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219986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7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广西壮族自治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广西壮族自治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广西壮族自治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广西壮族自治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2020年)(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17-20202020)(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20172017 年年 1 1 月月目目 录录一、背景分析 1(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二、总体思路. 14(一)指导思想 14(二)基本原则 15(三)发展目标 17(四)发展思路 20三、主要任务. 22(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22(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2、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四、保障措施. 51(一)加强组织领导 51(二)完善利益机制 51(三)部门协调推进 52(四)推动多规合一 52(五)加大财政投入 52(六)强化政策扶持 53(七)加强队伍建设 55(八)强化监督考核. 55一、全域旅游概念一、全域旅游概念(一)

3、全域旅游基本内涵(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专栏 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五个鲜明特征:五个鲜明特征: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六个

4、新的理念:六个新的理念:全新的资源观。对旅游资源进行全域整合,实现全域处处是风景全新的产业观。倡导的“旅游+”的发展理念,助推了旅游业与不同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续专栏 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全新的市场观。旅游与生活融合,更注重生活的体验全新的产品观。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从引领需求到创造需求转变全新的发展观。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五化同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全新的管理观。依法治旅和政府统筹推进(二)全域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二)全域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一)推进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也是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域旅游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

5、合,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推动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相结合,实现“五化同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以开放发展的大格局,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以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美丽生态,促进旅游发展与民众生活有机融合。(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进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三)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

6、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现代产业,旅游市场发展到出入境旅游并重的新阶段,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旅游市场次序、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等与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不适应,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四)适应旅游新常态的时代要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现代交通,以及现代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旅游方式的深刻变革,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群众对一个区域旅游的评价取决于区域的综合环境,从全域整体角度出发,优化旅游环境和旅游全过程,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

7、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才能满足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可以联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真正建设美丽乡村;可以推动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进农民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三)全域旅游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三)全域旅游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而是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积极有效地在开发中保护;推进全域旅游,要根据当地现实条件

8、,分步推进,有序开展,突出地方特色,而不是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简单复制。专栏 2 推进全域旅游要防止的“八大误区”一是防止竭泽而渔、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掠夺式开发行为;二是防止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三是防止粗暴克隆,低劣伪造;四是防止短期行为、盲目涨价;五是防止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六是防止运动式、跟风式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七是防止重推介、重形式,轻基础、轻内容;八是防止在全域旅游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二、背景分析二、背景分析2015 年 8 月 18 日至 19 日,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在安徽

9、省黄山市举办。在本次研讨班上,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并给出量化工作目标,即“在 2000 多个县中,每年以 10%的规模来创建。今年要推进 200 个县实现全域旅游,3 年实现 6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随后,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 号),这是全域旅游从理念向实践落实的重要推动,是地方践行全域旅游的重要指引。通知下发后,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工作,2016 年 2 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 262 家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同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

10、早在会上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2016 年 5 月 26 日至 27 日,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暨创建工作培训班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举办,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及旅游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为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业在“景点模式“的驱动下,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向初步小康型旅游的历史性跨越。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已达到 7940 美元,人均出游率超过 3 次,表明我国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大众旅游时代

11、,“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新形势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市场和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旅游业发展模式的革新步伐,遵循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以抓点、线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整合区域资源,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5 年,我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 41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 万亿元;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 10072 亿元,同比增长 42%;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虽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及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旅游产

12、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全域旅游具有促进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等作用,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旅游业进入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新阶段。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发展,人们出行旅游将对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厕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由基本满足型逐步向舒适型、享受型过度,我国旅游消费水平也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日趋特色化,增强产品核心吸引力,更加适应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培育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更能适应未来旅游市

13、场的多元化、特色化要求。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我国正处于旅游业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市场需求强劲,供给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高品质、有创意的旅游项目和服务短缺。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和旅游投资促进计划,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和信息化等硬件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养老养生游,实现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2015 年,中国旅游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

14、人数的10.2%,旅游业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发展全域旅游是使旅游业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的重要途径。(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自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全域旅游以来,国内部分地区开始了推进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省从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所有特色小镇被要求建设成为 3A 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 5A 级景区标准建设。宁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以“全域景区化、景区特色化、镇村景点化、配套景观化、景区要素完备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六化为重点

15、,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行业管理,丰富产品体系,把西夏区打造成处处是景点、全城是景观、满眼是风景的自驾自助优秀旅游目的地。苏州市提出“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强调“大空间”,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景区、最美旅游目的地整体建设。此外,海南省三亚市、浙江省桐庐县、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江西省安远县、湖南省平江县、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陕西省韩城市、河北省涞水县、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等市(县、区)也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全域旅游的探索和实践。(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1.1.广西全域旅游理念创新广西全域旅游理念创新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

16、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广西全域旅游以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同时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共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旅游转型升级,形成了“双创双促”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抓体制、抓规划、抓建设、抓整合、抓环境、抓管理、抓培训、抓宣传等路径,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全民参与旅游共建和共享旅游与经济发展成果。通过多个县域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将广西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全域的旅游开发,最终促进整个广西全域旅游发展。专栏 3 广西全域旅游概念内涵“五大五大”特征:特征:大旅游:将全广西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统筹规划建设,推动旅游“多规合一”;以大型旅游项目为支撑,培育广西旅游大品牌,带动配套建设,推动旅游目的地全域发展。大产业:以“旅游+”引导产业融合发展,促成多产业围绕旅游业凝聚产业集群,推动专业化生产要素的优化集聚。大市场:推动由单一旅游市场向多角度市场转变,市场广度进一步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