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镜检培训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219282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8.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镜检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疟疾镜检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疟疾镜检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疟疾镜检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疟疾镜检培训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镜检培训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镜检培训ppt培训课件(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基金疟疾镜检项目 培训班肥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卫华二一一年四月,3,3,3,3,3,3,3,疟原虫属原生动物亚界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疟原虫为原生动物门、孢子纲、血孢子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疟原虫有149种,自然界感染人体的疟原虫只有四种:即间日疟(Pv)、恶性疟(Pf)、三日疟(Pm)、蛋形疟(Po)四种。,一、概述,3,二、疟原虫生活史,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 子孢子增殖期,3,二、疟原虫生活史,In mosquito (final host)配子体 配子 Gametocytes() gametes () (bloodstomach) (stomach of inse

2、ct)union of合子zygoterupture/release rounds up into 子孢子 卵囊 动合子 sporozoites oocyst motile ookinete (Salivary glands) ( the body cavity side),3,二、疟原虫生活史,In human body红细胞外期(红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子孢子 bite/inject into 红外期裂殖体sporozoites exoerythrocytic schizonts (mosquito blood) (hepatic cell)rupture/rel

3、ease红外期裂殖子exoerythrocytic sporozoites( blood),3,二、疟原虫生活史,红细胞内期(红内期)Erythrocytic stage早期滋养体 晚期滋养体early trophozoite later trophozoiteP.f/36-48hrsP.v/48hrs裂殖子 未成熟裂殖体merozoite immature schizont成熟裂殖体Mature schizont *the process from trphozoite to merozoite is called schizogony(裂体生殖).,3,二、疟原虫生活史,配子体形成 Gam

4、etgenesis 疟原虫经几代红内期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成雌、雄配子体。配子体的发育在肝、脾、骨髓等器官的血窦内进行,成熟后释放于外周血。,3,致病 Pathogenicity,发作 Paroxysm (attack of malaria)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3个连续阶段。发作是由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 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裂殖子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

5、渐恢复正常,机体进入发作间歇阶段。,3,致病 Pathogenicity,由于红内期裂体增殖是发作的基础,发作具有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p.v. 48 hrs; P.f./36 to 48 hrs ;P.m./72 hrsProcess to shows a succession of 3 stages.寒战 The cold stage (chill), lasting for 30 min to 1 hr.发烧 The hot stage (fever), 1 to 4 hrs.(3).出汗 Sweating stage, 1 to hrs.Characteristic-(1

6、).周期性 periodic(2).重复性 repeated(3).规律性 regular,3,致病 Pathogenicity,再然 Recrudescence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3,致病 Pathogenicity,复发 Relapse 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经药物治疗或宿主的免疫作用被消灭,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肝细胞内休眠的迟发型子孢子复苏,发育产生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恶性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因

7、而只有再燃而不引起复发。问日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3,致病 Pathogenicity,贫血 anemia 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以恶性疟为甚。贫血的原因有: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外。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免疫病理损害(怎样损害红细胞)。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3,致病 Pathogenicity,脾肿大 Splenomegaly初发患者多在发作34天后,脾开始肿大,长期 不愈或反复感染者,脾肿大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脾充血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3,致病 Pathogenicity,恶性疟疾(凶险性疟疾)Malignant malaria-凶险型疟疾绝大多数由恶性疟原虫所致。

8、常见于无免疫力或因各种原因延误诊治的疟疾患者,因血中原虫数量剧增而出现凶险症状。常见的有脑型、超高热型等,多表现为持续高热、抽搐、昏迷、重症贫血、肾功能衰竭等,来势凶猛,若不能及时诊治,死亡率很高。,3,三、疟疾的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显微镜血涂片查见疟原虫,这种镜检确诊 最可靠。 免疫学诊断:循环抗体检测 循环抗原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和DNA探针已应用于疟疾的诊断。 确诊疟疾的“金标准”仍然是血液显微镜检查。,3,四、疟原虫的镜检技术,血膜的制作与染色。 厚、薄血膜中间日疟、恶性疟各期疟原虫的形态结构及其鉴别要点。,3,四血膜的制作,在制作血片前,首先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和住址,

9、详细进行编号。,3,四血膜的制作(所需设备),载玻片:新玻片浸入有液态洗涤剂的清水中10-20分钟,干净棉巾逐个擦拭,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最后用干净柔软的棉巾将玻片擦亮。已用过的玻片浸泡于洗涤剂溶液中1-2天,或浸泡于煮沸的5%肥皂水中1-2小时,在放置新配置的洗涤剂溶液中1-2小时,逐个擦去血膜痕迹,清水漂洗干净、擦亮。 采血针:一次性。 玻片盒:防止污染和昆虫吸食血膜。 75%酒精棉球:采血前后消毒。 记号笔:薄片上书写号码。,3,四血膜的制作(取血时间),采血时间:现症病人和流调普查时可不考虑采血时间,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时期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采血时间。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分

