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问题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22910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制度改革问题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会计制度改革问题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会计制度改革问题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会计制度改革问题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会计制度改革问题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制度改革问题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改革问题ppt培训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9/9,会计制度改革问题,2,2018/9/9,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多次较大的历史性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九个阶段: 草创阶段(1949-1951年) “苏化”阶段(1952-1957年) “虚无”阶段(1958-1959年) 恢复阶段(1960-1964年) 删减阶段(1965-1966年) 抗争阶段(1966-1980年) 重建阶段(1981-1984年) 开放阶段(1985-1992年) 协调阶段(1993以来),3,2018/9/9,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问题,持续、稳定、不断提升的会计制度变迁,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本讲

2、座主要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为例,就1978年以来主要会计制度变迁的内容、背景等问题做些总结、回顾与探讨。,4,2018/9/9,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问题,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 (1981-1985) 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 (1985-1993) 三、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 (1993以来) 四、会计制度的改革规律 五、我国会计制度的未来,5,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财政部于1973年12月22日发布、1974年1月1日实施了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试行草案)、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规定了28个会计科目,首次将会计

3、科目分为资金占用类和资金来源类,允许企业采用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特别推重增减记账法。,6,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1974年施行的会计制度,是“文革”期间产生的适用于闭关锁国计划经济环境的会计制度,也是改革开放以前最后一个会计制度。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个会计制度改革,是财政部1980年9月18日颁布、1981年1月1日实施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7,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环境分析,8,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一)会计

4、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1适应国家财经政策,调整会计科目 1974年以后、1980年以前,根据国家财务制度的需要,增加了“待核销基建支出”、“超储积压物资”、“应补定额补贴”、“应付工资”、“应交折旧基金”、“应付引进设备款”6个科目,加上原来(1974年会计制度)的28个会计科目,共34个科目,在此基础上1981年的会计制度净增加了16个科目,计50个会计科目。净增加的16个会计科目如下表:,9,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10,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主要变化的科目: (1)适应“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办法,要求

5、设置“应交税金”科目。 (2)适应流动资金的全额信贷和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改贷要求: 将原“银行借款”分解为“流动资金借款”和“基建借款”科目; 将“国家资金”分为“固定基金”和“流动基金”科目; 增加“应交资金占用费”科目、“超储积压物资”科目。,11,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2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丰富会计报表 (1)保留:资金平衡表、利润表、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利润留成计算表; (2)增加: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生产费用表和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 (3)主要特点:资金平衡表分为固定资产与固定资金、流动资产与流动资金

6、、专项资产与专项资金三段,并要求各段内部保持平衡,形成了著名的“三段式”平衡关系。,12,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3不规定记账方法与1974年的制度不同,新制度没有对记账方法作统一规定,而由于当时增减记账法的广泛使用与借贷记账法的恢复,有关工业会计教材中大多以这两种方法同时标记会计分录。,13,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二)环境分析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上来,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也转移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此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有关会计的政治环境、

7、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发生了重大变化,1974年的会计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14,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1政治环境: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为会计制度彻底松了绑,“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论断再一次显示了重要作用,为拯救“文革”中倍受压抑和打击的会计制度迎来了黎明的曙光。,15,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2经济环境: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十一届全会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 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

8、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减少会议公文,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16,2018/9/9,一、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3法律环境:适应经济环境变革的需要,建立改革开放的法律制度 1979年7月1日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9月10日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 影响:构建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审视和改革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法律环境,新制度中增加了“应付引进设备款”科目。,17,2018/9/9,一、会计制

9、度的恢复重建(1981-1985),4学术环境: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1978年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 1978年初葛家澍教授在中国经济问题杂志发表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的论文; 1979年12月26日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影响:为改革开放后首次会计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18,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一)主要改革内容 1981年的会计制度实施以后,又经历了1985年、1989年两次修订,除了会计科目分别增加到60个和67个以外,还引进了一些国际通行的会计概念和会计方法。 下面主要对1989年的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做些简要分析。,19

10、,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1根据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调整会计科目 (1)取消“应交折旧基金”,建立“更新改造基金”; (2)严格控制工资总额,增设“工资基金”科目; (3)拓宽融资渠道,增设“应付债券”科目; (4)发展商业信用,增设票据类科目; 增设了“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科目,并在“其他货币资金”中增设“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科目; (5)重视无形资产,增设“无形资产”科目。,20,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2适应多种经济形式的需要,放弃资金平衡表的三段式平衡模式 国务院1985年9月11日批转关于增强大中

11、型国营工业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6年12月5日颁布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若干规定。资金平衡表一改近十年的“三段式”平衡要求: 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流动资产和专项资产五个部分; 来源分为固定及流动基金、借入资金、结算资金和专项资金四个部分; 失去了左右分类对照平衡的基础; 在补充资料中增加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内容; 成为我国会计报表改革的一项重大进步。,21,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3满足经济核算的需要,完善成本开支范围、规范成本计算方法 1984年以前,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有关成本管理的法规; 1984年3月5日,国务

12、院发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 1984年4月25日起财政部发布了国营工业、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等行业性成本管理实施细则; 1986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22,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1)明确了成本开支范围 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规定了11项内容的成本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材料费、折旧费、购置样品样机和一般测试仪器的费用 、工资及福利费、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三包”费用、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财产和运输保险费、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费用。,23,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

13、(1985-1993),不得计入生产、销售成本的六类费用 : 应在基本建设资金、各种专项基金和专项经费中开支的费用; 应在企业留用利润中开支的奖金; 超出国家规定开支标准部分的各项费用支出; 基本建设借款和专项借款的利息; 应在企业留用利润中开支的各项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 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其他费用。,24,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主要变化: 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增加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内容,如契约、合同公证费和鉴证费,咨询费,专有技术使用费,广告费,商标注册费等。,25,2018/9/9,二、会计制度的

14、国际借鉴(1985-1993),(2)规定了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明确了实际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规定了低值易耗品的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规定了成本计算期; 确定了配比性和一致性原则; 要求成本核算必须划清的三个界限 :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划清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划清可比产品成本与不可比产品成本的界限。,26,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3)规定了产品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 将成本项目分为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五项; 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规定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

15、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 规定了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分批实际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要求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必须以销售收入的实现为前提。,27,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二)环境分析 1989年的会计制度,是一部承上启下的会计制度,其中关于商品经济环境的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调整和成本核算原则等改革,不仅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贡献,也为1993年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28,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1政治环境: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发展

16、多种经济形式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 1984年12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的经济技术交流; 1988年9月30日,十三届三中全会公报:通过建立在国家宏观控制下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机制,提高经济效益。,29,2018/9/9,二、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2经济环境:构建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加强和完善各项经济制度建设 1983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管理办法管理经济; 1986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企业要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要注意研究市场变化,适应市场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