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216839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发201614 号)精神,结合武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关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石羊河流域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加快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坚持绿色惠民强市、循环发展,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

2、区,以建设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根本,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方针,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扶贫攻坚协调推进,加快建设人民富裕、经济繁荣、生态良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武威。(二)改革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按照主体

3、功能定位,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

4、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三)改革原则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健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管作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坚持自然资源资产公有性质,创新产权制度,落实所有权,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利和管理者权力,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继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农村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资金投

5、入力度。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要形成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又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形成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约束机制,逐步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支持各县区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四)改革目标。2016 年,启动改革工作;2017 年,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制度、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体系;2018 年,完成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建立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2019 年,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到 2020

6、年,形成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二、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着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一)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按照资源公有、物权法定的原则,清晰界定全市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根据国家和省上部署,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

7、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逐步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明确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推进确权登记法制化。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委农办)(二)建立权责明确的自然资源产权体系。制定权利清单,明确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权利。处理好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创新自然资源全民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除生态功能重要的外,可推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明确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归属关系和权责,适度扩大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担保、入股等权能。明确国有农场、

8、林场和牧场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能。2017 年全面建立覆盖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有偿出让制度,严禁无偿或低价出让。统筹规划,将自然资源资产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交易。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委农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2019 年,出台武威市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所有者、监管者分开和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整合分散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组建对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出让等。 (责任单位:市编办)(四)探索建立分级行使所有

9、权的体制。对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按照不同资源种类和在生态、经济、国防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实行市、县区政府分级代理行使所有权职责的体制,实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分清地方政府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资源清单和空间范围。到 2020 年,建立市、县区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资源清单。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农牧局、市委农办)(五)开展水流和湿地产权确权。完善水权制度体系,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将水资源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落实到取、用水户。2020 年,按照省上统一安排部署,开展水流产权确权,确定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分清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及使用量,明晰水流产权的所

10、有人职责和权益、使用权的归属关系和权利义务。2017 年,按照省上湿地产权确权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湿地产权确权。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国土局)三、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着力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一)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发展方向,大力实施武威市南护水源(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调结构(河西走廊绿洲区)、北治风沙(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的战略布局。加强空间管制,规范开发秩序。禁止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开展任何开发建设活动、建设任何生产经营设施,在实验区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或

11、自然景观的生产设施。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投向,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落实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建立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与绩效考评结果相衔接的分配制度,充分运用以奖代补、奖惩结合等激励引导手段,促进县区政府立足本辖区生态功能类型,因地制宜,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探索生态建设与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林

12、业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工信委、市环保局)(二)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简化自上而下的用地指标控制体系,对红砂岗加氢暨电石精细化工智慧产业园、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产业园项目用地指标进行单列,对精准扶贫、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指标做到应保尽保,综合考虑各县区实际用地情况需求,合理下达用地指标。将开发强度指标分解到各县区,作为约束性指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按照全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细则,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的管控边界。加强各类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禁任意改变用途,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坚决关停祁连山

13、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违规违法矿山企业,全面冻结、注销保护区内所有勘探、开采矿业权限,全面停止保护区内涉矿项目审批。按照省上统一安排部署,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煤矿进行关闭。城镇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着力促进存量建设用地内部挖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单位国土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控制工矿建设用地空间和各类开发区用地比例,促进产城融合和低效建设用地的再开发。农业空间,坚持农地农用、因地制宜、引导农村承包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整治,大力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生态空间,加强林地、草原、河流、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

14、树立生态的价值产品理念,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负面清单,实行严格的产业和环境准入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依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石羊河流域等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完善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监测系统,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动态监测土地变化。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委农办)(三)落实国家公园体制。按照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统筹全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资本,实行更严格保护管理,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和符合规定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

15、保护自然生态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加强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民勤沙漠绿洲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积极争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配合省上做好争取申报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相关工作,落实甘肃省国家公园体制实施方案,构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四)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组织落实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职责,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有关用途管制职责,逐步统一到一个部门。 (责任单位:市编办)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着力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开展空间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省上安排部署,

16、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积极推进县区“多规合一”,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用地空间结构。以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理安排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五、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着力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一)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守规划管控保护红线,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要求,将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明确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和检测体系,制定耕地质量等级标准,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和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实行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先评定质量等级再验收。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不断提高耕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