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23881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问题及对策,嵩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苏永惠,摘要 目的: 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方法: 分析产科护理差错事故、纠纷高发的原因,通过看、听、学习、借鉴、奖惩等方式,在完善和健全产科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执业高风险意识的教育。结果: 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明显下降,近两年发生率为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明显成效。结论: 严格完善产科护理制度,强调重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执业高风险意识的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在现代产科护理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关键词:产科 护理管理 法律 风险 对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

2、代医学的发展,母婴的健康与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加强围产期保健、新生儿急救、提高产科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所在。,目前,法律建设的完善,孕、产妇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越来越多,不时困扰着医护人员、科室、甚至整个医院,据有关资料报道全国的医疗纠纷案,妇产科占三分之一,尤以产科为重,有的推向法庭,其经济赔偿额和影响面之大,为其它专业之首,有的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秩序,甚至迫使科室和医院停诊、关门。,针对此现状,我们在不断完善产科工作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中,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的教育,使产科护理差错事

3、故,纠纷明显下降。,1、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着产科工作的高风险因素 11 产科工作性质与执业高风险的关系,产科工作急、产妇情况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容易造成工作忙乱,态度急躁、解释工作不细致、处理上不及时以及记录上的不完善。分娩又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多数医院的产房采取产妇与家属隔离的封闭式管理,产妇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产生对医务人员的误解及不满。,同时,分娩关系到母婴生命,分娩过程中的监护,并发症的发生,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各个区域的转运,新生儿安全的管理等,稍有不慎和疏忽,容易引起差错和纠纷发生。,近几年全国有多起产妇住院期间丢失男婴的报告,也有过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烫伤、冻伤、摔伤的教训,也

4、有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不及时,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引起产妇死亡的案例。,12 人们对分娩的认识与产科执业高风险的关系 与其他学科不同,人们对有病进医院的认识是“我是病人,因病求医”,到了医院,医务人员将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转归向病人或家属交待后,很容易得到理解。分娩则不同,人们认为是喜事,好的期望多,坏的准备少,母子平安是产妇及家属对医院最起码的要求。,尽管很多家庭和知识女性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很多有关妊娠与分娩的知识和信息,必定她们对分娩的认识和理解是纵向的,是局限的。特别是对分娩并发症的认识,缺乏横向的互为因果联系,一旦出现异常,很容易导致产妇和家属的不接受、不理解,并引起医疗、

5、护理纠纷。,2.对策 21 护理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法律 对现代护理管理者而言,必须具有执业的高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特别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后,执法的可操作性更强,这无疑既提供了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又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为了更好的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就诊人的人身安全,护理管理人员不仅要自己学法、懂法,还要以高度的法律意识去教育人、管理人、规范护理人员的执业行为。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收集各种有关医疗护理违法、触法的事例及案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联系实际进行学习、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2.2产科管理中的重要管理环节 2.2.1 加强法制观念,提高

6、护理安全意识护理人员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保证,而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院的正当权利。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关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我们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掌握法律的尺与度,学会如何应用法律条文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组织学习护士条例、消毒管理办法、云南省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手册,并组织多次考试。 制定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在产科,我们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的护理行为和隐患,正确处理孕产妇从入院到出

7、院的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并组织实施“五声三到位”,五声三到位” 五声1.治疗护理有请声。2.巡视病房有问声。3.病人合作有谢声。4.工作不周有歉声。5.病人出院有送声。三到位1.做到位:护理措施、记录到位。2.说到位:与病人沟通到位,健康教育到位。3.管理到位:护士对病人管理到位;护士长对护士管理到位;护理部对护士长督促、质控到位。,222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强化护理责任意识。 以病人为中心,热情服务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本着为病人着想,为病人负责的态度,以产科护士的职责为出发点,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同情心,才能做好产科的护理工作。,首先培养护士的职业光荣感、

