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4215802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思考:这里的“形”“神”各指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 是先有“神”,二者的关系应该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揭 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形与神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

2、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资料,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谁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资料,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 如果他 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傻 儿 子,于是 ,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 :“ 你的父亲呢 ?” “ 让我砍了卖了 !“ “ 你母亲呢 ?” “ 兵荒马乱糟踏了 !“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

3、“ “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 客人生气地问 :“ 你怎么这样说 !” “ 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休谟的不可知论:,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康德的不可知论:,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 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D,1(2010江苏盐城市第一次调研)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形而上学

4、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C,2.(江苏连云港市期中)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对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A. B. C. D.,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 学生: 教师: 学校: 农民: 工人: 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1)思维与

5、存在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农民种什么?,气候,土地,种子 市场供求,思维,客观情况,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产品供求,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请领导指示,一律抓紧抗旱!,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D,3(2007江苏卷)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

6、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课小结:,复习巩固,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3.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探究,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1、唯物主义,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分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B,1.(2008江苏单科)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C,2、(2010年江苏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3)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

8、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

9、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 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小结: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把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等同起来。既缺少辩证法思想,在社会历史观上又是唯心主义的,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

10、 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 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 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英)贝克莱,“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 (明)王守仁(阳明),“只要闭上眼睛,世界

11、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贝克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主 观 唯 心 主 义,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客 观 唯 心 主 义,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黑格尔,“理在事先” 朱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显示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唯心主义 (1)两种基本形态,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

12、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3.(2009江苏)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B,4.(2009广东)“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B,5.(2008广东理基

13、)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根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2)哲学,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注意:哲学中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其一,其二 (从属),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

14、上学,分歧,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世界是怎么样(世界的状态),扩展:哲学中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否认运动、否认发展,否认联系,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世界本原是精神,否认运动,否认发展,否认联系,B,6.(2008广东文基)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 B. C. D.,谢谢,谢谢观赏!,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