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4219897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理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文理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文理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文理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文理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理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理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第 7 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本章重点,了解受扭构件的分类和受扭构件开裂、破坏过程 ;,掌握受扭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熟悉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7.1.1 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受扭构件,土木工程 受扭构件 的特点: 一般均为 弯、剪、 扭构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7.1.2 扭转按扭矩形成原因分类,两类受扭构

2、件: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平衡扭转扭矩由荷载产生,扭矩可由平衡条件求得,与构件的抗扭刚度无关。,对于平衡扭转,受扭构件必须提供足够的抗扭承载力,否则不能与作用扭矩相平衡而引起破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协调扭转或附加扭转扭转由变形协调产生,扭矩的大小与构件的刚度有关。如与次梁相连的边框架的主梁扭转。,对于协调扭转,由于受扭构件在受力过程中的非线性性质,扭矩大小与构件受力阶段的刚度比有关,不是定值,需要考虑内力重分布进行扭矩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7.1.3 抗扭钢筋的形式,抗弯 受拉区纵筋

3、抗剪 箍筋或箍筋+弯筋抗扭 箍筋+沿截面周边均匀布置的纵筋,箍筋与纵筋的比例要适当。,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7.1.4 纯扭构件的破坏特征,1.素混凝土纯扭构件,素混凝土纯扭构件,先在某长边中点开裂,形成一螺旋形裂缝,一裂即坏,三边受拉,一边受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2.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开裂前钢筋中的应力很小,开裂后不立即破坏,裂缝可以不断增加,随着钢筋用量的不同,有不同的破坏形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2.钢筋混凝土纯

4、扭构件,破坏形态,少筋破坏: 裂后钢筋应力激增,构件破坏,适筋破坏: 裂后钢筋应力增加,继续开裂,钢筋屈服,混凝土压碎,构件破坏,超筋破坏: 裂后钢筋应力增加,继续开裂,混凝土压碎,构件破坏,钢筋未屈服,部分超筋破坏: 裂后钢筋应力增加,继续开裂,混凝土压碎,构件破坏,纵筋或箍筋未屈服,设计时应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3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破坏特点,(1) 少筋破坏 产生条件:箍筋和纵筋或者其中之一配置过少。 破坏特点:破坏特征与素混凝土构件相近,因而抗扭承载力与素混凝土构件相近,破坏扭矩基本上与开裂扭矩相等。破坏是脆性的,没有任何预兆

5、,在工程中应予以避免。 (2) 适筋破坏 产生条件:构件中的箍筋和纵筋配置适当。 破坏特点:破坏前构件上陆续出现多条与杆件轴线呈角度的螺旋裂缝,与其中一条裂缝相交的箍筋和纵筋达到屈服,该条裂缝不断加宽,直到最后形成三面开裂一边受压的空间扭曲破坏面。整个破坏过程具有一定的延性和较明显的预兆。因此,受扭构件尽可能设计成这种具有适筋破坏特征的构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3) 部分超配筋 产生条件:构件中配置的箍筋或纵筋的数量过多。 破坏特点:构件破坏前,只有数量相对较少的那部分钢筋受拉屈服,而另一部分钢筋直到受压边混凝土被压碎时仍未屈服。由于构件

6、破坏时有部分钢筋屈服,破坏特征并非完全脆性,故可在工程中采用。(4) 完全超配筋 产生条件:箍筋和纵筋都配置过多。 破坏特点:两者都还未能达到屈服前,构件上出现很多间距较密的螺旋形裂缝,构件裂缝间混凝土被局部压碎而导致突然破坏。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而且抗扭钢筋未充分利用。工程中应避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7.1.5 受扭构件分类,纯扭 剪扭 土木工程中少见 弯扭弯剪扭:土木工程中常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7.2.1 纯扭构件开裂扭矩计算,理想弹塑性材料纯扭构件承载力,弹性材料,理想弹塑性材

7、料,若混凝土为弹性材料时,当最大扭剪应力或最大主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ft时,构件即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则其计算公式为:,若混凝土为塑性材料,则按塑性理论,截面上某一点达到极限强度时并不立即破坏,截面上各点的应力均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后,截面才会开裂。,则其计算公式为:,混凝土材料既非完全弹性,也不是理想弹塑性,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弹塑性材料,达到开裂极限状态时截面的应力分布介于弹性和理想弹塑性之间,因此开裂扭矩也是介于前两个公式计算值之间之间。,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2. 素混凝

