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体验与感悟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24659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歌鉴赏-体验与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古诗歌鉴赏-体验与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古诗歌鉴赏-体验与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古诗歌鉴赏-体验与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古诗歌鉴赏-体验与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歌鉴赏-体验与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鉴赏-体验与感悟(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鉴赏形象,访隐者 北宋 郭祥正,创作背景,郭祥正:郭祥正,北宋诗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今属安徽)。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举进士后,熙宁年间曾知武冈县(今湖南武冈),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他赞成王安石实行新法,然又为王安石所不满。后通判汀州(今福建长汀),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又弃官隐居于当涂青山。,访隐者 北宋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径:小路。 崖:山崖。 苍:深青色。 坞:山坳。 抱:环绕,围绕。 直译:(我)走在一条沿着山崖的小路上,脚踏着深色的崖壁,半山坳寒冷

2、的云朵环绕着山泉和岩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酒熟:酒酿制结束。 直译: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败的花朵落满地面,没有人的行迹。,译文,我走在一条沿着山崖的小路上,脚踏着深色的崖壁,半山坳寒冷的云朵环绕着山泉和岩石。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败的花朵落满地面,没有人的行迹。,作品鉴赏,在首联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踏”。“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

3、键的一个字是 。,答案踏,解析此题命题值得商榷。诗题中“访”字固然重要,但是“隐者”更是重点,则答案只是针对“访”字来作答,不见得准确。如果把题干命为“在首句中”,或命为“与访字相呼应的字”,则答案才唯一。,(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隐者的形象体现在隐者的隐居生活中,第三句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第四句写隐者花落不扫亦无来客。从这些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隐者真正是超然出世、怡然自乐、清静无为之人。,(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

4、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答案A,解析 解此类题,必须把相应的诗句还原到原诗之中,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其蕴含的思想情怀,才能与眼前的诗句比较,从而做出准确判断。 A项是陶渊明的诗句,表达的情怀和文本一样,都是隐逸恬淡之情;B项是李白白诗句,表达的是对蜀道艰难的畏惧,寄寓的是对官场的厌恶、对朋友的关切之情;C项是杜甫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国家不幸和自身生活艰难的感伤;D项是白居易的诗句,表达的是孤独苦闷的情怀。,送人归京师 宋代 陈与义 七言绝句,作品原文,送

5、人 归 京 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翻译,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 即使家乡已无兵马战乱,但归家之路仍愁绪万千。,作者简介,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 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

6、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作品简析,作者先是描写了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的描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既然只是因为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当然要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 这首诗当是陈与义于南宋建立之前的作品。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7、。,练一练,(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意义,能力层级为D。 【解题技巧】 解答此题应先概括意向的特点及作用,在解释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参考答案】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二、鉴赏语

8、言,好事近 陆游,作品原文,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解析】,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散花洲这个地名,前面介绍了,是有典故的。陆游的一生中,曾在散花洲夜宿过两次,写这首词时,是第二次。我们知道,陆游是爱国诗人,是很想收回金国所占失地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诗人,我们都学过他“家祭无忘告乃翁”那样情怀的诗句。而当他到了散花洲时,应该会对孙权在散花洲犒劳赤壁之战大胜的周瑜及将士这段历史有很深的感慨。陆游的抱负实现了吗?一直到他

9、80多岁去世时,都是没有实现的。而且,我们从这段时期他的平生简介中了解到,陆游在从福建专管茶盐的提举改任到江西做提举,应该是离朝廷又近了一点,心中是有希翼在的,可提举又并不是个什么很大的官职。我们还了解到,陆游在这段时间,是个被同僚认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人,那么,他对实现抱负,又的确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他应该一直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这首好事近词,就写于东归江行途中。,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白苹和红蓼,色彩就很醒目了,再加上新绿的大背景,多么地美。蓑,我认为这里是指的船上覆盖的草顶,才比较恰当。当然,也有可能是人身上穿的蓑衣。

