极接法:将集电极作为输入与输出的公共端

2、。 如下图(b) (3) 共基极接法:将基极作为输入与输出的公共端。 如下图(c),三种接法的性能比较见P.31表3-1,3特性曲线: (1) 输入特性曲线: 是当集电极发射极电压UCE为常数时, 基极回路中基极电流IB与基极发射极电压UBE 之间的关系曲线。即: IBf (UBE)UCE=C 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极管的输入特 性曲线有一段死区,只有在发射结电压 大于死区电压时,三极管才会导通,出 现基极电流IB,硅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0.50.6V,锗管约为0.20.3V。导通 后,在正常工作情况下,NPN型硅管的 发射结电压UBE0.60.7V,PNP型锗 管的发射结电压UBE0

3、.20.3V。,(2) 输出特性曲线: 是当基极电流IB为常数时,集电极回路中集 电极电流IC与集电极发射极电压UCE 之间的关 系曲线。即 ICf(UCE)IB=C 如下图所示。,在不同的IB下可以得到不同的曲线,所以三极 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是一曲线组族。,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可以划分三个区域: 1截止区: IB0以下的区域。对NPN型硅管而 言,当UBE0.5V时即已开始截止。为了 截止可靠,常使UBE0,此时集电结和 发射结都处于反向电压下,称为反向偏 置。但是由于温度影响,集电极回路中 仍有很小的电流ICEO称为穿透电流流 过。硅管的穿透电流很小,常温下在微 安以下。 特点:集电结和发射结都

4、处于反向偏置。,2放大区: 当发射结正向偏置时,曲线较平坦的 部分是放大区。对硅管来说,当UBE0.5V, 而集电结又有一定的反向电压时,发射区扩 散到基区的电子绝大部分被集电极所收集, ICIE, IB很小。此时IC只随着IB而改变,和 UCE的大小基本无关。从特性曲线和电流 形成过程都可以看出,IC的变化比IB的变 化大得多,晶体管具有很强的电流放大作 用。 特点:发射结正偏而集电结反偏。,3饱和区: 如果IC随IB增加时,使UCE下降为 UCEUBE,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将处于正 向偏置,此时如果IB再增大,IC也不会按 ICIB增加,晶体三极管失去放大作用, 这种情况称为饱和。我们把UCE

5、UBE的 状态称为临界饱和,把UCEUBE的状态 称为过饱和。 特点:发射结和集电结皆正偏。,2基本放大电路,一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P136图9-1(a),1三极管V:放大电路的放大元件,是电流控制 元件。 2集电极电源UGB:直流电源, 一般为几几十伏 作用:(1) 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 (2) 保证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以及发射结 处于正偏状态。这样才能使三极管起 到放大作用。 3集电极负载电阻Rc:一般为几几十千欧。 作用是将集电极电流变化成电压信号,以 实现电压放大。,4基极电阻Rb:一般为几十几百千欧。 作用是提供适当的基极电流,使放 大器有适的工作状态。 5耦合电容C1与C2:一般

6、为几几十微法 作用:(1) 隔直:C1隔断放大器与信号源 之间的直流通道; C2隔断放大器与负载之 间的直流通道。 (2) 通交:(交流耦合)沟通信号源、 放大器和负载三者之间 的交流通道,使交流信 号畅行无阻。,二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1直流通路:即放大电路的直流等效电路。 也就是在静态时,放大电路输入回路和 输出回路的直流电流流过的路径。放大 电路进行静态分析时要用到直流通路。 见下图,(1) 静态没有加入交流信号的放大电路。 (2) 静态分析求静态工作点Q,即分析静 态时放大电路中各处的直流电流和直流电 压。即I bQ,I CQ,UceQ三个值。 (3) 直流通路的画法: 直流通路中,所

7、有的电容器作开路处 理,其余的不变。 (4) 直流通路的作用: 用来求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即I bQ,I CQ,UceQ)。,2交流通路:即放大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也就是在动态时,放大电路输入回路和输 出回路的交流电流流过的路径。放大电路 进行动态分析时要用到交流通路。见下图,(1) 动态加入交流信号后的放大电路。 (2) 动态分析求动态时(交、直流信 号的迭加) 的变化量。 (3) 交流通路的画法: 在交流通路中,将电容器和直 流电源都作短路处理(直流电源接地)。 (4) 交流通路的作用: 交流通路用来计算放大电路的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 交流电量。,三近似估算法:以分压式

8、偏置电路为例: P137图9-2。,1静态工作点:由直流通路求, 即求IbQ,ICQ,UceQ三个值。 其直流通路如下图所示:,2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由交流通路求。如下图,A求出三极管的输入电阻rbe: rbe300(1) 26mVIeQmA B求出交流负载电阻RL: RL RcRL C求输入电阻Ri: RiRb1Rb2rbe rbe (Rb1 rbe,Rb2 rbe, Ri rbe) D求输出电阻R0:R0 Rc,其中:RL RcRL “”号表示U0与Ui反相位。, 计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时,应考 虑电路的名称正确的是 A、C 。 A直流通道 B交流通道 C直流电路 D交流

