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模拟试题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00687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7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7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7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7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7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模拟试题7(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七)一、按要求给下列120 题选择答案 (写在括号里 )。 (20 分) 1.红色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浸渍 ( ) 宿儒 () 赦免 () 恣睢 ( ) b.游弋 ( ) 贵恙 ()妖娆 ( ) 诘责 ( ) c.杀戮 (l ) 谰言 (l ) 酝酿 () 斟酌 () d.旌旗 ( )干涸 ( ) 教诲 ( ) 赞誉 ()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害人听闻殉职嗟来之食枢纽杞人忧天b.随声符和展转安然无恙隔膜改邪归正c.巧妙绝伦翔实漫不经心宰割循序渐近d.郑重其事悲恸荡然无存晨曦处心积虑3.词中红色字与“隔绝”的“绝”字义相同的是:a.绝对b.绝壁c.滔滔不绝d.巧妙

2、绝伦4.全是褒义词的一组是:a.殉职文采标致因地制宜意气风发b.卓著杰作珍藏别具匠心精益求精c.渊博晶莹寻觅有案可稽坚贞不屈d.抖擞淳朴诧异妙手偶得纵横决荡5.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是: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a.形容点播出土的新芽很不合群。b.形容点播出土的新芽与众不同。c.形容点播出土的新芽有骄傲的气息。d.形容点播出土的新芽长势茁壮。6.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决不需要恢复所谓东林()就让它永远成为古老的历史陈迹去吧。卢进勇 ()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

3、一个硬纸包,递到那同志的手里。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吃南瓜充饥,但同志们仍然()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a.遗愿惊恐精神奕奕不知所措b.遗传惶恐百感交集举旗不定c.遗风惶惑意气风发临事而迷d.遗迹惊惶慷慨激昂急如星火7.辨别单句和复句,属于单句的是:a.忽然乌云密布,下了一阵大雨。b.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色的天空中勾画出来。c.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d.老杨走了,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8.来翁羁兆钋钡囊蛔槭牵骸?()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着,再发一阵子空

4、想,()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没有好处。a.由于所以就b.尽管如果也c.如果即使也d.如果即使就9.对复句层次和分句间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我赞美白杨树,b.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c.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a. b. c. d. 10.没有语病的是:a.从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充分说明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b.只有合理地发现和解决矛盾,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c.各单位还建立和健全了群众性的地段保洁制度。d.科学的力量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战胜了神权。11.句子主干提取错误的是:a.厂里的工程

5、师们认真地总结出了有价值的经验。句子主干:工程师们总结经验。b.这家刚成立的厂子非常及时地试制成功了几种很受欢迎的新产品。句子主干:厂子试制产品。c.我不是一个懦夫。句子主干:我是懦夫。d.今天,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句子主干:革命和建设需要巨人。12.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组是:孔子曰:“何陋之有?”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a.反问反问夸张比喻b.设问反问拟人比喻c.反问设问比喻夸张d.设问设问夸张拟人13.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a.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

6、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变换成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b.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变换成反问句: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革命队伍中还应该保留它的地位吗?c.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变换成否定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不能不否定有它的物质基础。d.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变换成感叹句: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无法补救的哀痛多么巨大啊!14.小说的三要素是:a.人物描写方法、故事情节、环境b.人物、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环境c.人物、情节、环境d.人物、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

7、自然环境描写15.对文体常识判断有误的是:a.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b.说明文是以说明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c.记叙文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d.书信属应用文体,除内容外,还要有一定的书写格式。16.作品和作者搭配有误的一组是:a.石壕吏春夜喜雨杜甫b.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白居易c.多收了三五斗苏州园林叶圣陶d. 选场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17.作品、作家和作家国籍搭配有误的一组是:a.最后一课都德法国b.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c.竞选州长马克吐温美国d.变色龙莫泊桑俄国18.和原文不一样的是:a.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林

8、尽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9.译文有错误的是:a.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译文: 冯婉贞率领这些年轻人停止手中活儿走出村庄,全都穿上黑色的衣服,拿着雪亮的刀,动作敏捷,像猿猴似的。b.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核船,刻的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故事。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译文:秦王变了脸色,挺身跪起向唐睢道歉说:20.结合句意,对画横线的词语解释

