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BS)-专题(1)[1]

上传人:ZJ****2 文档编号:54217983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BS)-专题(1)[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BS)-专题(1)[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BS)-专题(1)[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BS)-专题(1)[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BS)-专题(1)[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BS)-专题(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BS)-专题(1)[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旧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 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传说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社会 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专题(一) 要点整合,二、古代政权演进和阶段特征,专题(一) 要点整合,三、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专题(一) 要点整合,四、古代行政管理制度,五、经济重心的南移,专题(一) 要点整合,1.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发展。,2.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长江流域 。,专题(二) 知识网络,专题(二) 要点整合,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专题(二) 要点整合,三、古代的对外关系1两汉时期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

2、济交流。2唐朝(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 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2)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 流作出了贡 献。,专题(二) 要点整合,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时: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 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后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

3、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四)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四) 知识网络,专题(四) 要点整合,一、 近代列强的五次侵略(华)战争,专题(四) 要点整合,专题(四) 要点整合,五、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 2太平军痛打洋枪队:3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4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5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在廊坊、杨村抗击八国联军。6抗日战争中: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众志成城,全民抗战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军事技术落后和领导人失误,而是封建制度本身的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

4、资本主义制度。,专题(四) 专题感悟,列强侵华的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2)坚船利炮救不了中国,只有推翻封建制度,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3)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动力。,专题(四) 专题感悟,专题(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五) 知识网络,专题(五) 要点整合,专题(五) 要点整合,三、教育近代化,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六)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六) 知识网络,专题(六) 要点整合,一、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分期,专题(六) 要点整

5、合,二、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专题(六) 要点整合,四、党的主要会议,专题(六) 要点整合,专题(八) 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扩大,专题(八) 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扩大,专题(八) 知识网络,专题(八) 要点整合,一、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专题(八) 要点整合,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专题(八) 要点整合,相同点:(1)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英、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美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2)性质: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3)领导阶级:都有资产阶级。(4)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颁布了独立宣

6、言,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5)结果: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6)影响: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九) 知识网络,专题(九) 要点整合,二、两次世界大战1相同点(1)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2)战争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3)战争影响:战后都对战败国进行了处置,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

7、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专题(九) 要点整合,三、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或冷战格局),发展历程: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瓦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专题(九) 要点整合,3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趋势(1)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专题(九) 要点整合,四、主要国际

8、会议1巴黎和会: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确立了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秩序。2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目的:争夺亚太地区。 结果: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等,确立了战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专题(九) 要点整合,3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 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 让给德国;影响: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 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

9、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作用:对协调盟国战胜法西斯和建立联合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专题(九) 要点整合,五、重要的国际组织: 三国同盟(德、意、奥)和三国协约(英、法、俄); 轴心国集团(德、意、日)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3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在当今多极化的条件下,“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专题(九) 专题感悟,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我国

10、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 科技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技也涉及战争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克隆人类等道德问题。3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专题(十) 专题感悟,专题(十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十一)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十一) 知识网络,专题(十一) 要点整合,一、古代重要的改革1. 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

11、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和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3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4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革: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奠定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专题(十一) 要点整合,二、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1868年日本明治

12、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它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专题(十一) 要点整合,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