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421208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3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从容说课从容说课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 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 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 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 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 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教读本文,要注重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 的内在旋律。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

2、的主观情感。体 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 代背景材料。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师可用词论点拨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 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3、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 2 感历程。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 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 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 虑国家的命运相联

4、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 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 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 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 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 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 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

5、 3 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 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 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 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 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

6、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 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 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 干瘪(bi) 驳船(b) 蜗行(w) 胚芽(pi) 迷惘(wng) 隧洞(su) 绯红(fi) 淤滩(y) 纤绳(qi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 语言节奏。第一节,长

7、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 4 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 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 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 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 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8、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 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5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

9、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 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 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 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 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

10、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 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 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 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 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

11、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6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 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 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 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

12、了诗人难以言状 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 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 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 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 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 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

13、 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 “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 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 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 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 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 下文的“矿灯”

14、“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7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 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

15、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 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和_四个意象,分别 抒写出_、_、_和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 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8 2时间缓慢 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 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 出祖国命运与 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 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 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 的祖国就是表达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