9、得确切的是:a.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他的谎话。凄然:冷清的样子。b.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君子固穷:君子本来就是贫穷的。c.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二、阅读记叙文,按要求作答。(21 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10、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a.上野的樱花。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c.花下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d.花下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精心打扮”的“丑态”。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是:a.失望的情绪。b.对“清国留学生”具有民族色彩的发型的喜爱。c.对“清国留学生”发型的反感。d.对“清国留学生”发型及动作的厌恶。3.与“油光可鉴”中的“鉴”字意思相同的红色字是:a.引以为鉴b.光可鉴人c.鉴赏d.鉴于4.“形成一座富士山”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 ,其表达作用是:a.突出“

11、清国留学生”发髻特点。b.突出“清国留学生”不肯剪掉辫子,以示忠于清王朝。c.突出“清国留学生”不伦不类的怪样子,让人反感。d.突出“清国留学生”的形象与众不同。5. “标致”一词原为褒义色彩, 意思是:_ , 在这里的意思是: _ ,褒义词贬用,其表达效果是:_ 。6.这段文字抓住了主要特征写人物,这个特征是_ ,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是:a.“清国留学生”爱打扮。b.“清国留学生”爱护自己的辫子,因为它是忠于清王朝的象征。c.“清国留学生”招摇花下、醉生梦死的腐朽思想。d.“清国留学生”守旧的思想。7.这段文字节选自 藤野先生 的开头, 文章开头不写藤野先生,却写“清国留学生”,恰当的分析是

12、:a.开头不写藤野先生,而写“清国留学生”,这不仅跟文题无关,也跟怀念藤野先生的中心无关。b.开头写“清国留学生”,跟写藤野先生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是作者在日本所见到的典型人物,写这些是与作者的爱国思想合拍的。c.开头写“清国留学生”,和藤野先生是有关系的,作者想用“清国留学生”“油光可鉴” 的妆扮,来衬托藤野先生穿着的俭朴,这不仅符合赞扬藤野先生品格这一中心要求,而且都是抓住人物特征来刻画的。d.开头虽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但这是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缘由,以“清国留学生” 丑恶行为,为后来写藤野先生热情关心中国留学生以及“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作了铺垫,因此仍然和怀念藤野先生这一中心一致。三、

13、阅读说明文,按要求作答。(18 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 到 1192 年间。桥长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 米到 21.6 米。桥宽约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 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2.这段文字说明对象

14、的特征是:a.卢沟桥建成的年代比较久远。b.卢沟桥的结构坚固。c.卢沟桥是联拱石桥。d.卢沟桥有许多石狮装饰,独具特色。3.这段文字共有九句话,画分层次恰当的是:a.b.c.d.4.对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a.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b.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c.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d.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5.文中在说明桥柱上的石狮子时,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 ,其作用是_。6.简析红色词语“几乎”在文中起的作用。四、阅读议论文,按要求作答。(15 分) 我国有句古语: “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是说飞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凭着它那顽强的韧劲, 硬是把平地冲成了一个碧绿

15、的深潭。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中必然要遇到“陡峭的山峰”。我们有些青年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思想上没有吃苦的准备,因而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易犯冷热病。心血来潮时,连续通宵达旦,恨不得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情绪低落时,心灰意懒,难得看上几页书。这样的学习,势必会“虎头蛇尾”,事倍功半。学习需要有恒心,有毅力。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写过这么一副对联:“贵有恒, 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在我国历史上凡学有所长的人,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正因为他们长年累月地不断积累、更新、扩展,才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冲出了知识“深潭”。1.本文的论点是:a.飞瀑之下,必有深潭。b.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学习需要有恒心,有毅力。d.在我国历史上,凡学有所成的人,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2.文中“我们有些青年人认识不到这一点”这个事实论据截止句是:a.易犯冷热病b.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c.难得看上几页书d.事倍功半3.根据第 2 题这一事例,文中得出的结论句子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