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3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219113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移动通信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移动通信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移动通信3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移动通信3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移动通信,2,主要内容:一、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3,一: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一)、通信系统 1.无线电寻呼系统 传输方式:单向传输。适用范围:公众通信网。,1,袖珍铃(BB机)备,车载台,4,一: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2.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MS) 传输方式:双向传输适用范围:公众通信网。,2,5,一: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3.无绳电话系统(Telepoint) 传输方式:双向传输和单向传输。 适用范围:家庭、办公室及几十公里内。属局域网。,6,一: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传输方式:以单向传输为主。适用范围:调度系

2、统的专用通信网。 简单的调度系统,7,一: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传输方式:双向传输。 适用范围:海上、空中和地形复杂而人口稀少的地区,8,一: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二)、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式 (1)集中控制方式,9,(2)分布控制方式,逻辑控制单元,LCU,LCU,LCU,PABX或PSTN,一、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10,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 现状和趋势,发展历史: 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与一只拖船之间,用无线 电进行了消息的传递,这是移动通信的开端.,随着无线广播和无线电报的出现,特别是两次世 界大战的需要,早期的移动通信的雏形已开发了 出来,如步话机、对讲机等等

3、。,大量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专用无线电话系统 出现,在公安、消防、出租汽车等行业中应用。,11,70年代初: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系统的覆盖小区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后,立即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快进入了实用阶段。 在1979年:AMPS制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试验后,终于在1983年12月在美国投入商用。 我国在1987年开始使用模拟式蜂窝电话通信,1987年11月,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 现状和趋势,12,传输速率:1.2kb/s10kb/s.,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质量完全可以与固定电话 媲美使通话双方能够清晰地听出对方的声音。,模拟方式:通过电波所传输的信

4、号模拟人讲话 声音的高低起伏变化的通信方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主要采用模拟和频分多址 (FDMA)技术,属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1G),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 现状和趋势,13,缺点:频分多址技术造成频率资源不足;保密性较差,极易被并机盗打;只能实现话音业务,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网络覆盖范围小且漫游功能差;模拟手机体积大、重量沉、样式陈旧。目前手机供应商已停止生产模拟手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于2001年12月31日后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 现状和趋势,第一代移动通信(1G),14,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5、 第二代移动通信GSM ,简称 “2G”,80年代后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大量应用,为开发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诞生,简称 “2G”。1993年9月18日:浙江嘉兴首先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通信网。1994年10月,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15,第二代移动通信(23G),GSM是欧洲成立的一个移动通信小组的简称。GSM移动电话系统采用时分多址技术(TDMA),对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本低等优点。传输速率:8kb

6、/s.,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 现状和趋势,16,第二代移动通信GSM ,简称 “2.5G”GSM以它相对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的优势,目前广泛地占有市场。同时,在GSM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技术,如通用分组无限技术(GPRS)、无线应用协议(WAP)和无线接口技术(篮牙技术),增加了多媒体功能。如上网,聊天,传送彩色图片,发电子邮件,数码照相机,语音拨号彩色显示,称之为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2.5G”。,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17,第三代移动通信(3G),3G系统特点:提供更高的容量、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及多媒体业务。主要通过在现有网络上发展2.5G技术来实现。 核心技术:CDMA(扩

7、频)以及更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 传输速率:9.6kb/s32kb/s.,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18,第四代移动通信(4G),特点:高容量、更强的多媒体的传输。将多媒体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输,提高传输质量。 核心技术:OFDM(正交多任务技术)。 其它技术:CDMA、 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10Mb/s至20Mb/s,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19,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

8、的要求。 实际下载速度10M-15M/S 是3G的15-20倍媲美固定宽带的网速和移动网络的切换速度,网络浏览速度大大提升。 LTE终端设备当前有耗电太大和价格昂贵的缺点,按照摩尔定律测算,估计至少还要6年后,才能达到当前3G终端的量产成本。,二、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20,二、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开发更高频段 早期主要使用VHF高端的160MHz,UHF的低端450MHz频段。1979年日内瓦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WRAC)决定开辟移动通信新频段800900MHz,目前各国按 WRAC92决定正在开发13GHz频段。 2. 有效利用频谱 频道窄带化:50kHz25kHz12.5kHz

9、 采用频率复用和多波道共用技术。,21,3)窄带数字调制技术。 4)扩展频谱传输技术。3.数字化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由于国际标准不断变化,阻碍了推向市场的进程,与此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在实验室中研发。,二、移动通信发展趋势:,22,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网设计中两大难题:(1)无线区域覆盖-蜂窝小区理论 (2)无线电干扰-调制技术同频道干扰邻频道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近端对远端的干扰,23,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3、区域覆盖和信道分配 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域覆盖可分为两类: (1)小容量的大区制; (2)大容量的小区制(蜂窝系统)。,24,小容量 大区制,大区制:在一个服务区域内只有一个或几

10、个基站(BS)。 基站作用: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大区制移动通信,R:分集接收站,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25,特点:天线架设得高;发射机输出功率 大(200W);服务区内所有频道都不能重复;覆盖半径大约为30km至50km。 优点:组成简单,投资少,见效快。 缺点:服务区内的所有频道(一个频道包含收、发一对频率)的频率都不能重复,频率利用率和通信容量都受到了限制。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专网或用户较少的地域。,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26,小区制 小区: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cell),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半径2至20km,小的1至3km、500m. 功率:5至20W. 基

11、站作用: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又可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用户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27,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优点:1、提高了频率利用率2、有利于扩容和增大服务范围3、发射功率减小4、提高了可靠性,28,移动通信网 1. 带状网,适用范围:用于覆盖铁路、公路和海岸线等,a:采用有向天线 b. 采用全向天线,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29,2. 蜂窝网,(1) 小区形状 正多边形无空隙、无重叠小区覆盖的三种形状。,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30,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三种形状小区比较在服务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用正六边形小区所需

12、的基站最少。,31,蜂窝网:小区形状为正六边形的移动通 信网。,蜂窝移动通信网,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32,网络结构基本结构移动用户基站交换机固定网络固定用户 移动用户基站交换机基站移动用户,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33,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贝尔实验室的小区理论:,(1)蜂窝小区覆盖和小功率发射将覆盖区域划分为正六边形的小区,用一个小功率 发射机就可服务这个小区,当小区用户增加到一定数量 而使频道资源不够时,将这个小区分裂成多个更小的 蜂窝小区。 (2)频率复用(FDMA)基站的工作频率由于传输损耗提供足够的隔离度, 另一组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解决了频率 资源紧缺的矛盾。 (3)多

13、信道共用(TDMA)利用信道占用的间断性,使许多用户能任意合理地选择 信道,提高信道的使用效率。,34,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4)跟踪交换蜂窝组网并不能保证所有呼叫都能在某一个小区内 完成全部接续业务,因此,小区通过移动交换中心与 公众通信网相连,这样系统就有位置登记、越区切换、 自动漫游等跟踪交换功能,实现大范围内不间断通信。 (5)有线与无线通信的互联 移动用户通过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与公众通信网互联, 实现了移动用户市话用户长途用户移动用户互联。注:并不是小区越小越好,小区越小,跨越小区越频繁, 切换频度加大,切换技术要求较高。,35,蜂窝移动通信特点:通常每个基站要同时支持50路话音呼叫,每个交换机可以支持近100个基站,交换机到固定网络之间需要5000个话路的传输容量。,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36,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