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24525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凝集反应,实验目的,掌握凝集反应原理 熟悉肥达试验的方法、凝集效价的判定及临床意义,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之为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产生的凝集现象。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如乳胶颗粒、红细胞等)的表面,称之为致敏颗粒。当致敏颗粒与相应抗体结合,即可出现凝集现象。,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产生的凝集现象。,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如乳胶颗粒、红细胞等)的表面,称之为致敏颗粒。当致敏颗粒与相应抗体结合,即可出现凝集现象。,协同凝集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

2、白(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类抗体的Fc段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表面,仍保持其抗体活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协同凝集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溶性抗原,凝集,抗体,直接凝集反应,试管凝集试验肥达反应 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是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鞭毛)和O抗原(菌体)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的效价,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肥达反应,材料,伤寒沙门菌O、

3、H菌液,甲型副伤寒沙门菌H菌液和肖氏沙门菌H菌液。 生理盐水和患者血清(10倍稀释),试管,1ml吸管,试管架,52水浴箱,方法,取洁净试管28支,分成4排,每排7支,依次编号。 于每个试管内加入生理盐水0.5ml。 在每排第一管各加患者血清0.5ml,进行倍比稀释。,弃去0.5ml,结果,凝集程度:以“+”多少表示 。 (+)上清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沉淀于管底。 (+) 上清液轻度混浊,细菌大部分凝集沉淀于管底。 (+) 上液半混浊,细菌部分凝集。 (+) 上清液混浊,仅有小部分细菌凝集。 (-) 不凝集,液体呈乳状与对照管相同。 效价判定:以能出现“+”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该血清的凝

4、集效价。,血清的凝集效价(滴度):指能与一定量的抗原发生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即“+”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血清效价代表血清中抗体的含量,血清效价越高,所含抗体的量愈多。一般认为,伤寒沙门菌“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引起副伤寒的沙门菌H凝集效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O抗体:IgM H抗体:IgG,ABO血型鉴定,根据红细胞膜表面有无A抗原和(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A,B,AB,O型4种。,实验材料,载玻片、刺血针、消毒牙签、A型和B型标准血清、生理盐水、酒精棉球。,实验步骤,1取一块清洁玻片,在其左右端分别用A、B做好标记。 2在玻片一端滴加抗A型标准血清一滴,在另一端滴加抗B型标准血清. 3穿刺手指取血,玻片的两端标准血清各加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 室温下静置,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呈现均匀的淡红色时,表明不凝集,用“一”号表示。 出现细沙状凝集颗粒,表明凝集,用“十”号表示。,结果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