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41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4209368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41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41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41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41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41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41(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高考系列复习,高考复习系列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第一部分:科学类文本阅读,(一)全国卷,2008年的全国卷考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考纲解读,(二)课标卷,2008年的课标卷考纲侧重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课标卷与全国卷大纲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全国卷大纲总体要求为“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而课标卷大纲的要求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全国卷大纲的要求着眼于文本的内容,而课标卷的要求侧重文本的表达方式。二是课标卷没有“推断想象”类的题目。,,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一般的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又被形象地称为“现代文小阅读”,往往是放在高考试题的第I卷,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所谓的“社科类

3、文章阅读”,是指阅读介绍或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语言、文艺、美学等。社科文较多选自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参考消息新华文摘科学之友等报刊,且都属于学术小论文,所选的文章内容,都是一些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理论问题,又不失与社会现实或者教育现实的紧密联系,往往站在人类终极关怀的角度,将沉甸甸的思考融进其深邃的文章之中,所以考生首先读出的是思考,是睿智,是关爱,是鞭策,或获得美感,或产生共鸣。所以需要考生在解答相关题目的时候,能最大程度地调用背景知识,用联系的观点处理题目。,命题回顾,有关社科类文章的阅读,近几年的命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高

4、考中全国卷II、北京卷、浙江卷等11套试题考到这个考点,2007年考查此考点的高考试题则增加到15套,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科技文阅读所选材料多为高科技方面的材料,主要介绍新科技、新发明,包括新科技新发明的依据、特点、所需设备及技术支持、操作程序、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意义及其相关评价等。2007年高考科技文的选材主要涉及了“人造肌肉”(天津卷)、“嗜盐菌”(湖南卷)、“立体光子结晶”(福建卷)和“瓦斯”(四川卷)等科技领域。科技文已由2006年高考试卷“小阅读”的主流文本变成了非主流文本,试题的题量也有相应的减少。,自然科学类,12009年高考试卷中,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仍然会保持弱势、少数的地位。

5、新课标地区出现科技文阅读的命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2文本选材与生活的结合度会更紧密,不排除社会热点,诸如“嫦娥奔月”等话题可能进入试题。 3试题形式仍然会是选择题为主流,主客观结合的命题形式或有出现可能,题量仍然保持在34道,分值为912分。 4命题难度将会有所降低,严格定位在“懂”的层面上,考查的重点是词句的理解,命题预测,社会科学类,12009年高考中,社会科学类文本仍然会保持高考试卷“小阅读”的霸主地位,主流文本的选材趋势不会有改变。但选材具体点会走多元化的路子。 2命题形式为选择题,位置在试题的I卷,题量仍然保持在3-4道,分值为9-12分。 3试题的难度会有所降低,但“根据文章内容进

6、行推断”这个命题点将会重点凸显,难度或有提高。 4不排除个别省市命题向北京卷、上海卷题型靠拢的可能,即主、客观试题综合命题,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性较强的尝试。,从总体上讲,社科文阅读的难度大于科技文。但社会科学类文本与自然科学类文本同为科学类文本,所以在命题方式和信息解读的基本方向上是一致的,需要考生注重跨区间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学会多种角度、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阅读社科类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 (三)注意整理文章中出现的新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上下左右的相

7、关概念。社会科学类文章,不同于文化散文,它总是以说理或介绍最新发现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文章,这当中自然就有新的现象新的概念出现,对这些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和认识,有的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有的则已经得到确认或公认,在表述时,需要仔细区分。如有“性”“化”与没有“性”“化”,在文章中就完全不同,有“亚”“次”与没有“亚”“次”也迥然不同。,备考指导,(四)相对文化散文信息密度要大得多,阅读社会科学类散文同样需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在表述中的作用。如表示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有据与凭空等,忽略了这些词语的修饰限定对象,对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就必然难以准确把

8、握。 (五)社会科学类文章在作答时,要注意试题题目及选项与文章内容的对应关系,当文章信息密度相对较大时,当连续几个选项容易混淆自己的视线时,同样需要采取脚踏手指的方式,把试题或选项与文章相关的地方对应连接起来,以免被众多的试题文字弄昏头脑。,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一)全国卷,2008年的全国卷考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

9、进行推断和想象,考纲解读,(二)课标卷,必考内容 关于现代文阅读 2007年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改成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缩小,明确说明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只考查社科类文章,我们今年要好好训练。,选考内容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 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小说的阅读就不要再忽略了,应要加强一下小说阅读。 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 2007年是“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

10、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因为全国卷大阅读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2007年课改区文学类阅读,高考改革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的关注。2007年高考是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课改试验区的第一次新课改高考,面纱揭开,神秘尽现,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通过全景观察四个实验省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色:,(一)从选文体裁上来看,散文为主,小说次之。,命题预测,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

11、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二)从题型上看,稳中求变,趋向探究。,稳主要表现在: 1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和2006年高考是一致的。比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海南和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12、分析。”2007年广东卷在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这种题型2008年高考肯定还会有。 2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如2007年山东考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广东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

13、是如何理解的?”这些题型是2006年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式,2007年仍然沿用,相信2008年的高考也仍然不会抛弃。,稳中有变,变是主要的,四个省市课改新高考三套题同2006年高考试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首先,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 山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其中16题、18题均为两个小题,实际上成了六个题了,因而分量足,难度大;2007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变成四个题,再没有小题了,减少了题的数量,降低了题的难度。海南和宁夏2006年用的是全国卷,大阅读共四个题四问,2007年两个省市还是共用一套试卷,不过文学类阅读则变成了一道选择题(11题),三道问答

14、题(12题、13题和14题),虽然还是四道题,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难度。广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五个问题,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减少为三道大题三问,非常明显地减少了题量,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其次,课改试验区高考试题都增加了探究题。 新课改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大纲精神,四个省市实验区共三套题都考查了探究题。 山东卷2006年第19题实际上就已经考查了探究能力,题目是:“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

15、左右。”2007年第22题又考查了“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海南和宁夏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则在第14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并且在题干上明确提出“探究”二字,用来指导学生做题。题目如下:“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可是带招牌的探究题,货真价实。 广东卷2006年高

16、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文学类阅读在18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的感情体验。旧教材只强调认知,认知与感情教育是分开的,新课标则首先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新课标最突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感动,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从而成为一个有情有意的人。 山东卷选取灯火的温情,文章由写作者在荒野黑暗中的感受写到人们在孤绝境界中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开头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引起同学们内心对黑暗中的灯火的感情体验,从小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然后文章写孤绝境界,只要稍微长大些,有了朋友了,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孤独的:和小朋友闹翻了,到大了失恋、被诬陷、疾病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并通过阅读调动它,回答问题就事半功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