8、土纯扭构件承载力,按塑性应力分布计算,并引入修正降低系数以考虑应力非完全塑性分布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偏于安全起见,取0.7。于是,素混凝土开裂扭矩的计算公式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7.2.2 按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的扭曲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1.变角空间桁架模型理论的基本假定:,(1)混凝土只承受压力,具有螺旋形裂缝的混凝土外壳组成桁架的斜压杆,其倾角为a;(2)纵筋和箍筋只承受拉力,分别为桁架的弦杆和腹杆;(3)忽略核心混凝土的受扭作用及钢筋的销栓作

9、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2.由变角空间桁架模型推导后,得出公式为:,式中: s 箍筋间距;Ast1 抗扭箍筋单肢截面面积;Acor 截面核心部分面积, Acor = bcor hcor;z 抗扭纵筋与抗扭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Acor,bcor、hcor:分别按箍筋内侧计算的截面核心混凝土部分的短边和长边尺寸,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由于受扭钢筋由箍筋和受扭纵筋两部分钢筋组成,其受扭性能及其极限承载力不仅与配筋量有关,还与

10、两部分钢筋的配筋强度比z 有关。如果一种钢筋过多,另一种钢筋过少,前一种钢筋就可能不屈服,而出现部分超配件的情况。故设计中用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z 来控制,防治出现部分超配筋的情况。,配筋强度比z,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3.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规范公式),(1)、矩形截面 Tu = Tc + Ts , Tc 表示混凝土的抗扭作用,Ts 表示箍筋和纵筋的抗扭作用。,式中: s 箍筋间距;Ast1 抗扭箍筋单肢截面面积;Acor 截面核心部分面积, Acor = bcor hcor;z 抗扭纵筋与抗扭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混凝土结

11、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式中: Astl 全部抗扭纵筋截面面积;ucor 截面核心部分周长, ucor = 2(bcor + hcor)。,为了保证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都能充分被利用,要求:,设计时,可先按式(6-6)假定一个z值,然后由式 (6-4)求Ast1 ,再由式(6-5)求Astl 。,当 1.7 时,取=1.7,常用值的区间为1.01.3,0.6 1.7,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2)、箱形截面,箱形截面受扭塑性抵抗扭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式

12、中: 箱形截面壁厚系数,当 1.0 时,取 1.0 ;tw 箱形截面壁厚, 其值不应小于bh/7。bw 箱形截面的宽度,z 值仍按前面公式计算 ,且应0.6z 1.7符合的 要求 ,当z1.7 时,取z1.7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3)、T形、I形截面,将截面分成几个矩形截面进行配筋计算,划分原则:先满足腹板截面的完整性,在划分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的面积,如下图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各矩形截面所承担扭矩设计值的确定:,矩形截面所承担的扭矩,按其受扭抵抗矩与截面总受扭抵抗矩的比值进行分配

1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截面的总受扭塑性抵抗矩为:,T形、I形截面的腹板、受拉、受压部分的矩形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计算公式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T形截面或I形截面-配筋构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扭矩使纵筋产生拉应力,与受弯时钢筋拉应力叠加,使钢筋拉应力增大,从而会使受弯承载力降低。而扭矩和剪力产生的剪应力总会在构件的一个侧面上叠加,因此承载力总是小于剪力和扭矩单独作用的承载力。,7.3.1 弯剪扭构件的破坏形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

14、,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1.矩形截面构件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与外部荷载条件和构件内在因素有关: A、外部荷载条件:扭弯比和扭剪比B、构件内在因素:截面尺寸、配筋、材料强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2. 弯型破坏,V不起控制作用,且T/M较小,配筋适量时,斜裂缝首先在弯曲受拉的底部开裂,再发展,破坏时,底部受拉纵筋已屈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3. 扭型破坏,V不起控制作用,T/M较大,且AsAs时,由M引起的As的压力不足以抵消T引起的As中的拉力,由于AsAs, As 先受拉屈服,之后构件破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 页,目 录,上一章,帮 助,下一章,第 7 章,4. 剪扭型破坏,M不起控制作用,V、T的共同工作使得一侧混凝土剪应力增大,一侧混凝土应力减小,剪应力大的一侧先受拉开裂,最后破坏, T很小时,仅发生剪切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