10、但全首词都没有写有雨,没有雨,一般自然不会穿蓑衣。“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想象中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玩般的兴致吧。,到了下阙,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首先谈到了“酒”,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你想,一个心情好的人,会以“酒”为“家”吗?不过是借酒消愁而已。“菱芡四时足”,是对上一句的补充。陆游幻想就这样坐着船,到处漂泊,喝喝酒,反正有吃的,就这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

11、放纵生涯算了,不管什么理想、抱负了就好。等夜宿一晚,到明天又顺着风前行,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样子的,就随它去吧,我懒得想了。这里“江南江北”仍是有含义的。江南是南宋管辖,江北大部分地区被金国所占。那么,陆游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了吗?他的理想抱负,想收回复地的理想,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我们知道,他并没有,一直到老,他都是积极的。标准答案说下阙是: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整首词,我认为表达了陆游当时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是陆游无意识中从词句中表达出来的,有叶嘉莹先生所说的“具含了花间词之深微幽隐富含言外意蕴的特色”

12、,虽然说,陆游的词还算不上最好的词,他一生中所作的词留下来的只有130首,而诗却有9300首之多。他的诗比词写得好,数量也多。,【高考标准赏析】,(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代词 郭麟

13、,作品原文,菩 萨 蛮 北 固 题 壁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作品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原系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菩萨鬘”等,回文体又称“联环结”。双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初见于花间集温庭筠词中。 北固:山名,在江苏镇江,上有甘露寺。 侬:我,吴语。1,作者简介,郭麐(17671831)清代词人。字祥伯,号频伽,晚号复翁,又因一眉白如雪,故称白眉生。江苏吴江人,后迁居浙江嘉善魏塘。诸生。长期客游江淮间为塾师。著有灵芬

14、馆词四种,又有词话、词品论词著作多种。其词风格清灵圆转,自然轻捷,为“浙派”后期持新变审美观的名家,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作品鉴赏,这是一首歌咏山水风光词。题壁北固山,表达词人对山依水绕的自然风光的热爱,且别有深意。 上片,一二句写景,起笔气势恢弘。“青天欲放江流去”,用拟人的手法,把自然造化写得有情有味,生动多姿。“放江流去”的一个“放”字,写尽了江流肆意纵情,奔放流淌的

15、气魄。天高水阔之际,意境宏大。青天有意,青山却也有情,“欲截江流住”仍用拟人的手法,把山阻江流的客观事实人情化,一个“截”字陡增了动态感,令人想到水涌山拥水躲山拦的游戏场面。所以即便是有“惊涛拍岸”的奇险,在这一“去”一留之间也多了几分情致,生出几缕温情。,三四两句抒情。“侬也替江愁”,写词人面对山水的这个态势引发的感慨。而这个“愁”绝非关涉个人得失的真的悲愁,“愁”的原因是下句“山山不到头”。这里既写出了群山逶迤、江流绵远的自然风光,又笔底含情,流露出对这片山水的热爱和思考。,下片,一二句写景,立足江面,写小“船”“片帆”。用“落鸟”作比,既写出了江面上片片白帆的轻灵跃动,更以小衬大,突出江

16、面的平阔辽远。“江住”,江水好像凝滞不动,“船泊”,船也似江流中停泊,用假象的“静”来写江流平缓的“动”,可谓别有新意,独具匠心。,三四句抒情,只是这两句感情来得突兀。它是在对前面两处景物描写的关照基础上而产生的。静水流深。水的胸怀足以容纳天地乾坤,水的流转足以带动古往今来,唯有的山的伫立,一立千载,由此显得单薄孤寂。所以舟行江上,词人抑止不住发出洞察玄机的微“笑”青山阻截江流,希望江流停滞,是因为自己孤寂啊。结句反问,“能留侬住无”,问中有答,留得住?留不住。一种水流势不可挡的必然,使这首题壁词立时有了发人深省的哲学意蕴。,综上所述,这首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上下片景景相称,情情相依,在直接的歌颂山水自然风光的背后,更含有水总要向前流动、势不可挡的哲理意味。,读后思考,(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