10、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五期。 间日疟在前驱期相当于肝内期疟原虫发育,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发冷(寒战)期相当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期,镜检多见裂殖体和环状体;发热期外周血中以环状体(小滋养体)为主;出汗期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发作后数小时,间歇期外周血中以大滋养体为主,形态较易辨认,为诊断的有利时机。发作36-48小时可检出裂殖体;发作1-2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发作后20小时内取血,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虫。,3,四血膜的制作(取血的部位和方法),耳垂或无名指: 通常在耳垂取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待酒精干

11、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耳垂上方或无名指指尖,右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皮肤,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用右手中指轻轻挤压出血。厚血膜血量约一粒大米(即火柴头)大小,3,四血膜的制作(取血的部位和方法),3,四血膜的制作(制片),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液涂成薄膜状,叫薄血膜;一种将血液涂成圆盘状,叫厚血膜。最好一张玻片上制作厚、薄两种血膜。,3,四血膜的制作(薄血膜的制作),薄血膜 用推片一端边缘的中点从取血部分取约11.5微升的血量(相当于1/4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并形成25350夹角,待血液向两侧扩展约 2cm2.5cm宽时,均匀而迅速地从右向左推成舌状薄血膜(约

12、2.5cm长)。推制时速度要均匀,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夹角大小及展开血膜的速度快慢等常影响血膜的厚薄。制成的薄血膜应在玻片上形成平铺的血细胞,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薄血膜外观:舌状厚薄均匀,无划痕,位于玻片1/21/3处。,3,四血膜的制作(厚血膜的制作),厚血膜 用推片的左下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5微升血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圈,涂成直径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厚血膜的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510个白细胞为宜),厚血膜的位置,位于玻片右1/3处。厚血膜外观:圆形厚薄均匀,无划痕。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

13、求。,3,四血膜的制作(厚薄血膜的制作),3,四血膜的制作(血膜的位置),涂制厚、薄血膜的位置 通常将厚、薄血膜涂在一张载玻片上。方法是将载片分为6等分,第1、2格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膜涂在第3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作为标本的血片每张玻片涂厚、薄血膜各1个;门诊和发热病人血片每片1人,涂2个厚血膜1个薄血膜,以防血膜脱落而影响检查;,3,四各种不同的疟疾血片涂制法,标准血片(1人),门诊发热病人血片(1人),居民普查血片(2人),3,四标准的疟疾厚薄血膜位置,3,四血膜的制作(编号),血膜制成后,立即在玻片面上写上受检者的号码,以防差错;待薄血膜干后再用铅笔于薄血膜中写上

14、血片种类的代号和受检者的个人编号,依次顺序插入标本盒内。,3,四血膜的制作(注意事项),清洗玻片,且勿碰撞、磨损。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注意防尘、防昆虫吸吮血膜。厚血膜未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血膜倾向一侧,造成血膜厚薄不均,厚处不易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查结果;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蝇、蟑螂等昆虫吮吸血膜;干后应及时装入标本盒并盖严。 血膜应自然干燥。切忌在毒太阳下晒或火烤,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h内固定染色;冬天也不能超过72h。放置时间越久,厚血膜越不易溶血,染色效果也差。若不能及时染色,薄血膜宜先用甲醇固定(1-3分钟)然后用过滤清水对厚血膜溶血,晾干固定

15、后装入盒内盖严,待以后染色。,3,五染色(染液的种类),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瑞氏和吉氏染液,这些染液中包含美兰、伊红和美兰氧化所成的天青,所以称多色性染剂。我们主要用吉氏染液,它具有方便、染色效果稳定,便于长期保存的优点。瑞氏染液染色时间短,但染色效果不如吉氏稳定,主要在门诊量大的门诊实验室使用。,3,五染色(染色原理),红细胞和疟原虫的蛋白质均由氨基酸组成,每个氨基酸电离出一个带正电荷的-NH3+和一个带负电荷的-COOH-。碱性染料美兰的有色基团带阳离子,可与细胞中带负电荷的COOH-部分结合,使之成为蓝色。疟原虫的酸性蛋白质被染成蓝色。 酸性染料伊红的有色基团带阴离子,可与细胞中带正电荷的NH3+部分结合,使之呈红色;美兰和伊红都不能使疟原虫的核着色,但美兰氧化后产生的天青有媒染作用。在媒染物与染料的共同作用下,疟原虫的核被染成紫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