9、电路 估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原则 上应考虑电路的名称正确的是 B、D 。 A直流通道 B交流通道 C直流电路 D交流电路,四图解分析法:运用三极管的输出、输入特性曲 线簇,通过做图的方法,直观的分析放大电路 性能的方法,称为图解分析法。 1静态分析:下图为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1)直流负载线:,由UceUGBIcRc知,当Ic0时,UceUGB, 当Uce0时,IcUGBRc,连接UGB与UGBRc 两点所作的直线称为直流负载线。见上图 (因为它是在静态时得到的而且又与集电极负 载电阻Rc有关),其斜率为tg1Rc。,(2)静态工作点Q: 直流负载线与三极管输出 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静

10、态工作 点。它与基极电流Ib的大小有 关。 Q点在两个坐标轴上所对 应的点即为其静态值ICQ与 UCeQ,再加上IbQ ,即为Q值。,2动态分析: (1) 交流负载线: 放大器加入交流信号后,交流 信号迭加在直流信号上, 如P.138图9-5所示。 当电路接入负载RL后,反映交流 电压uce、交流电流ic之间关系的直线 称为交流负载线。其斜率为 tg1RL。 (而RL RcRL),(2)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的比较,:,RL RcRL , RL Rc, 1RL 1Rc, tg tg 交流负载线比直流负载线要陡一些(即其斜率要大一些)。也就是说,放大器带的负载RL 越小,RL就越小,其交流负载线

11、的斜率tg就越大,而电压放大倍数Au就越小。交流放大器带负载后,电压放大倍数会降低。,3多级放大电路: 一.耦合多级放大电路中,每两个单 级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方式 叫耦合。 二.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三种。 1阻容耦合:如P139图9-8所示。 (1) 电路组成: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用 耦合电容C2和电阻Rb22连接,即为 阻容耦合。 主要用于交流放大电路的前置级。,(2) 电路特点: A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前后级的静态工 作点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便于设置和调 整各级的静态工作点。 B由于电容的“通交”作用,并不影响前后级 交流信号的传递。 C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D耦合电容的容量对交

12、流信号的传输有一 定的影响缺点。 (3) 电压放大倍数: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等 于各个单级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 即AuAu1Au2Au3 ,2直接耦合:如P144图9-19所示,(1)电路组成: 把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接 到后一级的输入端,即为直接 耦合。主要用于放大直流信 号。,(2)电路特点: A前后级静态工作点的相互影响: 其解决方法为: 1提高后一级的发射极电位:即在后一 级三极管发射极中接入电阻或硅稳压 管即可。 如P.144图9-20(a) (b)所示。 2采用NPNPNP管直接耦合:利用 两只三极管的极性不同,使得两级都 能获得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如P.145图9-21所示。

13、,B零点漂移的影响: 1零点漂移指放大器的输入端短路 (即无输入信号)时,其输出端仍有缓 慢而无规则的输出电压。 2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 电源电压波动;电路元件的参数 和晶体管特性的变化;温度的变化。 3零漂的种类:时漂和温漂。 4零漂的抑制: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3变压器耦合: 前后级之间采用变压器连接。 主要用于交流放大器的功率输出 级。 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一般有 A、D、E 。 A阻容耦合 B电容耦合 C电感耦合 D变压器耦合 E直接耦合,4差动放大电路:,一电路组成:P145图9-22,1两只三极管V1与V2的型号、特性、参数 完全相同。 2电路结构对称,各电阻元件参数也对称

14、3两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相同。 即Ic1Ic2,Uce1Uce2, 4发射极电流为两管发射极电流之和。 即IeIe1Ie2 二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 静态时(无输入信号,即Ui0), 输出电压Uo0, ( Rc1Ic1Rc2Ic2, UoRc1Ic1Rc2Ic20),三共模输入与差模输入:,1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 (1) 共模信号差动放大器的两输入信号 ui1与ui2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则称为 共模信号。 这种输入方式称为共模输入方式。 (2) 差模信号差动放大器的两输入信号 ui1与ui2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则称为 差模信号。 这种输入方式称为差模输入方式。,2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抑制能力的

15、大小,反 映了它对零漂的抑制水平,而对差模信 号则进行放大。 3若输入的两个信号既非共模信号又非差模 信号,则差动放大器只对其中的差模信 号进行放大,同时又对共模信号进行抑 制。 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方式可分为 A、B 。 A共模输入 B差模输入 C同向输入 D反向输入,四对零漂的抑制: 1. 利用电路的对称性来抑制零漂:,由于电路完全对称,输出电压Uo0, 零漂被抑制。有时还可加一调零电位器RP,通过 调整以确保输出电压Uo0。如上图所示。,* 注意:差动放大电路中利用电路的 对称性,只能抑制零漂, 而不能完全消除零漂。所以 差动放大电路中并不是没有 零漂。 2利用发射极电阻Re的深度负反 馈来抑制零漂。,五共模抑制比: 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放大倍数Ad 与共模信号放大倍数Ac之比。 即KCMRRAdAc 它反映了放大器质量的好坏,即对 零漂的抑制水平。 六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方式与电压放大倍 数的关系: 1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与每个单管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相等。 2单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是每个单管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一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