8、责任感,爱岗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接待,耐心地安慰、主动沟通、巡视、帮助、关心、体贴孕产妇,病人满意度就会增加,有利于预防护理纠纷。,反之,护理人员脱岗,孕产妇等护士、找护士,就会造成孕产妇及家属的不满、投诉,甚至引发护理纠纷。 ,223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服务意识产科纠纷,有不少是因为服务态度引起。产妇宫缩痛不配合,家属在外守候坐立不安,工作人员紧张忙碌,若语言简单,态度生硬,说话不注意语气很容易引起产妇及家属的不满。,因此,护士要有以孕妇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视孕妇为自己的亲姐妹。每个孕妇都希望在医院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帮助和指导。护土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沟

9、通技巧和方法,要有主动与孕产妇沟通的服务意识。,2.2.4 加强业务基础培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产妇的病情变化快,如:羊水栓塞,DIC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有的甚至不可逆转。急,不但反映产房的工作性质及护理特点,也反映了助产岗位对助产人员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的高要求。,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业务知识缺乏,对孕产妇的情况观察缺乏预见性是一些医疗纠纷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经常教育产科护士对技术要精益求精,特别是助产人员对三个产程的发生、发展、观察、 处理及相关知识一定要熟练掌握,每项观察指标及处理程序都不能疏忽大意,才能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此外,护士长排班时产房护理人员的人力安排及护理人员的技术

10、搭配也十分重要。护理部制定业务培训计划,科室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及考核,每季度进行操作及理论考核,护理部不定期进行全员培训考核,通过业务培训,逐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225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2.2.5.1 产房的物品要定位,及时检查补充。因找不到急救物品而延误抢救时机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新生儿重度室息抢救时,因喉镜不能正常工作而耽误气管插管,将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或预后不良等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完善管理制度,做到班班清点,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和消毒,(护士长每周查,护理部每月查)保持各种物品完好及耗材充足,使

11、急救器材时刻处于应急状态。,22. 52 防止弄错新生儿。因弄错新生儿而发生医疗纠纷是多见的。在多个孕妇同时分娩时,一定要核对新生儿的性别及其母亲的姓名。我院常规要求一定要在新生儿娩出后,给产妇看新生儿性别,并迅速给新生儿戴上手圈,同时要在病历上按新生儿的脚印,同时还在新生儿包被外挂上产妇姓名及床号牌。在婴儿洗澡及注射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手圈标记字迹模糊的新生儿要及时补换新手圈。,2253 严格孕产妇交接班制度。在接孕妇时,一定详细交接孕妇的当前情况,如胎心音、宫缩、破膜、宫口扩张程度,先露及一般情况,以免因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时机,在送产妇时,一定要专人送产妇和婴儿回病房,亲手把新生儿

12、交给产妇家属,详细交待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及注意事项。,2254 详细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各项记录要准确、及时、客观、简明、清晰、不可涂改,删除或撕毁。病情记录是医生治疗病人开具医嘱及提供护理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凭据。特别是涉及到某些医患纠纷案时,医疗、护理的记录常常是支持医生、护士公正评价事实的最关键证据。,在产房、护理人员要将认真观察到的孕妇胎心音、宫缩、羊水等情况详细的记录,注意保留胎心音监护仪的图纸等原始资料。急救时要准确记录就诊时间,抢救时间、死亡时间及施行的各项护理措施,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等都不能记录马虎,特别是抢救观察中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时间位点及行为位

13、点是护理记录的关键要素。,当前,社会医疗需求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新的护理质量观,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其次,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护理模式的完善,严格执行医疗服务规范,重视患者的护理投诉,在患者投诉的背后找自己的不足,同时及时完善不足。,以患者满意为标准,以患者方便为尺度,增设服务措施,调整服务结构,既要保障孕产妇的合法权益及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又要维护医护工作者的从业权益及职业自主权,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参考文献 1 刘彩霞,郑淑玲,徐玲,主编实用高危孕产妇急救手册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2 王虹,陈红宇,范植蓉,等1213份出院病历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4,19(9):495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